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曉說》讀后感(精選7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曉說》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曉說》讀后感 1
讀《曉說》之前,我對高曉松的印象還停留在校園民謠上,像《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若不是《曉說》我都不曉得高曉松如今已是胖松,是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有各種背景和傳奇經歷。有點孤陋寡聞了。年前就看完書,一口氣讀完覺得很有意思。其人學識淵博,橫跨中西,各種故事信手拈來,難得是他的分享,拿得穩HOLD住,看后總會有些收獲。年中回家在電視上也看了半集,為什么是半集?當時見胖松坐在古色古香地演播室里,手持一把大扇,慢悠悠地搖,慢孜孜地聊,聊的是什么,是奧巴馬競選,正當喜氣的過年期間,不耐這么慢悠悠地調侃,于是轉了臺。要我說,也可能是第一時間看的是書,而不是脫口秀的電視,所以現在還是覺得看書比電視過癮。
看到《曉說》的最后一期,高曉松用自己的.視角解釋了一下科學與藝術,說科學與藝術就像是兩條平行線,而地球就在這兩條線的中間,就像是奔跑在鐵軌上的火車。但是,科學和藝術的速度有時候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科學進步的很慢,幾千年才進步一點點,這個時候人類用藝術來解釋世界,所以,那個時代出現了很多大師,大師帶領我們的精神進步,給我們塑造了信仰。但是,當科學追上藝術,進入爆發期以后,也就是工業時代知道現在的信息時代,一直是科學在解釋這個世界,打破了很多一切藝術的解釋,比如,月亮不是嫦娥,而是反射太陽的光線等。
所以,也就是說科學是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而藝術則是在引領我們的精神。這也是現在很多人說現在的大師越來越少了,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以后當我們又需要藝術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大師又會出現。看到這,我想起來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說的是未來會發生右腦革命,因為當計算機進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類的系統系思維和邏輯性思維就會被電腦所代替,那個時候人們可能更多地要進行藝術型的創造,而在這方面電腦是沒法跟人類相比的。結合這兩點,我想右腦革命一定會發生,那個時候也就是科學追趕藝術的時代,人類開始用藝術解釋世界,解釋那個時代的人類。而作為個人來說,我是一個典型的理科男,所以可能更加側重系統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但是也不可忽略了藝術性思維的培養,音樂、舞蹈等都是培養自己藝術氣息的有效方式。其實,綜合素質的培養是需要你的左腦和右腦同時開發的。
不管怎么說,曉松的《曉說》有點冷幽默又有些文藝范,即使本人滿臉胡須,算不得風流倜儻,但口中有錦繡,一吐就是讓人思讓人笑的語錄,也不簡單。
《曉說》讀后感 2
看了《曉說》之后,不經思考,探究世界奧妙是自人類自從不再需要每天出去冒著生命危險奮力捕食的時候就開始的,然而畢竟石器時代的人們對于很多自然現象是無法解釋的,由于生產力的制約,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探究和思考,但同時對大自然充滿了敬畏感,所以人們把無法解釋的事物變化歸咎于神的存在,漸漸的宗教產生了,宗教規范往往成為人們共同遵守的社會規范從原始宗教的產生來看,在管理人的集體活動的組織,如國家機器,還沒有產生,科學和教育還十分不發達的時代,宗教是限制人的自然屬性,保證和培養人的社會性的唯一有效的手段。
原始宗教祭拜的是他們身邊的東西,如獵人祭拜的是各種動物、山神;漁民祭拜的是河神、水神;采集人祭拜的可能是各種植物,樹神、花神。這些祭拜對象既不是抽象的心靈之神,也不是唯一的主宰天地的神,而是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自然之物。長時間以來人們一直習慣用這樣的方式解釋著世界,但是這樣的發展始終存在著弊端,漸漸的宗教不再僅僅是人類用于精神寄托、心靈安慰,用于理解世界的工具,而變成了統治者剝削和統治世界的工具,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羅馬帝國滅亡。大批受到東方文化影響,還保留古羅馬帝國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帶回許多新鮮思想和藝術,在羅馬開辦教授希臘語的學校,促使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形成。歐,間接導致產生了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它以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為口號,目的在于摧毀以 神 為中心的封建的意識形態,建立以“人”為中心的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新想新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義”,就是從14世紀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自此之后科學的發展開始慢慢超越精神和思想的法陣。
近代的科學就產生于文藝復興之后,科學得到發展我認為并不是一種偶然,它源自人類內心深處對真理的'求知欲,在宗教統治的社會科學必將受到抑制,特別這一時期所涌現各種科學上的偉人,啟蒙了人類對科學的認知,數學、天文學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力學的完善,科學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提高,產生了18世紀60年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但是生產力是此時是領先于科學的發展的,自然科學當時研究主要是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等經驗方法達到記錄、分類,積累現象知識的目的。在18世紀中葉以后,由于啟蒙運動的發展,“自然科學便走進了理論的領域而在這里經驗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這里只有理性。
《曉說》讀后感 3
《曉說》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曉松以他獨特的視角和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和文化現象。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跟隨他的腳步,穿越時空,領略了不同時代的風貌。他的見解獨到,讓我對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同時,書中也充滿了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人性的.洞察,讓我受益匪淺。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它讓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
《曉說》讀后感 4
讀完《曉說》,我被高曉松淵博的知識和獨特的敘事風格所折服。
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歷史事件和文化現象講解得清晰明了。他的觀點新穎,常常能給人帶來啟發。書中不僅有歷史的厚重感,還有對現實的反思,讓我對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此外,高曉松的個人魅力也在書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他的幽默和睿智讓閱讀變得十分有趣。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知識的魅力和力量,也讓我更加熱愛閱讀和探索。
《曉說》讀后感 5
《曉說》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高曉松以其豐富的閱歷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
書中的內容豐富多彩,涵蓋了歷史、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他的講述生動有趣,讓我仿佛置身于其中,與他一同經歷那些奇妙的旅程。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感受到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好奇。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趣味的書,值得我們反復品味。
《曉說》讀后感 6
《曉說》讓我對很多事物有了全新的認識。高曉松用他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分析,讓我看到了歷史和文化的另一面。
他的講述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讓我在閱讀中不斷思考和探索。這本書讓我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同時,它也讓我感受到了高曉松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我會推薦這本書給更多的朋友,讓他們也能從中收獲知識和樂趣。
《曉說》讀后感 7
讀完《曉說》,我對高曉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以其獨到的見解和博學多才,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戶。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他對歷史的解讀讓我對過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文化的剖析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知識的寶庫,更是一次心靈的旅程。我相信,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從中獲得屬于自己的感悟和收獲。
【《曉說》讀后感】相關文章:
曉曉,我對你說作文09-22
曉曉作文10-07
曉秋的作文09-21
曉字的意思06-26
春眠不覺曉的曉是什么意思10-15
曉窗原文及賞析07-25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說課設計11-23
春雨曉夢散文11-01
王曉波的經典句子11-13
郭曉冬的經典語句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