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后感950字
最近讀了史蒂芬.柯維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感覺受益頗深。這本書以較好的邏輯,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將我們所熟知的“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己知彼”、“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七個習慣,系統開來,融為一體,為我們講述了我們要成高效能人士,就必須具有這七個習慣,對我們生活和工作都有著良好的指導意義。
習慣一:積極主動積極主動這個詞如今經常出現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中,它的涵義不僅僅是采取行動,還代表人必須為自己負責。個人行為取決于自身,而非外部環境:理智可以或者戰勝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習慣二:以終為始“以終為始”的習慣可以適用于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后付諸實現。
習慣三:要事第一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有領導決定什么是重點后,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他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沖動所左右。要集中精力于當急的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牽絆,此時要有說“不”的勇氣。
習慣四:雙贏思維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是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斗場。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習慣五:知彼解己若要用一句話歸納我在人際關系學方面學到的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后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與人溝通時,我們常犯不分青紅皂白妄下斷語的毛病。因此我必須強調,了解別人與表達自我是人際溝通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有時我們有這樣一種喜歡匆匆忙忙下建議來解決問題的傾向。
習慣六:統合綜效在互賴關系中,綜合效益是對付阻撓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的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極、負面、不合邏輯、情緒化、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只一味增加推力,就仿佛施力于彈簧上,終有一天引起反彈。如果配合雙贏的動機、同理心的溝通技巧與統合綜效的整合功夫,不僅可以破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為動力。
習慣七:不斷更新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群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后感950字】相關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04-08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后感09-19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08-0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高中讀后感10-3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后感范文12-0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優秀讀后感07-0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勵志讀后感02-2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04-1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個人讀后感09-17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初中讀后感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