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獨生女》讀后感
下午三個小時,我和孩子一起讀了兩篇報告文學,這兩篇報告文學是全國教育專家孫云曉教授寫的。
《有這樣一個獨生女》這篇報告文學寫的是全國十佳少先隊員杜瑤瑤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青島,杜瑤瑤八歲,身患嚴重風濕性心臟病的媽媽還在住院,和瑤瑤約好了要去看電影的爸爸,這個給瑤瑤帶來無限快樂的爸爸戲劇般突然間離開人間,瑤瑤八歲,災難從天而降。她沒有向厄運低頭,她一下子變得堅強能干起來,飯來張口的瑤瑤學會了做飯,學會了洗衣,學會了采購,廠里發給她母親僅100元工資,加上父親單位給瑤瑤的40元撫恤金,140元錢就是她們母女一個月的生活費。她戒掉了零食,當全班其他同學都在吃冰淇淋的時候,唯有瑤瑤一人在喝涼白開水,她學會了哪兒便宜往哪兒買菜,學會了寧肯自己不吃水果也要讓媽媽吃上水果,學會了照顧重病的媽媽,學會了用自己的歌聲、舞姿、微笑給媽媽安慰。媽媽夜里1點多犯病,呼吸急促,瑤瑤一邊小跑一邊唱進行曲戰勝恐懼到醫院給媽媽灌足氧氣袋,看到媽媽吸上氧氣,她才放心,折騰一夜,只睡兩個小時,清晨,她做了早飯,照顧媽媽洗漱吃飯之后,她依然按時上課學習。杜瑤瑤寫的《在勞動中鍛煉成長》榮獲作文競賽一等獎,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的家庭環境鍛煉了我吃苦耐勞的性格。失去了爸爸,我好像長成了大人,我學會了許多原來不會做的事情,我在勞動中感到一種甜蜜,我期望將來成為家庭的“頂梁柱”。1993年,孫云曉老師在采寫杜瑤瑤的時候,她才11歲,2004年,杜瑤瑤母親病逝,2005年,已經長大成熟的杜瑤瑤即將從青島大學法學院讀碩士畢業,準備到國外讀博士學位。想必現在,杜瑤瑤已經圓了求學的夢,也許現在,她又在向更高的目標攀登。
從小,杜瑤瑤比同齡孩子承擔的責任重,壓力大,磨難并沒有壓垮她,反而使她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也使她成為一個有追求有建樹的人。作為家長,我非常同意孫教授說的這段話里蘊含的教育觀:只要放手鍛煉孩子,敢于狠心壓擔子,孩子會逐步堅強起來,養成可貴的.責任心,有責任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使其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接著和孩子又讀報告文學《敢向自己挑戰的女孩》,里面采寫的全國十佳少先隊員蘇進的成長故事,其實也說明了這個道理啊。
我們責怪孩子沒有愛心,我們難過孩子沒有孝心,我們痛心孩子沒有能力,問一問我們自己:我們賦予他愛的責任沒有?我們給了他鍛煉能力的機會沒有?我們甚至虐打自己為的是能善待孩子,孩子是否親身體驗到了這種犧牲自我成全愛的情感和能量?凡事都有人替他擔著,天塌下來他也覺得爹娘能替他頂著,他要做什么呢?他想做什么呢?他能做什么呢?
在這三個小時靜靜讀書的時刻,我把我讀書的感悟告訴給我的孩子,不求同頻共振,點點滴滴、深深淺淺,即使雁過留聲,也是收獲。
【《有這樣一個獨生女》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作文09-06
《一個這樣的老師》讀后感03-15
有一個這樣的人讓我難忘作文10-13
讀《一個獨生女的故事》有感09-26
觀一個獨生女的故事有感01-06
觀《一個獨生女的故事》有感05-17
《像你這樣一個女孩》讀后感04-11
《像你這樣一個女孩》的讀后感11-05
我有一個這樣的媽媽作文(精選24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