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兒備課教案
棗兒備課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積累生字詞。
2.了解劇情,了解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化。
3.了解現代戲劇藝術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能力目標:
1.熟悉劇情,領悟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節、語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義,培養學生對戲劇的品評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
了解我國社會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狀況,正確認識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反思現代社會與人的感情之間的沖突,關注親情、關注身邊的孤獨人群。
教學重點:
1.把握劇中老人和男孩兩個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劇本的主題,領悟劇本所蘊含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 演讀法 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棗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現實中的棗又香又甜,我們都很喜歡。昨天讓大家預習了《棗兒》這篇課文,那里的棗兒是不是僅僅是指現實中的棗嗎?那棗的味道又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先請一位同學為大家概述課文。
二、學生復述課文
1、一學生復述
2、其他學生補充
三、探討研究
1、圈劃文中感人部分、含義深刻部分,小組合作討論棗兒的味道?總結從哪些語言中看出棗兒的味道?
設置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
(1)老人為什么留著這些棗兒?
(2)孩子為什么懷揣這一個棗兒?
(3)老人的兒子、孩子的父親都到哪里去了呢?為什么長久的不回來?
香甜 真實的棗是甜的
老人對往昔的回憶
孩子對父親的回憶
老人對孩子的疼愛
老人和男孩對未來的希望
苦澀 現實生活中老人的孤獨
現實生活中孩子寂寞的期盼
現代社會與人感情之間的沖突
2.請學生根據文章的語言和事例,總結老人和小孩的形象。
老人 滿懷親情、富有愛心、懷舊、傳統、孤獨,
面對生活的變化不失愛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男孩 思念父親、天真單純、懂事
3.文章的題目為什么以棗兒命名?
棗兒是全文的線索,是人物對白的話題。
4.棗兒除了指真實的棗兒,還有其它含義嗎?
棗兒象征親情、故鄉、傳統生活
5.象征是現代話劇中常用的一種手法,文章中還有其它語句使用象征的嗎?它們象征著什么呢?
6.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選用了兩個相同的童謠,它們所表達的含義相同嗎?如果不同,分別是什么?
7.請學生表情朗讀高潮部分。
四、拓展延伸
文中的老人和孩子都沒有具體的姓名,看來這個故事具有普遍性。現在請同學們看兩則廣告:常回家看看、有時間多陪陪孩子。用多媒體播放。(播客上有)
這兩則廣告和《棗兒》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反應了現代社會的親情缺失。
1.同學們中有沒有父母不在身邊、親人不在身邊的,如果有,你們想對遠方的親人、遠方的父母說些什么?
2.如果你是老人的兒子、男孩的父親,或者廣告中老人的親人、女孩的父親,此刻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五、課堂小結
《棗兒》是香甜的,也是苦澀的。那一聲聲蒼涼的、稚嫩的呼喊,發自內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噴涌。面對這呼喊、面對這期盼,我們發出良久的深思
六、布置作業
1、自選角度,針對《棗兒》寫一篇感悟,字數300字以上。
2、預習《音樂之聲》
七、板書設計
老人 兒子
棗兒
男孩 父親
象征
親情
故鄉
傳統
【棗兒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教師怎樣備課和編寫教案03-15
一年級下冊語文全冊備課教案(通用10篇)02-09
數學組集體備課計劃三篇02-13
音樂備課組總結(通用10篇)05-23
小學數學集體備課總結(通用18篇)04-03
九年級語文上冊備課組計劃02-13
初中美術備課組計劃(通用13篇)03-29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表格式集體備課語文1~3單元03-19
高三體育備課組工作計劃三篇02-21
高三美術備課組工作計劃范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