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教案
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闡述動物的行為對動物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的意義;
2、舉例說明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的區別;
3、利用圖書館或網絡資源查找有關動物行為的資料
1、本節知識結構:
動物行為的概念
動物行為的分類: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
2、本節教學重點: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
3、本節教學難點:分析渦蟲研究的資料,概括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的特征。
課時安排:1課時。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演示:多媒體播放不同動物的各種行為的錄像:雄鷹盤旋之中突然俯沖捕食野兔,兩只雄性角斗,小鳥筑巢等精彩畫面。
㈡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動物行為研究示例:渦蟲的行為實驗中,作出的假設是什么?實驗中實驗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預測實驗的結果嗎?
點撥:實驗者作出的假設是渦蟲喜歡生活在黑暗無光的環境中。實驗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2、活動:對研究渦蟲的行為實驗進行討論。
討論:實驗中,渦蟲的行為中對強光的反應有什么不同?產生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驟1中反應是舒展身體。步驟4中反應是收縮身體,是后天學習來的行為。
3、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
點撥:先天性行為也稱為本能行為,是和其他行為一同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經驗等建立起來的一些行為。
議一議:舉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并說說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有什么作用?
點撥:動物的行為得它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
㈢靈活運用,鞏固提高
例1人工包頭的野馬從不懂得去水坑飲水到會去水坑飲水,說明野馬具備了什么能力?
例2資料分析:①年幼的黑猩猩能夠通過觀察和模仿自己的媽媽,學習生存的本領,利用一塊地衣從石縫中汲取水液,還能學會利用一根沾水樹枝,從洞穴中取出白蟻作為食物。②大山雀偷飲牛奶。③成年黑猩猩會從樹上摘下寬大的樹葉當傘用。可以拿到高處的食品。
試分析并與同學交流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學習能力有什么不同?這說明什么問題?
㈣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在學習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時,通過分析知道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本能行為,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在后天生活中通過各種經驗而具備的行為,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有重要意義。同時需要思考的是,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建立的過程,以及動物的某些學習行為會消失嗎?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一下。
㈤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礎,提升能力,開放探究。
【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教案】相關文章:
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教案(精選10篇)10-04
動物的行為教學設計(通用10篇)11-16
品德行為個人總結范文(通用11篇)04-01
小班幼兒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總結02-22
《電和磁》的教案03-04
《開花和結果》教案02-02
教案:多邊形內角和與外角和05-25
關于《點和線》的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