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祝福》的寫作手法總結

《祝福》的寫作手法總結

時間:2024-09-30 12:54:10

《祝福》的寫作手法總結

  《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寫于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后收入小說集《彷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祝福》的寫作手法總結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祝福》的寫作手法總結

  1、標題的設置:

  ⑴標題與情節:

  全文起于祝福的場面,結尾于祝福,中間也有祝福場面的描寫,祝福場面的反復出現,無形中串連了整個情節。

  ⑵標題與主題:

  祥林嫂的命運與祝福密切相關,封建勢力正是通過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死于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作者把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鮮明地擺到了讀者的面前,祝福是主題誕生的前提條件。

  2、倒敘的手法:

  ⑴從情節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放在前面,巧妙地為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使讀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⑵從小說的矛盾關系看,小說開頭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魯四老爺的震怒: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突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3、精當的描寫手法:

  肖像描寫:人物的肖像描寫包括人物的相貌、聲音、神情、姿態、服飾等的描寫。小說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寫共出現三次,見下表:

  從上表的對比中可以看出,祥林嫂在長期的打擊與折磨下,她的巨大變化。外在的穿著前兩次沒有太大的變化,第三次則根本未寫到她的穿著,

  語言描寫:文中有兩處經典的語言描寫,一處是祥林嫂被婆家搶回去之后,衛老婆子來到四叔家,四叔說的很簡單的語言:可惡!然而。可惡一詞充滿著不滿,是對祥林嫂被搶一事的不滿,因為未經他的允可,以至于鬧得沸反盈天,損傷了他家的名聲和尊嚴。然而卻道出了他這一封建衛道士的心聲:寡婦私自外逃,是禮教所不容的,婆婆有權處置,無可非議。語言雖簡練,但言外之意卻無窮,不妨好好體會。

  另外一處語言是祥林嫂的兒子被吃之后反反復復說的一句話:我真傻,真的,這句話有祥林嫂深切的自責,反復重復,足見在其內心深深的烙印、痛苦與麻木。同時這句話最初喚起的是同情,而后來則是嘲笑,她的悲哀已成為別人咀嚼賞鑒的笑料,從中也見當時的世態人情。正像丁玲所說: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麻木的人們無形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內容簡介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后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樸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于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復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后,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后,她沿街乞討,在魯鎮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但是,人們非但沒有可憐她,還都罵她是一個謬種。[4]

  創作背景

  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并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在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驅使下,1924年2月7日魯迅先生創作了這篇小說。

  作品鑒賞

  《祝福》是魯迅小說代表作之一。《祝福》從不同角度表達出了封建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約束和制約,導致了祥林嫂悲慘命運的出現。通過祥林嫂和富人們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用富人的生活熱鬧忙碌來烘托祥林嫂的悲慘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和思想。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讀者一般把《祝福》的主題歸結為以下兩種:

  《祝福》的主題在于揭露“四權”(政權、族權、 神權、夫權)對中國婦女的迫害。讀者這樣理解《祝福》的主題,與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的這段話不無關系:“這四種權力———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 基于這種理解的分析,有的讀者甚至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魯四老爺是殺害祥林嫂的劊子手。”

  《祝福》的主題在于“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有的讀者的觀點:“《祝福》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質。在它的全部描寫中,包含著打碎這個精神枷鎖,改變那不合理的社會的強烈呼吁,包含著為此進行堅持不懈的探索與追求。從中可以見到魯迅這個偉大的現代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巨大身影。”比如支克堅認為:“《祝福》屬于‘為人生’的作品,它所表現的是一個關于道德的主題。舊道德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運動向它發動了猛烈的攻擊。《祝福》便是在揭露舊道德本質的同時,揭露了中國國民性的弱點,批判了中國的人生。” 而作家劉心武則表達了他對《祝福》主題的一種全新理解,他認為《祝福》的主題,就是表現人性中對于傾訴的渴望,就是表現人性中要求別人接受傾訴的渴望。他說:“我認為《祝福》的最可貴之處,還并不在于‘反封建’、‘反禮教’、或‘控訴舊社會’等層面上。《祝福》的深刻處在于表現了人性中的傾訴欲望,并沉痛地呼吁:人類應當懂得他人的傾訴,在相互承接傾訴中,逐步達到人類大同。”

  文章通過祥林嫂一生悲慘遭遇的描寫,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會矛盾以及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了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語言特點

  魯迅用簡潔、凝練、深刻、富有個性化的語言為讀者展示了祥林嫂充滿辛酸、坎坷的一生,揭示了封建禮教殺人不見血這一深刻的主題。

  這篇文章語言最大的一個特點是簡練而又傳神,特別是描寫祥林嫂的外貌變化,作者善用白描的手法,通過描寫祥林嫂的眼睛,為讀者展現了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變化。向讀者展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幾個過程,也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絕境的,也是對罪惡的封建社會的無聲的控訴。其次,《祝福》的語言不但簡潔凝練而且深刻。最后,作者用個性化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我真傻,真的......”。作者通過祥林嫂對眾人的傾訴,通過祥林嫂和柳媽的對話,通過祥林嫂和“我”的對話,寫出了祥林嫂的精神創傷,這正是魯迅思想的深刻性表現: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可怕。在其他的幾個人物中,魯四老爺每次都說話極少,語氣中帶著冷漠甚至鄙夷,例如當他知道祥林嫂的婆婆和衛老婆子合伙劫走祥林嫂后,說道:“可惡!然而......。”言外之意,“既嫁從夫”她婆婆的做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可以看出,魯四老爺是封建理學思想的代表人物。柳媽沒話找話,儼然一個好尋開心的市井女人的形象。衛老婆子的話跟柳媽不同,她說話生動活潑,既俗氣又有野趣,是一個能說會道、能言善辯的“中人”形象。

  小說的語言是探尋小說主題,把握人物形象的一把鑰匙,魯迅正是用他富有個性化的語言為讀者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結構特點

  小說采用了插敘的方式展現出了魯迅的小說風格的多變性,按時間順序來講述祥林嫂的故事那不是魯迅的“愛好”,這也是小說作者拋棄選擇祥林嫂身邊人特別是衛老婆子作為敘述者的原因。“我”這個角色做為敘述角度的合適點在于:有些故事,“我”是知道的;有些事要聽過來補充;有些事實直接發生在“我”的身上。這樣,文章就會呈現三個層面的內容:有直接發生的(如有無魂靈的對話);有所見的(如祥林嫂的外貌、在魯鎮生活的情況等);有是聽來的(如阿毛故事等)。這樣的不同類型的故事組合自然會采用“現實與過去,真與虛”的方式,使文章展現出多變的敘述方式,讀起來富有跳躍感。

【《祝福》的寫作手法總結】相關文章:

寫作技巧各種總結03-20

應用文寫作總結的格式介紹12-12

調研報告寫作的格式09-18

小學寫作課教案03-25

調研報告的寫作格式08-01

寫作:審題和立意04-05

實習報告的寫作技巧07-12

秋天的田野寫作指導教案02-14

寫作訓練《詳略得當》教案(通用10篇)11-28

一年級寫作訓練步驟02-10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五月天婷婷中文网站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按摩 | 五月婷婷在线观看 | 日本另类亚洲色区 | 中国Av免费在线 | 日本免费久久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