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1
一、教學設計思路
如果把掌握知識的過程比喻為建筑一幢大樓,那么教師應當提供給學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真正的建筑師應該是學生自己,而不是教師。為此,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把教學活動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課前,師生利用生活廢品自制教具,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解決大額班實驗儀器不足的問題,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課堂中,讓學生收集、整合實驗室制取O2的有關信息,推理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設計思路,再結合思路設計CO2的實驗室制法,然后讓學生用自己設計的裝置制取、驗證、驗滿CO2,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探究知識,享受成功的喜悅;課后,讓學生利用本節所學知識再設計一套實驗室制取CO2的裝置,參加班級展覽,將探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這樣才能真正使教師成為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學過程的參與者。
二、教案
課 題 CO2制取的研究
授課人
學 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討論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設計思路,進行CO2制取的探究實驗;
2、通過探究,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CO2的`藥品、原理、裝置和操作;
3、了解CO2的部分物理性質,學會收集、檢驗和驗滿CO2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推理、解決問題;
2、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合作、表達與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增強學生對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從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創新的科學品質。
重點
1、討論和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設計思路;
2、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反應原理、裝置及收集、檢驗CO2的方法。
難點
根據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設計CO2的實驗室制取方法。
教法
對比法、分組實驗法、實驗探究法。
儀器藥品
儀器:錐形瓶(或廣口瓶、大試管)、長頸漏斗,帶導管的雙孔橡皮塞、集氣瓶、玻璃片、導氣管、注射器、膠頭滴管、火柴等。
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鈉、稀鹽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2
教學目標
1、了解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4、培養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的反應原理、裝置及收集方法。
教學難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的選擇
課型:新授課(學生實驗探究活動課)
教法:對比法、分組實驗法、實驗探究法。
課時數:一課時
教學用品
實驗室制CO2所需儀器一套、碳酸鈉、大理石、濃HCl、稀HCl、稀H2SO4
教學過程
回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及實驗裝置。
引入新課 實驗室如何制取CO2?
一、學生交流“活動與探究報告冊”上的參考信息
二、學生進行活動與探究
〔板書〕1.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藥品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后討論
總結:
〔板書〕
(1)理想藥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2) 化學反應原理: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討論: 補充實驗:
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
小結:
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 + H2SO4 =CaSO4 + H2O + CO2↑
其中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大理石與硫酸的接觸,反應慢慢停止了,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
〔板書〕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要求學生從給定的儀器(見書上111頁)中選擇適當儀器,設計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也可用其它儀器)
討論:根據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采用的最佳裝置(見書上111頁、圖6-10)
〔 板書〕(1)氣體發生裝置
固~液反應,不需加熱制取氣體
展示實驗裝置
討論:⑴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
⑵錐形瓶能否用別的儀器代替?
小結: ⑴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因為普通漏斗頸太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從漏斗處逸出。用長頸漏斗時,下端管口必須在液面以下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⑵錐形瓶可以用大試管、廣口瓶、平底燒瓶等玻璃儀器代替(展示實 驗裝置)
提問:實驗室里如何收集CO2氣體?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為什么?
〔板書〕(2)氣體收集方法
用向上排空氣法(CO2密度比空氣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
〔板書〕三、制取二氧化碳
學生實驗:制取并驗證二氧化碳氣體
總結:
〔板書〕1.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
提問: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滿?
〔板書〕2. 驗滿方法 ── 將燃著的木條或火柴放在集氣瓶口,火焰熄滅,證明已滿
提問:怎樣證明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板書〕3. 檢驗方法 ──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為二氧化碳
四、比較與歸納
比較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見書上110頁、活動與探究報告冊
本節課小結: 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
課堂練習
P112第1、5題
家庭作業
(1) P112第2、3、4題
(2)寫出探究活動報告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比較,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過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過比較,歸納實驗室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4.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型:新授課(學生實驗探究活動課)
教學方法:分組實驗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過程
我們前面探究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今天我們來探究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請同學們把昨天發的探究方案拿出來。
同學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參考信息。
1.探究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探究方案”中各組實驗操作時具體的裝置:(可用自薦儀器,也可選用桌上給定的某些儀器。注:學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給定有哪些具體儀器。)
每組桌上均有的儀器:玻璃導管、橡皮管、集氣瓶、玻璃片、水槽
每組桌上提供的不同儀器分別為:
第一組:燒杯、過濾漏斗
第二組:燒杯、破試管、銅絲、單孔橡皮塞
第三組:U型管、單孔橡皮塞、鐵架臺(帶鐵夾)、橡皮塞
第四組:平底燒瓶、單孔橡皮塞
第五組:錐形瓶、雙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六組:試管,單口橡皮賽、鐵架臺(帶鐵夾)
第七組:錐形瓶、雙孔橡皮塞、長頸漏斗
第八組:錐形瓶.單孔橡皮塞、注射器
第九組:帶支管的燒瓶、橡皮塞
第十組:錐形瓶、單孔橡皮塞
3.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實踐操作──制備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驗證氣體是二氧化碳。
同學交流展示本組實驗裝置,討論實驗成敗原因,并總結歸納實驗最佳裝置。
比較實驗室制取氧氣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同學與小組評價自己所設計和開展實驗的情況,與同學合作進一步完善所設計的試驗。寫出實驗探究報告。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4
一、教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這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二的內容。教學內容包括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反應裝置的確定。是教材中繼氧氣的制取后,關于氣體制備的第二個實驗,本節課十分鮮明的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獲得總結思路和技巧,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學情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在課堂上比較活躍,對于探究性的課程比較感興趣,加上前邊通過學習氧氣的制備已經了解了關于氣體制備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因此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生有能力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探究學習。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說出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與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初步學會利用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過程與方法】通過二氧化碳和氧氣有關性質比較,區分制備二氧化碳和氧氣時反應裝置和收集裝置的異同。初步學會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驗探究實驗的樂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和制取裝置。
【難點】探究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裝置。
過渡: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為了增強學生對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及裝置選擇的整體思路的把握,我采用了如下幾種教學方法:觀察發現法、對比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演示法、猜想假設法等。并通過使用投影展示氧氣制備裝置的圖片,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后邊運用視頻動畫和教師演示使檢驗和驗純的操作更具體形象。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在導入新課中我通過回顧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并運用“冰川融化”、“地球變暖”、“溫室效應”的熱點話題,回到生活中我們所關注的環保方面,引起學生對于二氧化碳的了解和認知,自然過渡到新課的講授。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運用含有碳酸根的物質與相應的酸反應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作為學生探究制取二氧化碳反應原理探究的線索。
1.探究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1)在探究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設計中為學生提供探究實驗的儀器和試劑:試管四支、試管架、大理石、碳酸鈉粉末、稀鹽酸、稀硫酸,讓各個小組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老師巡視指導不正確的操作。對于線索的提示,能夠有利于學生自主的去探究制備的原理,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老師再結合學生討論結果總結、梳理,確定最佳方案。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分析排除其他方案的原因。充分尊重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1)裝置的確定
運用投影儀展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兩套裝置,組織各小組討論關于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構成、確定氣體發生裝置需要考慮的因素、氣體的收集方法等。然后根據學生觀點,老師進行總結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由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兩部分構成,發生裝置需要考慮到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收集裝置有排水法和排空氣法,考慮是否溶于水及密度與空氣的對比。
(2)氧氣和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及性質比較
設置表格對比氧氣和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裝置和反應條件,通過填寫表格讓知識更加明了,有助于從氧氣制取裝置的選擇遷移到二氧化碳制取裝置的選擇中來。讓各小組動手組裝,確定最佳方案,由小組代表分別說明,解釋原因。增強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提高了實驗的技能。
(3)設計制取二氧化碳裝置
教師對于B組作為典型代表集體討論分析兩組裝置,確立最佳方案,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加強各組意見的融合,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最后確定選擇錐形瓶、長頸漏斗、雙孔塞、導管、集氣瓶、玻璃片、水槽裝置。并對制得氣體是否是我們所需,提出質疑,提示學生需要進行檢驗。
(4)檢驗氣體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在學生明白制備原理與裝置特點的關系后,組織學生親手做一做這個實驗,對前面學到的知識進一步理解。這時老師可巡視指導和糾錯。老師對排除用大理石與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做進一步分析,作為知識的提升。啟發學生通過分析反應開始有氣泡產生,然后反應逐漸減弱的現象,總結原理,點明硫酸鈣阻止了反應的繼續發生。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實驗后總結通過實驗室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研究,討論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生說明想法,老師補充總結:
(1)確定制取氣體的反應原理和條件,選擇藥品。
(2)確定采用的實驗裝置。
(3)驗證制取的氣體。
布置課后討論習題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有哪些缺點,主要考慮濃鹽酸揮發的特性,增強學生對濃鹽酸的了解。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5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藥品、反應原理;
(2)初步學會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收集 及檢驗方法;
(3)能說出本實驗中常用儀器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
(1)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藥品,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2)學會對儀器的使用以及觀察實驗現象的方法;
(3)通過探究活動過程,體驗化學實驗方法的科 學性,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4)初步認識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理解及運用的科學方法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創設制取二氧 化碳的問題情境,豐富學生的科學體驗;
(2)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學習化學的動機;
(3)養成互相交流,勇于實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裝置設計及制取方法。
【教學難點 】
(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設計思路;
(2)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的有機結合。
【教學方法】
多媒體投影、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關儀器和藥品。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器材:錐形瓶 試管 集氣瓶 帶導管的橡皮塞 長頸漏斗
藥品 :石灰石 碳酸鈉 稀鹽酸 稀硫酸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復習提問]:我們已經學習過有關生成CO2 的反應,有哪些呢?如:
C + O2 ==點燃 === CO2
C +2 CuO =高溫== 2 Cu + CO2↑ 學生寫出有關方程式
復習鞏固引入新課
[導入]:制取CO2有實驗室制法和工業制法.今天重 點學習實驗室制法.除學過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外,能生成CO2的反應還有很多,實驗室制取C O2用哪種方法好?下面我們共同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引導學生知識過渡點明主題
[板書]: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
[探究]:實驗臺上面提供了四種藥品:大理石、碳酸鈉、稀鹽酸、稀硫酸,請同學們在點滴板上做下面3個實驗,比較三個實驗的現象。學生動手實驗
1、大理石和稀硫酸反 應。
2、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
3、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
讓學生通過探究作出判斷,培養科學探究精神
[討論] :用哪一種方法作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分組討論、作答
[結論]:實驗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學生回答、 記憶
[提問]:
C +2 CuO =高溫== 2 Cu + CO2↑
C + O2 ==點燃 === CO2能否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學生思考、回答讓學生明白實驗室制氣體的基本要求
[板演]一、反應原理: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CO2↑+H2O
總反應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初步理解和書寫反應式
[設問]:我們已知道實驗室制取CO2的`原理,你能根據實驗室制取CO2的原理設計出CO2的發生裝置嗎?下面我們就來進行這方面的探究和實踐。創設問題情境引入下一課題
[板書]:二、實驗室制取CO2的裝置
[講述]:請同學們回顧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O2的裝置。(投影)學生思考、回答引起學生回憶
[提問]:高錳酸鉀制取O2的發生裝置是否也 適合于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二氧化碳嗎? 學生思考、回答通過對比得出裝置設計思路
[投影]:氣體發生裝置:由反應條件和反應物狀態決定。
氣體收集裝置:由氣體溶解性和氣體密度決定。[討論]:設計制取CO2的裝置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探究]:實驗 臺上面提供了多種儀器,你認為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應選擇哪些儀器? 怎樣組合?請同學們根據上述比較,分析設計實驗室制取CO2的裝置。( 分組)學生動手組裝儀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學生積極參與探 究活動
老師點評
還可以用什么儀器 替? 學生討論裝置的優缺點并回答培養變通能力和發散思維
[操作]:
(1)檢查裝置氣密性
(2)加藥品
(3)收集(怎樣收集?為什么?)討論、回答讓學生熟悉 制二氧化碳的操作過程
三、收集方法:
四、怎樣檢驗已收滿
(看到什么現象 ?)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裝置的選取、操作步驟,檢驗、驗滿及收集。
② 初步懂得所選藥品、裝置的原因。
③ 提高和鍛煉學生收集加工簡單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氣體制取的過程和方法;學會通過學生實驗、討論、閱讀、實驗方案等探究式學習,從“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解釋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結論”整個參與過程中,充分讓學生認識體會過程性的學習,使學生逐漸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 繼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發和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求實、創新、嚴謹、合作的科學品質,集體協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藥品選用、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設計選擇、 操作步驟順序
2、二氧化碳的檢驗、驗滿
3、氧化碳和氧氣制取實驗及相關性質比較
教學難點:探究實驗室中制取CO2的裝置,并制取CO2。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在學習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后,我們知道了制取一種氣體,實驗裝置由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兩部分組成。
發生裝置的確定取決于兩個條件:
(1) 反應物狀態(固-固、固-液)
(2) 反應條件(加熱、不加熱)
(3)收集裝置的確定 排氣法
講解并板書:
一、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實驗藥品:固體藥品:石灰石和大理石
液體藥品:稀鹽酸
2、反應原理:CaCO3+2HC l=== CaCl2+H2O+CO2↑(重點)
注意:
(1)不能用H2SO4代替鹽酸,因為CaCO3+ H2SO4 ===CaSO4 +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蓋在碳酸鈣表面,阻止了碳酸鈣與酸接觸,使反應難以進行。
(2)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因為碳酸鈉粉末,反應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
(3)不能用濃鹽酸,因為農鹽酸具有揮發性,會揮發出HCl氣體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純。
3、發生裝置(固--液反應不加熱)
4、收集方法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5、驗滿: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將燃著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如果木條的火焰熄滅,則證明收集的二氧化碳已滿。
6、二氧化碳的工業制法
工業上,把石灰石放在石灰窯里,經過高溫煅燒,就值得生石灰,同時得到副產品二氧化碳。
CaCO3 === CaO+CO2↑
7、實驗步驟
(1)檢查裝置氣密性
(2)裝入大理石、塞緊塞子、發生裝置內導管剛露出塞子即可
(3)把反應裝置固定好
(4)把長頸漏斗加入稀鹽酸至浸沒漏斗下端,液封
(5)收集氣體,到期不思念一定要插入集氣瓶底部
(6)檢驗是否集滿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相關文章: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08-13
《制取氧氣》課后教學總結06-30
論制取氧氣的教學策略及反思09-16
《鶯》教案研究05-25
口技研究教案10-09
《自由研究》教案精選09-07
精選《口技》研究教案08-06
《研究磁鐵》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