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文化與人》讀后感

時間:2021-06-22 12:22:2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易中天《文化與人》讀后感范文

  最近,在看易中天教授《百家講壇》中儒道兩家的分歧,很喜歡他的解讀,我對中國文化的重新審視。

易中天《文化與人》讀后感范文

  昨晚,重新拿出他的《品人錄》閱讀。在讀到最后后記之前的一篇《文化與人》時,我深有感觸。這促使我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并對我們的教育的現狀有了新的思考。 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中國文化是十分贊成人治的。易教授說:“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是群體意識。”任何違背這一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治,都無法得到這個文化的首肯與認同。所以,武則天、海瑞、雍正等杰出的人治主義者,都落得個悲慘的結局。

  在我們的文化土壤上,產生不了法制。這是易教授給我的新啟發。法制的基本原則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的前提是首先承認所有人都是單獨的、個體的、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而我們的文化置人于人格不平等的境地,人格不平等的人無須法,也產生不了法。受傳統文化尊卑觀念上級下級觀念等影響,中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任重而道遠。 法制既然無由產生,則只能訴諸道德。以道德代替法制,正是由中國文化的性質決定的。對于思想內核是群體意識的這樣一種文化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處理人際關系、維系群體生存。

  易教授說:“問題在于,任何群體都是由個體集合起來的。否認個體的存在價值,其實也就等于否認了群體。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文化犯了一個錯誤:只強調群體的意義,不承認個體的價值。群體總是偉大的,叫‘一大群’。個體總是渺小的,叫‘一小撮’。” 對此表述,我深以為然。直到今天,我們的文化中、我們的`學校教育中仍然存在著這一嚴重不良的傾向。否認個體價值的集體主義教育注定不會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然而我們卻仍然在樂此不疲的做著。關注個體存在的價值,關注個體的情感需要,才可能承認個體的獨立人格,才可能有自由意志,才可能有民主與法制。 易教授說:“的確,我們過去間太不重視個人的發展了。我們幾乎從來沒有想過要給每個人的個性發展以足夠自由的空間。我們只知道強調群體的利益高于一切,卻不知道如果沒有每個人充分自由的發展,也不可能有群體長遠長足的進步。

  結果,群體變成了不健全的群體,個體則更是元健全的人格可言。但,如果我們每個人的人格都是不健全的,我們還能保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嗎?我們還能建立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設想的新社會嗎?要知道,在那個新社會里,‘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是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為條件和前提的。” 把世界還給人,把人還給他自己。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教育才會興旺發達。我們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易中天《文化與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文化與人生讀后感07-17

《文化與人生》讀后感范文06-25

易中天的《品三國》讀后感07-04

易中天品三國讀后感01-06

《易中天中華史》的讀后感300字08-26

《文化與人生》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2-06

易中天的精彩語錄04-11

易中天經典語句摘抄05-18

易中天的經典語錄04-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综合久久综合久久88色鬼 | 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欧美 | 久久极品免费视频 | 视频激情欧美第一区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另类sm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