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語文經典教案
故鄉語文經典教案
【課題課前熱身 溫故知新】
(一)了解有關小說知識:
(1)( )、()、( )是小說的三要素,( )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常見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3)、小說情節起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的作用,它一般包括: ,有的還有 、 。
(4)、環境:A( ):主要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B、( );用以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感情等。
(二)、介紹作者與寫作背景:
(1)魯迅 ,原名___,浙江___人,我國偉大的_____家、______家、____家。我們曾學過他的散文____、___,這兩篇文章均出自散文集___。
(2)對魯迅的故鄉,你能《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了解一些嗎?
(3)了解時代背景:了解辛亥革命之后,農村當時生活狀況。
短篇小說《故鄉》的素材,是魯迅1919年12月初從北京回故鄉的見聞,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30年內,特別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由于這雙重的壓迫,中國的廣大人民,日益貧困化。這篇小說是魯迅在1919年12月初,回故鄉接母親時親眼看到故鄉的破舊不堪和農民生活的貧困,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一年后就以這次經歷為素材,創作了小說《故鄉》。
【學習目標】
1、初讀課文,識記生字詞,理清行文思路。
2.朗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其描寫方法的作用。
【指點迷津 授之以漁】
理情節--析人物-學方法
【涉及考點 形成網絡】
開端 回故鄉:交代時間和原因
老屋的冷寂
發展 在故鄉:我的見聞和感受 與少年閏土交往
楊二嫂的變化
結局 離故鄉:我的種種感觸 與中年閏土見面
【教學流程】
一.未雨綢繆
1.預習要求:(1)讀準字音;2)初步了解小說的內容。
2.參考復習資料:網上查詢或全解類資料
3.小試牛刀:預習檢測
(1)給加橫線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A. 既然( ) 陰晦( ) 斷莖( ) 鄙夷( )
B.輾轉( ) 寓所( ) 陰晦( ) 祭祀( )
C. 腳踝( ) 潮汛( ) 嗤笑( ) 作揖( )
D sè索( ) wǎng然( ) 恣shuī( ) 隔mó( )
(2)根據語境,解釋詞語。
悲涼: 輾轉:
恣睢: 茫遠:
(3)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 課堂探究
自主學習
(一)、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
(1)此文的行文線索是什么?按照什么順序敘述?
(2)依照此線索,請同學以 故鄉、 故鄉、 故鄉來簡單梳理,其中橫線上添一個動詞。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可分為四層:并用自己的話總結每一層的大意。
【故鄉語文經典教案】相關文章:
《回聲》語文教案03-19
語文寫字復習教案03-19
語文第四單元教案03-19
《憶讀書》語文教案03-20
語文《奔落的雪原》教案03-19
語文《積累 運用一》教案03-19
語文《春酒》教案(精選11篇)09-23
語文搭石教案大全03-20
《采山》的語文教案02-20
《故鄉》的導學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