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讀后感怎么寫
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初見這本書時,便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因為在算法導論的課程中,老師不止一次的向我們介紹過大數據的重要性。尤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數據就顯得更加的重要。
在讀了幾章之后,這本書給了我一些在新時代的新認識,一些不同于以前的看法的認識。現在的社會,大數據在工作,學習,生產等等諸多方面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具體的例子已經數不勝數。書中第一部分,大數據給我們思維上的變革:其中的三個觀點可以概括為兩個:1。更多,更雜才能更好2。知其然而不用知其所以然。這兩個觀點其實都存在這兩面性,第一個,數據更多更雜固然好,能反映真實情況的大量數據是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最有利的依據,但是我們真的能做到收集全部的數據么?書中說樣本分析必將會被拋棄,但是就是算是數據處理能力和數據收集能力在強大,還是有一些事情不能通過收集全部數據來解決的。就像我們高中上課的時候所講的那樣,測試牛奶的質量等等例子收集全部數據也就失去了意義。第二個觀點,就像沃爾瑪超市中,通過收集大量的購買記錄來分析出啤酒和尿布放在一起能夠更加暢銷一樣,我們只需要通過數據的分析得出對我們有利的結果加以運用就行了,而不用去研究其中的緣由。這與計算機課程中的黑盒設計很類似,我們只需要知道輸入這個會得出那樣的輸出就可以,而不用去理會在黑盒中做了些什么。但正如譯者序中的周濤所說放棄對因果性的追求,就是放棄了智力優勢,是人類自身的放縱和墮落,同時這個觀點在科研領域是行不通的。由此可知,大數據對我們很實用,但是不能十分絕對的說我們可以拋棄其他的方法,也不能夠放棄對因果性的追求。
通過對于大數據的研究,我們可以把一切的東西變成數據,也可以對數據加以處理來得到新的信息,讓這些數據信息為我們所用,我們能做很多事情。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要對大數據善加利用。而不要因為大數據迷失自己。正如書中的'第三部分所描述,亞馬遜監視著我們的購物習慣,瀏覽器監視著我們的網頁瀏覽習慣,而微博則監視著我們的社交關系網。我們時時刻刻都暴露在"第三只眼"下,因此大數據不僅能為我們所用,而且也對我們產生著威脅。,大數據可能會被人利用而暴露我們的隱私,一些人為了個人的利益,可能會利用大數據給其他人帶來不利;而且人們盲目的相信數據,過分的依賴數據,就回失去自我的判斷力。所以大數據要為我們所用,而不是我們成為數據的奴隸。一場管理上的變革也就迫在眉睫,個人隱私的保護,需要使用者承擔責任;明確人們只需要為自己過去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傾向;同時我們要取代黑盒子;并且反對數據的壟斷;在大數據的時代,人的作用也是無法取代的,大數據分析結果所得出的答案只能是我們的參考,而不能凌駕與我們主觀的人的想法之上。
數據只能服務于我們,而不能控制我們。
【大數據時代的讀后感怎么寫】相關文章:
《大數據時代》讀后感06-23
大數據時代讀后感精選05-24
大數據時代讀后感04-09
《大數據時代》讀后感09-01
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后感怎么寫05-03
時代廣場的蟋蟀的讀后感怎么寫05-04
關于大數據時代的讀后感06-19
大數據時代讀后感范文05-24
《大數據時代》讀后感范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