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的讀后感

時間:2021-06-13 08:19:54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資治通鑒的讀后感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鑒的讀后感

  司馬光曾患歷代史籍浩繁,學者難以遍覽,因欲撮取其要,撰紀傳體史。初成《通志》8卷,起戰國至秦二世,表進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視。治平三年(1066),詔置書局于崇文院,繼續編纂。宋神宗即位,賜書名為《資治通鑒》,并序以獎之。元豐七年(1084)書成。

  《通鑒》由司馬光總其大成,協修者有劉恕、劉攽、范祖禹3人。劉恕博聞強記,自《史記》以下諸史,旁及私記雜說,無所不覽,對《通鑒》的討論編次,用力最多。劉攽于漢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專深的研究。他們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貢獻。最后,由司馬光修改潤色,寫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奪,一出于光。

  《通鑒》征引史料極為豐富,除十七史外,所引雜史諸書達數百種。書中敘事,往往一事用數種材料寫成。遇年月、事跡有歧異處,均加考訂,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為《考異》。《通鑒》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尤以《隋紀》、《唐紀》、《五代紀》史料價值最高。

  資治通鑒

  《通鑒》因司馬光一人精心定稿,統一修辭,故文字優美,敘事生動,且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歷來與《史記》并列為中國古代之史家絕筆。于敘事外,還選錄了前人的史論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寫了史論118篇,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歷史觀點。對歷史上有關圖讖、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態度,是史學思想的重要進步。

  看完了《資治通鑒》一書,仿佛自己在歷史的長河中飄蕩,飽覽著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發生的歷史事件。

  在《資治通鑒》中理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漢文帝了。

  漢文帝是一位守成之君。在我看來,漢文帝之所以能夠能夠成為守成之君時應為三種原因:一.不擾法。二.不擾民。三.克服享樂主意。由于這三點漢文帝才能夠真正的成為了一位守成之君

  俗話說,守業更比創業難。中國歷史上,不乏優秀的開國皇帝,然而卻鮮有杰出的守成之君。《資治通鑒》記載了王朝興衰,各種各樣的君主多達數百人,其中失敗的遠遠多于成功的。絕大多數守業之君,不僅無法守住祖業,反而有這種那種的弊病,導致國家衰亡。在《資治通鑒》所載的眾多君主中,西漢時代的漢文帝堪稱守成之君的典范,那么漢文帝的守成,究竟“成在哪里呢?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漢文帝拒奢尚儉,非無欲,乃不敢放任也。其時,國家剛剛擺脫兵禍,神州滿目瘡痍,猶如廢墟,庫徒四壁,財力貧弱,皇帝出巡時竟連一輛有派的馬車都找不到。平民百姓更是生計艱難,一遇災年,赤地千里,餓殍遍野,鬻妻賣子,顛沛流離。 經濟狀況的惡化,迫使漢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穩定局勢的措施,諸如減輕賦稅,抑商養農,募民還鄉等,很快使瀕臨崩潰的國家經濟有了些許生機。與此同時,另有一股不健康風氣在悄然增長,那就是宗室列侯的驕奢淫逸。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私欲,不惜以增加封國內百姓的負擔為代價,使稍得喘息的民生,又墜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為解決此弊,漢文帝決然推行節儉之風,以抵制奢靡的侵害,并且身體力行以影響官風、乃至民風。

  這也是漢文帝能夠成為守成之君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個小故事體現了漢文帝愛民如子的特點。又體現了漢文帝克服享樂主義的優良品質。

  如今我們的社會風氣為何不好,正是因為社會上缺少像漢文帝一樣的守成之君。正是因為這社會中沒有這樣一位像漢文帝一樣的領導者。所以導致如今的社會,如果要是社會中有這樣一位領導者的話,為我們做出榜樣,全中國人民都可以做自己國家的守成之君。家強則國強。,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漢文帝那樣,做一個守成之君,中國必將會越來越強大。

【資治通鑒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資治通鑒》的讀后感02-21

資治通鑒讀后感06-23

《資治通鑒》讀后感08-22

資治通鑒讀后感09-29

資治通鑒讀后感05-15

資治通鑒讀后感范文03-23

《資治通鑒》名著讀后感06-11

資治通鑒故事讀后感02-04

《資治通鑒》的讀后感范文07-0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免费人成国产网页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 | 天天视频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免费看 | 鲁鲁天天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