實用文檔>初二歷史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教案

初二歷史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教案

時間:2024-07-18 17:57:24

初二歷史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教案

初二歷史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教案

初二歷史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明初的休養生息政策;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棉花種植的發展;紡織、制瓷和采礦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的活躍;手工工場的出現。

  在教師指導下,看本課地圖及圖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分析機戶和機工的關系以及形成這種關系的原因,提高對資本主義剝削本質認識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方出現的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是在封建社會內孕育著的一種新的生產關系,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經濟上的表現。

  通過對朱元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和廉政措施,促使社會安定和經濟的恢復發展以及以身作則行為的討論,加深學生對當今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

  明朝時期,人口增加,糧食日益緊張。要使學生充分理解當前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增強學生憂國憂民的愛國意識。

  導入新課:

  1.明初的休養生息政策

  (l)背景

  經過十幾年的戰爭,社會十分貧困,人口減少,田地荒蕪,社會不穩定,統治者也很難剝削到很多財物。

  (2)目的

  使安定社會,增加財政收入。

  (3)內容

  ①獎勵墾荒(并免除三年徭役和賦稅);

  ②實行屯田(包括軍屯和民屯);

  ③興修水利;

  ④提倡節儉。

  (4)作用

  ①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②到明太祖后期,田地大量開墾,軍隊的糧食基本自給,政府的收入大大增加。

  西漢初年,統治者也采取過休養生息政策,訪問有哪幾位統治者?實施這種政策的原因和結果是什么?

  2.農作物引進新品種

  (1)原因

  明初政府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大大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社會相對穩定,人口增加的速度較快。從洪武十四年到永樂元年22年中,人口增長了12%.平均每年增加人口30萬。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糧食供應日益緊張,給生產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人口眾多,是我國的一個突出的國情。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人口控制不住,即使經濟搞上去了,也會產生各種困難和問題。因此,現在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是非常正確的。那么,明朝政府是怎樣解決糧食緊張這個問題的呢?

  (2)措施

  ①種植高產的小麥、稻米;

  ②南方大力發展雙季稻,海南出現三季稻;

  ③從國外引進高產作物,如美洲的甘薯、玉米等。(指出這是明朝農業的一大特點。)

  3.技藝先進的紡織、制瓷和采礦業

  (1)紡織業

  紡織業有兩種,分別是棉紡織業和絲紡織業。

  書中說“松江仍是棉織業中心”,言外之意在明代以前的元朝它已經是棉織業中心了。

  明朝的棉織業很發達,我們除了掌握松江外,還應該掌握另外兩個地點——杭州和湖州。

  明代時候有一句諺語:“買不盡松江市,收不盡魏塘紗。”這句話主要形容松江的布和魏塘的紗特別多。

  絲織業在我國歷史悠久,西漢時候就有“絲綢之路”。發展到明代,仍然很發達。蘇州、杭州的絲織品產量大、質地優。

  (2)制瓷業

  中國制瓷業歷史悠久,到了明朝,制瓷業繼續發展,制作技藝更加高超,進入了以青花瓷為主的時期,代表作就是“青花海水行龍紋扁瓶”。景德鎮在明朝仍然是全國的制瓷業中心。景德鎮瓷器質量好、品種多、產量大,名揚海內外。英文中稱中國為CHINA,而CHINA的解釋之一就是“瓷器”。可見,制瓷業在中國的影響確實是很大的。

  (3)采礦業

  明代的采礦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用火藥爆破開采礦石,這在當時是采礦技術的一大進步。那時,冶煉金屬已經采用焦炭作為燃料。焦炭是用煤干餾而成的固體燃料,質地堅硬,多孔,發熱量高,多用于冶煉。并且,使用活塞式風箱,加大風壓和風量,提高爐溫,所以冶鐵的技術和質量都高于以前。著名的冶鐵中心有河北遵化、廣東佛山等地。

  在采礦、冶煉技術提高的同時,鑄造工藝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華嚴鐘就是一個代表。(教師向學習出示鐘的圖片)該鐘鐘體高6.75米,重46.5噸,鐘身內外鑄有佛經23萬多字,是一座聞名世界的大銅鐘。它雖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但鐘聲依舊,它在北京的大鐘寺內,向世人展示著我國人民高超的冶鑄技術。

  在21世紀即將來臨的時候,我國人民又成功地鑄造出一個世界奇跡——“世紀鐘”。它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民的聰明與才智。

  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明朝中期以后的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4.空前活躍的商品經濟

  (1)商品種類繁多

  當時投入市場的農產品和手工業品達200多種。

  為什么會出現大量農產品的上市?(因為明政府把農業生產放在首位,農業得到快速發展,糧食有了大量剩余。)

  手工業品種多的原因是什么?(明朝手工業發展快,紡織、棉織、制瓷、采礦、冶金等各行業都超過了前代的發展水平。)

  (2)城市繁榮

  明代商業城市很多,除了北京、南京,繁華的城市有30多座,當時,南京的商業決不亞于北京。盡管南京、北京的商業已經極其繁榮,但是仍然比不上蘇州與杭州,當時流行一句諺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其繁榮程度絕非一般。

  (3)集市貿易的發展

  這是明朝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課文中提到的蘇州吳江的盛澤鎮,從明朝初年的一個五六十戶人家的小村落,發展成為明朝中后期上萬戶人家的市鎮,就是一例。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經濟的空前活躍,刺激了手工業的發展,為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5.“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1)時間和地區——明朝中后期,在蘇州、松江等紡織業發達的地區。

  (2)表現形式——“機戶”和“機工”的出現。

  機戶擁有大量資金和幾臺、幾十臺織機,開設“機房”,雇傭幾個、幾十個勞動者進行生產。被雇傭者就是“機工”,他們計日向機戶領取工資,維持著貧困的生活。這就是“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

  (3)實質

  這種“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就是手工工場,“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就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就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既不同于奴隸制下的人身占有關系,也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關系。比如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脫離勞動,有時也帶幾個學徒和幫工,但學徒和幫工“衣食于主人”,對主人有人身依附關系,學徒沒有工資,幫工除衣食外,工資也很少。而手工工場主即“機戶”,則是利用手中的資金雇傭“機工”勞動,成為完全靠剝削機工剩余勞動為生的早期資本家。當時,蘇州城內有數千“機工”,他們自己沒有織機,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得業則生,失業則死”,“計日受值,自食其力”。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小字文,仔細理解。

  (4)地位

  明朝中后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只是在商品經濟繁榮的江南一些地方稀疏出現,在全國范圍內,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要地位。

  總結:

  明朝中后期的這種資本主義萌芽,還只是在封建社會內部“孕育”著。從地域看,只是出現在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江南一帶地區;從行業上看,也僅僅限于紡織、制瓷業等少數行業中。在全國范圍內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仍占著主要地位。但這種新的生產關系的出現卻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在經濟上進入了衰退時期。它的出現和緩慢發展,對明清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產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初二歷史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教案】相關文章:

初二上冊歷史《戊戌變法》教學設計09-29

初二數學《菱形》教案(通用5篇)06-29

初二開學感想范文03-19

初中歷史《清朝的文化》教學設計02-27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范文(通用7篇)04-18

初二數學的教學計劃范文03-07

了解身邊的“歷史” 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06-12

高中歷史教學感想(通用11篇)04-30

初二德育工作計劃范文03-19

歷史課程教學工作計劃03-20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国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网站 | 性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乱码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日本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