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態度》800字讀后感
自從十九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富商們如雨后春筍一般活躍于中國商場。隨著財富值的日積月累,爭名奪利,講究排場便成為富豪們的業余愛好,由此,現代的奢侈概念更或者說是現代奢侈品進入了中國富人的家庭,進入了廣大中國人的視野。
此書是由曾任《香格里拉》雜志主編的王邇淞在新周刊的雜志專欄匯聚而成。奢侈品不是妖魔化的資本主義腐朽,也不是現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質糧,但通過奢侈品及其相關行業的發展,我們可以領略到財富的聚散,領略到文化的磨合,領略到社會的變遷。
作者對奢侈品采取的不卑不亢的`態度是我對此書大加贊賞的原因之一。想要對某一物質做出的客觀分析,裁定者必須跳脫于此物質的績效范圍外重新審視又需要潛入物質的運作軌道深層感悟。王邇淞,深入淺出,以一種平實近人的文風將奢侈品從人文的方向引入大眾視野。
以作者對香奈兒產品的記載為例,老工匠的獨具匠心才真正詮釋了大牌的深刻內涵。回憶起去年暑假在北京實習時有幸參加的中國品牌節活動,很多國內著名的社會精英不禁發問,中國離世界品牌還有多遠?
回歸本書,《奢侈態度》以開篇的第一章對此問做出了具體的答復——技藝的心。在服裝產業中,國內的流水線轟隆碾壓,成千上百萬的衣物在機器的奏鳴下打包出售。另一邊,世界頂端的服裝品牌,一位老奶奶一根線一根線的手工織著衣物配飾。量的堆積沒有質的飛躍是無法完成蛻變的使命的,一味追求經濟利益,恰恰只能謀得金錢而謀不得上層的發展。當然,經濟基礎是上層建筑決定性因素,同樣是上文的道理,只有量變而無質變是無法造就中國自主的優秀品牌。
正如作者自言,對奢侈品的定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者在書中,沒有對奢侈品的使用進行浮夸的描寫,沒有高調的論述奢侈品的流行趨勢,他溫文爾雅的向受眾展現著奢侈品的文化價值。從歷史到社會,從人文到財經,其中有巧克力的制作、有腳鏡的具體細節、有保時捷的股價沉浮等等。
奢侈品確實是現代完美主義者的最好詮釋。如何正確對待這種“完美”的東西,又是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難題。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奢侈態度,才能運用奢侈態度。
【《奢侈態度》800字讀后感】相關文章:
奢侈的近義詞04-11
奢侈的寓言09-24
奢侈的愿望散文04-23
奢侈的旅程散文07-03
奢侈廚房隨筆06-28
用奢侈造句06-29
奢侈的寓言簡介11-29
奢侈的秋游作文11-09
《態度》讀后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