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蠟燭語文教案實錄

蠟燭語文教案實錄

時間:2024-06-29 02:57:12

蠟燭語文教案實錄

蠟燭語文教案實錄

蠟燭語文教案實錄

  【教學目標】

  1.把握記敘的要素,概括并理解文章主旨。

  2.品析老婦人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揣摩細節描寫,品味其豐富意蘊及表達作用。

  【教學重點】

  品析老婦人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細節描寫,品味其豐富意蘊及表達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1.由蠟燭我們可以聯想到哪些詩句、成語或歌曲呢?蠟燭各有什么寓意?

  2.學生思考,老師點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常借蠟燭歌頌教師的奉獻精神。)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借燭烘托出久別重逢的情意與溫馨。)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借蠟燭寫離別。)

  《燭光里的媽媽》(借蠟燭歌頌母親)。

  蠟燭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這篇課文中的蠟燭有什么深意呢?這是一支怎么樣的蠟燭呢?今天讓一同走近前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的《蠟燭》!

  二、 整體感知

  1. 檢查預習情況

  燒灼(zhuó)橋頭堡(zhuó)地窖(jiào)匍匐(pú fú)腋(yè)下拂(fú)曉 瓦礫(lì)顫巍巍(wēi)西契柯拉耶夫(qì kē yē)舀(yǎo)鞠躬(jū gōng)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竭:盡。

  永垂不朽:永遠流傳,不磨滅。垂,流傳。朽,腐爛。

  2. 快速閱讀文章,概括故事大意。

  (點撥,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原因、經過、結果等要素概括)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年9月19日。

  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

  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紅軍戰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蘇聯紅軍戰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經過),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愛的結婚花燭點在烈士的墳頭,悼念烈士表達敬意。(結果)。

  三、 品讀語句,感悟人物。

  1.老婦人的行為有哪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默讀文章,勾畫語句,并簡要概括感受。

  2. 用我被 所感動,原因是 的句式說話。

  1)環境危險,炮火連天

  2)年老體弱,掩埋吃力

  3)視若親人,沉痛哀悼

  4)燭光閃爍,真情祭悼

  3. 為了突出某種形象、某種感情,作者往往會對有些內容反復交代和描寫。作者對老婦人動作的反復描寫,描寫了三次跪、三次爬、三次休息。

  三次寫爬

  ①她從地窖里爬出來,想招呼那五個紅軍到她那里去。她認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較安全。

  ②然而她剛爬出一半,一顆炮彈落在近旁炸開了。

  ③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三次寫跪

  ①老婦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②休息夠了,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

  ③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

  引導思考:作者為什么反復描寫老婦人動作?

  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戰士的沉痛哀悼。

  4. 內心體驗: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世界都是通過她的動作來表現,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請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的內心世界。

  如老婦人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如果她說話,會說些什么呢?

  5.總結:說說你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

  1)老婦人飽受戰爭之苦,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在戰火中,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四、感悟細節的魅力

  1.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剛才找到的這些感動點都能讓我們進入到文章中,感受到了南斯拉夫老婦人瑪利·育乞西對蘇聯紅軍烈士崇高而深厚愛。可是老師還有一個疑問,難道作者僅僅是為了表現這一個主題嗎?請大家再讀讀那些作者反復強調的細節:對炮火的十一次描寫,及對蠟燭的七次描寫,思考其作用。

  ⒉思考:從對炮火的十一次描寫中,你讀出了什么?

  ①在方場的中央,我們那五個人被對岸敵人的迫擊炮火趕上了。在炮火下,他們伏在地上有半小時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點兒,兩個輕傷的抱著兩個重傷的爬了回來。

  ②他們老是用迫擊炮轟擊方場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幾次間歇。

  ③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

  ④德國人又開炮了,炮彈在這小小的方場上炸開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來,柱子似的。

  ⑤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打在老婦人的近旁。

  ⑥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

  ⑦天氣很冷,四下里很靜,除了炮彈的炸裂聲外,沒有任何其他聲音。

  ⑧德國人的炮火沒有停止過,可是炮彈仍舊落在離老婦人很遠的地方。

  ⑨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但是,和先前一樣,炮彈落下的地方都離老婦人很遠。

  ⑩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

  ⑾再沒有炮彈落在方場上了。

  明確: 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境,寫出了戰爭的殘酷,突現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也表現了戰爭中的人性美。

  3.思考:朗讀對蠟燭的七次描寫,說說,蠟燭有什么特殊含義?

  對蠟燭的七次描寫:

  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來。她把那大蠟燭插到墳堆的頂上,點了起來。這晚上沒有風,蠟燭的火焰向上直升,一點也不搖晃。

  ②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

  ③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

  ④在已經被破壞的鐵欄桿附近,聳立著一個小小的墳堆。一支蠟燭,旁邊還有生銹的洋鐵片給它擋住了風,在墳堆上閃耀著柔和的火焰。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閃爍。

  ⑤他們圍著墳堆,靜默地站著,看著這漸漸暗淡下去的燭光。

  思考含義: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怎樣理解結尾這兩句話?

  這一點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燭光,不會熄滅、永遠燃著是有象征意義的。象征著老婦人對烈士的敬意,象征著紅軍戰士為了和平而獻出了生命;也象征著兩國軍民的感情,象征著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深情厚誼。

  討論明確:在一個特殊的環境、特殊的氛圍中,反復描寫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燭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燭光,是兩國人民戰斗情誼的象征。

  五、感悟文章主旨

  1)人物形象老婦人動作描寫

  2)環境描寫炮聲 蠟燭襯托人物。

  3)主題蠟燭贊美與哀痛 表達了老婦人的深沉的愛,還表現了作者對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的贊美。

【蠟燭語文教案實錄】相關文章:

《蠟燭的變化》教案(精選7篇)09-30

語文三年級課文《葡萄溝》的教學實錄(精選5篇)03-07

《回聲》語文教案03-19

語文寫字復習教案03-19

語文第四單元教案03-19

《憶讀書》語文教案03-20

語文《奔落的雪原》教案03-19

語文《積累 運用一》教案03-19

語文《春酒》教案(精選11篇)09-23

語文搭石教案大全03-20

用戶協議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少妇熟女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男人资源 | 亚洲伊人精品午夜在线视频 | 乱色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视频 | 正在播放中文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