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圖形的平移教案

圖形的平移教案

時間:2024-09-22 19:03:42

圖形的平移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圖形的平移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圖形的平移教案

圖形的平移教案1

  學習目標:

  1。理解探究圖形平移的特征以及它的應用。

  2。知道平行線間的距離的定義及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均相等。

  學習重點:通過動手操作探究圖形平移的特征。

  學習難點:如何把握具體問題中的圖形平移問題。

  導學過程:

  【預習交流】

  1。預習課本P16到P18,有哪些疑惑?

  2。(1)要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圖形,除需要原來的位置外,還需要什么條件?

  (2)平移具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

  3。請畫出將方格中的陰影部分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圖案。

  【點評釋疑】

  1。課本P16做一做。

  2。課本P16議一議。

  歸納:①平移前后對應的線段相等,平移不改變角的大小。

  ②平移前后連結各組對應點的`線段平行(或在同一條直線上)且相等。

  3。課本P17做一做。

  如果兩條直線互相平行,那么其中一條直線上任意兩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相等,這個距離稱為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結論:夾在兩條平行線段之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4。應用探究

  (1)下列哪些圖形中,△A’B’C’是由△ABC經過平移得到的?

  (2)長方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試將△ABO沿AD方向平移,平移的距離為線段AD的長度。

  (3)如圖,直線a∥b,△ABC的頂點A在直線a上,頂點B、C在直線b上,△ABC的高為AD。如果頂點A在直線a上向右移動到點A’,那么請在圖中畫出高AD隨點A平移后的線段A’D’,并畫出△A’BC。從這個圖形中,你能發現△ABC與△A’BC的面積有何關系?

  (4)①如圖,點E在正方形ABCD的邊CD上,四邊形DEFG也是正方形,已知AB=a,DE=b(a、b為常數,且a>b>0),則△ACF的面積為__________。

  ②你能將該題作怎樣的變化?

  5。鞏固練習:課堂練習:課本P18練習1、2。

  【達標檢測】

  1。在下列關于圖形平移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圖形上任意點移動的方向相同B。圖形上任意點移動的距離相同

  C。圖形上任意兩點連線大小不變D。圖形上可能存在不動點

  2。如圖,將網格中的三條線段沿網格線平移后組成一個首尾相接的三角形,

  至少需要移動()

  A。8格B。9格C。11格D。12格

  3。如圖,△ABC經過向右平移4。5cm之后得到了△DEF,其中AE=3cm,BC=12cm,DF=10。5cm,那么BE=_________,AC=_________,FC與DA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

  4。四邊形ABCD中,AD∥BC,DM∥AB交BC于M,DN∥AC交BC延長線于N,線段AD沿著的方向平移到BM,平移的距離是;線段AB沿著的方向平移到DM,平移的距離為;△ABC沿著方向平移到△DMN,平移距離為。

  CF

  BEAD

  3題圖

  【總結評價】

  1。平移的特征。

  2。平行線間的距離的定義及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均相等

  【課后作業】課本P19習題7。35。

圖形的平移教案2

  教學內容:教科書p.1-2

  教學重點:將圖形按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

  教學準備:掛圖,尺等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題

  1、復習有關平移的知識。

  (出示例題圖)問:下面的小船圖和金魚圖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它們的運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思考

  同桌交流

  交流:“小船向右平移9格”你在操作時是怎么想的?(注意對應點之間的數格子。)

  小結:我們三年級時學習過平移,知道了可以把一個圖形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平移。具體平移的格數要通過數對應點或線之間的格子數。

  再說一說金魚圖向右移動了幾格?

  同桌互相說一說,數一數

  小結:判斷一個圖移動幾格,我們要首先確定一個點為0點,然后向相對應的點去數。

  二、完成試一試

  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圖形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強調注意點:把一個圖形平移,有的同學可能出現平移后,圖形變形的現象,為防止這外現象,我們在平移時,要盡可能多確定幾個點,用字母做上標識。

  三、完成練一練:

  1、看圖數一數,哪個三角形向右平移10格得到紅色三角形?。

  在書上畫一畫,再說一說。

  2、看圖填空

  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數的?

  四、完成部分練習P7練習一1-2。

圖形的平移教案3

  學習目標:

  1.知道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不變性.

  2.能夠根據題目要求作出已知圖形的平移后圖形.

  學習重點:能夠根據題目要求作出已知圖形的平移后圖形.

  學習難點:能夠根據題目要求作出已知圖形的平移后圖形.

  導學過程:

  【預習交流】

  1.預習課本P14到P16,有哪些疑惑?

  2.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和.

  3.下列五幅圖案中,⑵、⑶、⑷、⑸中的哪個圖案可以由(1)圖案平移得到?()

  A.⑵B.⑶C.⑷D.⑸

  3題圖4題圖

  4.如圖,在寬為20m,長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兩條同樣寬的道路,余下部分作為耕地.根據圖中數據,計算耕地的面積為()

  A.600m2B.551m2C.550m2D.500m2

  【點評釋疑】

  1.課本P14做一做.

  在平面內,我們將一個圖形沿著某個方向移動的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圖形的平移.

  2.課本P15議一議.

  3.應用探究

  (1)如圖,請你根據圖中的信息,把小船ABCD通過平移后到的位置,畫出平移后的小船位置.

  (2)如圖,平移方格紙中的圖形,使點A平移到處,畫出放大一倍后的圖形.(所畫的圖形用陰影表示)

  4.練習鞏固:課堂練習:課本P16練習1、2.

  【達標檢測】

  1.在平面內,將線段AB沿某個方向平移距離為a㎝,那么圖形上的每個點都沿此方向移動了㎝.

  2.如圖是一塊電腦主板的示意圖,每一轉角處都是直角,數據如圖所示,則該主板的周長是()

  A.88mmB.96mmC.80mmD.84mm

  2題圖3題圖

  3.如圖,六邊形ABCDEF由6個相同的等邊三角形組成,下列圖形中可由ΔOBC平移得到的是()A.ΔOCDB.ΔOABC.ΔOAF和ΔODED.ΔOEF

  4.把一個正方形繞它的一個頂點最少旋轉°,所得正方形可由原正方形平移而得到.

  5.有沒有一種圖形,繞任意一點旋轉任意一個角度,所得圖形都可由原圖形平移而得到.

  6.(1)如圖所示,將點A向右平移2個單位后,再向上平移1個單位,將此點記為Aˋ.

  (2)連結AAˋ.

  (3)將線段AAˋ向右平移三格,將所得的新線段記為BBˋ.

  【總結評價】

  1.平移的定義.

  2.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

  3.把一個基本圖形平移,可以增添圖形的魅力,使圖形世界更豐富多彩.

  【課后作業】課本P18到P19習題7.31、2、3、4.

圖形的平移教案4

  一、學生起點分析

  通過第一節的學習,學生已對平移的基本性質有了的認識,能否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質來學習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能否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成了本節課學習的重要任務。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實例,讓學生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掌握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發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2.確定一個圖形平移的位置的條件.

  能力訓練:

  1.對具有平移特征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畫圖和動手操作等過程,掌握畫圖技能.

  2.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情感與價值觀:

  1.通過畫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對具有平移特征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畫圖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審美觀念.

  教學重點: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教學難點: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的作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環節 復習回顧平移的基本性質,引入課題

  如圖,將線段AB平移,得到線段AB,則圖中的線段有怎樣的位置關系?有哪些相等的線段?

  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幫助學生復習平移的基本性質:經過平移,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AA∥BB且AA=BB, A B∥AB且AB =AB)

  如果給出了線段AB,也給出了平移方向和平移距離,你能作出選段AB經平移后的對應選段AB嗎?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簡單的平移作圖.

  第二環節 觀察操作、探索歸納平移的作法

  ⑴已知線段AB和平移距離及方向,求作AB的對應線段AB。

  讓學生觀察、動手畫圖。

  得出已知平移距離和方向的作圖:過A作平移方向的平行線,在平行線上沿平移方向上截取線段,使其長度等于平移距離,即得點A的對稱點A。點B的對應點B的做法同上。

  (2)已知線段AB和平移后點A的對應點A ,求作AB的對應線段AB[來源:中.考.資.源.網]

  和上面的(1)相比,這里的新問題,不知道平移距離和平移方向,而只知道某點的對應點,該怎么辦?鼓勵學生思考、交流、動手畫圖。

  連接A,A,得到線段AA,則AA的長度就是平移距離,有A到A的方向就是平移方向。于是問題轉化為前面已經解決的問題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畫圖中,若有學生有不同的畫法,應鼓勵學生交流、討論。這時,可以思考:“畫出選段AB的方法只有(1)中的`方法嗎?還有沒有其他的畫法”。若學生在處理簡單的線段問題時,畫法比較單一,這個討論可以放在(3)之后。

  (3)將(2)中的圖形略微復雜化一些。已知平面圖形以及該圖形上的某一點經平移后的對應點,求作平移后的平面圖形。

  例題1 經過平移,△ABC的頂點A移到了點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留給學生完成。在學生完成平移的作圖后,根據前面的若干個作圖問題,增加“議一議”內容。

  ①還有什么其他方法,作出△DEF嗎?

  ②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知道原來圖形的位置外,還需要什么條件?

  對于①,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平移作圖的常用方法以及這些作法所依據的原理。

  方法一:過點B、點C,分別作線段BE,CF,使得它們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連接DE,DF,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圖形。

  方法二:過點D分別作出與AB,AC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DF,連接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圖形。

  方法三:因為平移后的圖形與原圖形是全等,所以過點B作線段BE,使得它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得到另一個對應點E(或者過點D作與AB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得到另一個對應點E)后,按原方向作△ABC的全等△DEF。

  對于②,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條件為:

  (1)圖形原來的位置 (2)平移方向 (3)平移距離.

  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只有這三個條件都具備,我們才能準確地找到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進而作出它平移后的圖形.

  第三環節 課堂練習

  1.如圖,將字母A按箭頭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解:在字母A上,找出關鍵的5個點(如圖),分別過這5個點按箭頭方向作5條長3cm的線段,將所作線段的另5個端點按原來的方式連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圖形。

  2.

  將圖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圖形。

  3.圖中的窗欞輪廓是由一個半圓和一個矩形組成,試作出這個圖案向左平移10格后的圖案。

  解:分別確定矩形的四個頂點和半圓的圓心,向左平移10格后的位置,畫半圓(以“圓心”平移后的位置為圓心,以6格的邊長為直徑),連線即可。

  第四環節 課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作平面圖形平移的圖形,進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性質,并且還知道要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有:①此圖形原來的位置.②平移方向.③平移距離等三個條件.

  在作圖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

  第五環節 課后作業

  1.必做習題:習題3.2 2,3,4

  2.選做習題

  (1)如圖,正方形ABCD邊長為4,沿對角線所在直線l將該正方形向右平移到EFGH的位置,已知△ODH的面積為92,求平移的距離.

  (2)如圖,在△ABC中,D,E是BC上的點,且BD=CE,求證:AB+ACAD+AE.

  四、教學設計反思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通過對上節課學習的平移的基本性質的復習,為新知的探索作好鋪墊,進而引出新課課題簡單的平移作圖。在例題的選擇和設計上,循序漸進,前一題往往是后一題的基礎,后一題通過化歸都可轉化為前一題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滲透數學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化歸。

  在練習的設計上,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逐步熟練應用平移的特征、平移作圖的方法,從而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設計了不同難度的習題,提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圖形的平移教案5

  教學目的:

  1、結合操作活動,經歷認識圖形平移和在方格紙上畫平移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在探索簡單圖形平移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方格紙、紙片、尺子、彩筆、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你還記得它們嗎?(生:旋轉、平移)你能具體說一說什么現象是平移嗎?(生:)(播放生活錄像:電梯向上運行、推開拖式玻璃窗、拉抽屜等場景)。看來同學們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果把平移的現象表現在紙上,又該怎么做呢?讓我們來做一做吧。

  二、自主探索

  1、教師:出示課件

  (1)師:把紙片從A處向右平移到B的位置,移了幾個方格。

  學生拿出方格紙自己操作,小組交流。交流平移的過程、方法結果。

  教師演示課件,講解演示正確操作過程。

  (2)把紙片從A處向下平移到C的位置,移了幾個格?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重點了解學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確。指名學生投影演示,

  教師適當給予正確指導講解。

  2、想一想:

  同學們,請你認真想一想,如果把紙片A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移了幾個方格?(生:)同學們自己動手移一移,你想的和做的一樣嗎?教師演示課件講解。

  三、試一試(出示課件)

  1、出示問題:(1)畫出向左平移2格后的正方形。(2)畫出向上平移3格后的三角形。

  學生自己試著畫一畫,再交流。

  2教師提出藍靈鼠的問題:你還能畫出向其他方向平移后的圖形嗎?學生自己畫一畫,交流。

  四、練一練

  1、填空、(出示課件)師生一起邊討論邊填空。

  2、小動物吃食物。(出示課件)

  學生自由嘗試探索解決平移的方法。

  3、先判斷,再涂色。(出示課件)說一說另一個虛線圖是向右平移了幾個方格后得到的。

  4、(出示課件)學生自己先確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并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交流,展示。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即將結束,你們學的高興嗎?你有什么收獲?課后,同學們動腦筋想想,在生活中怎么應用平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

  談話導入復習上節課所學知識,引出本節課簡單圖形的平移。

  這個活動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在小組中感知交流,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悅。

  通過課件演示,使學生了解把一個圖形平移幾個方格,只要看圖形的一條邊平移的格數即可。

  經過想一想,移一移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平移簡單圖形的方法。

  通過學生畫一畫平移后的圖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鼓勵學生畫出其他平移后的圖形。

  平移實物:自行車、鴨子、汽車更清晰地掌握平移的過程。

  小動物吃食物,聯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這道開放性、挑戰性極強的題目,放手讓學生去挑戰自我。

  課件播放的過程中教師啟發思考:它們是怎樣移動的?它們移動的時候,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師:誰來說說這些物體是怎樣移動的?移動時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指名學生說一說)生:它們移動的時候,位置變了,其他什么也沒有變。

  師:你很注意觀察,說得真準確。像剛才的這些現象,物體沿著一個直直的方向移動,移動時只有位置變了,其他的什么都沒變,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 看來同學們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果把平移的現象表現在紙上,又該怎么做呢?讓我們來做一做吧。

  全班交流時,學生用實物投影演示操作過程,并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可能會把兩圖之間的空格距離當成平移了幾格,即3個方格。

  還有的學生可能會把兩圖之間的空格距離平移5個格,即5個方格。

  師強調:只要數一數紙片的一條邊或一個點向右平移了幾個方格,就是這個紙片向右平移了幾個方格。不能只數它們中間的格數。并課件出示(要想知道一個圖形平移了多少格,只需要看這個圖形上的某一點或某一邊平移了多少格就可以了)。

  生:移了2個方格。錯誤的(移了1個方格。)

  學生很容易答出:移了3個方格。師:你很聰明,表達得十分清楚。

  過渡語:同學們對平移有了較深刻的了解,我們來畫一畫平移后的圖形,你能嗎?

  學生畫正方形時可能會把向左移兩格理解為空兩格。

  三角形向上平移3格會向左上或右上移三格,而不是豎直方向向上平移3格。三角形向上平移3格,還可以看成一個角的頂點向上平移3格。

  生:向左平移2或3格,向右平移2格。三角形向下平移3個格會不夠用。

  師:畫的時候,要啟發學生先把每個點平移后的位置找到,再連起來,就是平移后的圖形。

  過渡語:如果讓大家看圖填空,你們會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首先讓學生理解箭頭所指方向為平移方向。

  過渡語:同學們對平移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下面我們就應用這些知識個小動物幫幫忙,告訴他們怎樣移動就可以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

  學生會有很多不同的平移路線,還有可能會繞遠路。

  生:第一個圖形是平移8格后的圖形。

  學生說出平移方向和移動幾格。

  同桌合作,一個同學展示自己平移后的圖形,另一個同學說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動格數。

  生:學會了怎樣計算平移的格數,并且會畫平移后的圖形。

圖形的平移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掌握圖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進行平移。

  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圖形的平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累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圖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進行平移。

  教學難點:

  能對圖形平移過程中的距離進行準確判斷。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現象。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是什么現象嗎?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生活中的平移現象。

  追問:你能用手勢表示平移嗎?

  學生動手操作。

  2.導入新課。

  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已觀察過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現象,今天我們將要深入地學習有關圖形平移的知識。(板書課題:圖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1頁例題1圖。

  提出問題:下面的小船圖和金魚圖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它們的運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動畫演示小船圖和金魚圖運動的過程。

  (1)學生觀察,感受平移。

  (2)強調平移的方向。

  提問:小船圖和金魚圖都進行了平移,它們是朝哪個方向平移的呢?

  學生觀察得出:小船圖和金魚圖都是向右平移。

  3.認識平移的距離。

  (1)提問:小船圖和金魚圖都是向右平移,它們的運動有什么不同嗎?

  引導學生發現:小船圖平移的距離比金魚圖遠一些。

  (2)數一數。

  引導:數一數,小船圖向右平移了幾格?

  (3)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4)組織全班交流。

  師質疑:有位同學數出兩艘小船之間的距離是4格,他認為平移的距離就是4格,你覺得對嗎?

  引導學生得出:4格只是兩艘小船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離。

  追問:剛才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了數平移了幾格的方法,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數的?

  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數法,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和判斷,必要時讓學生上臺演示自己數的方法。

  數法預設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條線段,這條線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圖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頭的'一個點,這個點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圖就向右平移9格。

  (5)數一數:金魚圖向右平移了幾格?再與同學交流。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教師巡視。

  (6)小結確定平移的距離的方法。

  先讓學生說說,教師再結合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在確定圖形平移的距離時,可以先找出參照點,看它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這個圖形就向那個方向平移了幾格。

  4.即時練習。

  完成教材第2頁試一試。

  (1)學生獨立畫圖。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適當輔導。

  (2)組織匯報。

  學生一邊用投影展示畫出的圖形,一邊匯報是怎么畫的。

  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畫法:一種方法是先確定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找出每個頂點平移后的對應點,再將這四個對應點依次連接起來;另一種方法是找每條邊平移后的對應邊。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頁練一練第1題。

  這道題的重點是鞏固平移的距離問題,通過練習強化確定平移的距離的方法。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

  2.完成教材第2頁練一練第2題。

  這道題是鞏固平移的兩個要素:方向和距離。

  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判斷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圖形的平移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立體圖形》教案03-20

圖形的變換課題教案(精選14篇)08-28

《平移》教學反思范例01-25

二年級《平移和旋轉》教案(通用12篇)11-09

小學五年級上冊《組合圖形的面積》教案(精選6篇)10-13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精選18篇)06-08

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反思03-20

圖形與測量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06-12

《比較圖形的面積》的教學反思(精選15篇)11-07

數學《圖形身份證》教學反思01-04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另类日韩国产综合 | 日本亚洲一本线播放 |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免费 |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 色天堂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