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好自己的事》教師教學反思
《我能做好自己的事》教師教學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家長視之為小皇帝,小太陽, 事事圍繞著他轉。孩子都上小學了,可依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理能力相當差,更別提做簡單的家務勞動了。主要原因是家長一怕孩子不安全,二怕事情辦不好,所以,干脆父母全權包攬。因而才會有大學生將衣服打包寄回家“孝敬”父母這樣的事情發生。學生長大后是要走向社會,走向獨自生活區域的。要適應社會,適應生活,就會遇到很多挫折,自理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自理能力就是讓學生做自己能做的(或者應該做的)事,減少孩子對別人的依賴性,這其實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種體現,對孩子健康成長也是有益的。
一堂課下來,感觸頗多。讓我頗滿意的就是孩子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并自始至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課堂紀律。當然,這和我的教學設計是分不開的。孩子活潑好動、容易分神,自制能力又非常的差,怎樣讓他們在這40分鐘內既遵守紀律又能較好地完成活動呢?我就想盡量把活動設計的吸引人一些,讓他們感興趣,并且要給他們“多動”的機會。于是,整個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人物“海綿寶寶”來主持,而我只是海綿寶寶的替身而已。雖然實質上就是我在組織,可在孩子們眼中,他們是在和自己喜歡的海綿寶寶一起學,一起玩,所以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絲毫不覺得累。在展示穿衣時,我還用“請幾位小模特上臺來表演表演”這樣的引語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另一方面,為了滿足孩子“動”的欲望,我在每一活動中都給了他們充分動的機會。如:第一個活動后,我讓孩子們跟著海綿寶寶一起拍拍手,讀讀兒歌,夸夸自己,讓正想蠢蠢欲動的孩子有了光明正大動的理由和機會。而后面的穿衣比賽和整理書包,就像是一個游戲,本身就是個“動”的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快樂地、不知不覺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當然,活動中也始終不忘及時表揚那些表現優秀的學生,起到榜樣示范和促進的作用。
從最后的反饋看來,這堂課的成效還是相當不錯的。孩子們大多都能出色地完成活動目標,掌握正確的穿衣和整理書包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將衣服穿舒服、整齊,把書包整理好,真正做到“我能做好自己的事”。
【《我能做好自己的事》教師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我與數學教學反思03-20
月份教師教學反思03-20
教師數學教學反思03-19
《我從哪里來》教學反思10-08
《猜猜我是誰》教學反思02-22
《地球媽媽》教師教學反思04-11
教學反思:專業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04-24
精選教師教學反思:《雨點》8篇04-26
教師《制作小桿秤》教學反思03-07
教師對單元教學的反思(精選14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