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德行讀后感范文
讀《中國人德行》
米舒先生:
魯迅先生在他逝世前14天,在《“立此存照”(三)》一文中希望有人將《中國人德行》譯出來,并把此書當作一面鏡子。現在新世界出版社最新出版了《中國人德行》,請您談談對此書出版的意義。
肖立書友:
讀了你的來信,我便去書店買來了美國人亞瑟·史密斯著的《中國人德行》。書前有唐弢先生1988年寫的序《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唐先生從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談到《丑陋的美國人》《丑陋的日本人》,又談到魯迅先生先前認為史密斯對中國人的批評“錯誤亦多”,但同時對“有些意見表示首肯,也有同感”。時間已經過去了70多年,今天重讀新版此書,對我們又有什么啟迪呢?我想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先來講講史密斯其人,史密斯生于1845年,畢業于比羅耶特大學,1872年來中國從事傳教與救災工作,中文名明恩溥。1906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白宮接見史密斯,史密斯建議美國退還庚款予中國,他的申述為羅斯福所感動,庚款退還的議案順利在美國國會通過,以此款創辦了清華大學,促進了中美邦交。史密斯在《中國人德行》一書中分析了中國人的國民性,比如忍耐、堅韌、節儉、勤勞,也指出中國國民存在的問題:要面子、守舊、好猜疑、缺乏時間觀念與公共精神,等等。這些問題,講的是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人,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有的問題如“輕視外國人”早已不存在了。新中國與舊中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中國國民中的陋習是不是一掃而光了呢?譯者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張夢陽在“再版后記”中談到“中國人的種種毛病并沒有得到根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提倡“七不”已經多少年了,但亂穿馬路,亂扔臟物的事還是天天發生。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要求每個中國人根治國民性中不和諧的行為是多么需要反省。在此時,重讀魯迅先生的教導,“我們應該有‘自知’之明,也該有知人之明”。同時,再讀一讀史密斯的書,我想也是有其必要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米舒
【中國人德行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人德行》讀后感09-02
德行雜文隨筆07-01
關于德行的名言06-22
淺談道德行為訓練培養德行論文04-03
形容德行的成語搜集03-15
關于德行的經典名言警句08-23
智慧,知識與德行作文06-29
中國人的讀后感05-23
《中國人史綱》讀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