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家地理讀后感
國家地理讀后感篇一:讀《中國國家地理》有感
捧著一本美好的雜志也是饒有趣味的。
中國國家地理?正是那種文趣與理趣交織的雜志,讓人喜愛,也令人神往它上面所介紹的那些地方。
當我打開第608期的那本時,我的心神凝住而視野廣闊了──梯田。這個于城市很陌生的東西造就了無數的奇觀。
若從高山頂上俯視──黝黑、清晰的界限將粼粼水波劃分成一小條一小條疏密有度沒有令人感覺恪得難受的棱角,它們順著山體的勢態,溫柔地層層鋪漫著,就像海灘邊涌上來再退下的層層水浪一樣,只是它們將一種更為博大的美定格在“涌上”與“退下”間的一瞬──帶給世上的人來辛勤地耕作的機會。
仔細閱讀關于各種梯田的介紹文字才知道,它們的形成與等高線有著密切的聯系,與人類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的改造更是不可分割。人類為了農耕開墾梯田就要考慮實際地形、坡度,此外,還有土壤質地,雨量大小、水源狀況、距村莊的距離等等。雖說沒有具體的數據來體現科學的嚴謹性,但就從考慮的因素上看,既沒有破壞自然的和諧美,又促進了人類農業文明的發展,它是合理又科學的。
不同的梯田有不同的色彩仿佛是幅幅令人視覺鮮明的油彩畫。所看的梯田中,最令我吃驚的是云南東川紅土地。從圖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極富層次鮮紅炫目的色彩,這是為什么呢?追其根源是梯田的土壤中鐵離子在溫暖濕潤的氣候里被逐漸氧化為穩定的三氧化二鐵。在這樣令人神奇景象的背后竟還藏著一個有趣的化學問題,一句小小的解惑將我拉回現實──科學地解答還給了人們對自然界的本質的認識。
坐在小小的房間里,讀著這么一本“大”的書,我不禁失笑了,天然與人為的完美融合,真不知世界還有多少像梯田一樣性質的奇觀呢?倘若我真走出這個城市去擁抱那片自然,我能走多久,又能走多遠?如何在生命中既能帶著藝術的眼光去欣賞,又能用科學的視角去解惑?我想,這永遠值得去追尋!
國家地理讀后感篇二:《中國國家地理》讀后感
昨晚我百無聊賴地來到了學校讀書館的期刊室,隨手拿起來兩本書:《旅游學刊》和《中國國家地理》。隨便看了一下其中一本書的目錄,感覺那本《旅游學刊》好像沒有什么好看的!吨袊鴩业乩怼愤不錯,里面有說到格聶的“第十三女神”——格聶山,新疆的紅色作物、還有鹽路……不過最吸引我的是《難以相信中國發現大量的棄老洞》!
我們中國不是以敬老愛幼為傳統美德么?怎么會有棄老洞的存在???我帶著一大堆的問號往下看。
在我國的湖北等地大量的棄老洞,它們的存在與當地廣為流傳的棄老傳說,對中華民族的敬老傳統提出了質疑和挑戰。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些游牧民族或者是一些野蠻人所為。可是在以前的`中原也就是現在的山西也有類似棄老洞的生藏存在啊,把一個活生生的老人放里面,想著就讓我覺得難過。
但是更讓我心寒的是:居然會有自殺型的棄老洞!!設計這個自殺裝置的設計者,要么是一位徹底無情的嗜血殺手,要么是一位完全絕望的溫情孝子。這個自殺孔的設計,究竟是對生命極度的冷漠,還是對親情的最后眷顧?是對無奈命運的屈服,還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衛?
但是潘世東教授卻認為棄老洞昭示的是最自然、最理性的道教死之觀。
我對他的這種說法不甚贊同,既然是順其自然為什么還要做
一個洞規定人家要在里面死?為什么要做什么自殺型的孔,不讓其不順其自然的死呢?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边@就在于我們個人的想法了。但是我還是認為孝敬老人是我們應該做的事,他們為我們辛苦了一輩子,我們該回報他們!
國家地理讀后感篇三:《美國國家地理》讀后感
《美國國家地理》讀后感《美國國家地理》是一本把社會、探險、動物、文化、地理、環保、歷史、自然等知識用500多張照片來讓你學會豐富多彩的東西。里面還有一些些游戲,如填字,找不同等等。在社會這個主題中,它描述了世界上首位非裔總統、大熊貓即將滅絕等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事情。這個主題讓我知道了一些世界上的大事小事,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又增加了許多。探險這個主題當然是關于一些人攀巖爬雪和尋寶的故事?赐赀@些故事后,我熱血沸騰。連我都想躍躍欲試。我感到,這本書讓我的腦海里充滿了許許多多的知識。動物讓我興奮得腦海中浮現出貓狗的影像;文化,讓我
了解了各個國家的情況;地理,讓我了解了各大洲的名勝古跡;環保教我了怎樣拯救地球。歷史,讓我了解了美國和中國的以往時段。我把以前的事情到了解得一清二楚。我的感覺即神奇,又快樂;ɑú莶莸膶W問也是很豐富的。這本書的自然描述了什么植物會在什么地方出現。自然確實沒有我想的那么簡單。這本書在學習的同時,也會讓我開懷大笑。看完這本書,我的心中充滿了快樂,心情也放松的許多。
【國家地理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中國國家地理》有感06-11
發展中國家地理教案10-21
讀后感:幾米的書讀后感03-15
《慢養讀后感》讀后感06-11
讀后感:我の讀后感06-11
《烏塔》讀后感讀后感06-12
經典讀后感06-11
讀后感:盧勤文集讀后感03-14
《我為何而生讀后感》讀后感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