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設計》讀后感范文
這幾天看了《作業設計:基于學生心理機制的學習反饋》這本書,書中的許多觀點都讓我深受啟發。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觀點是作業的“主動投入”比作業的“完成”和“正確”更重要。
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延伸,是提高成績的保證。從心理學角度看,作業是教師指派給學生,要求學生在上課以外的時間完成的任務。自我調節領域的'研究專家齊默曼明確指出,成功的家庭作業完成需要自我調節學習,在成功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自我調節設置作業目標、選擇恰當的學習策略、保持動機、監控過程并對作業結果進行反思。
在科爾諾的意志理論中,家庭作業是學生的工作,它使學生學會如何忍受枯燥,鍛煉其意志力,促進其責任感與紀律意識的形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獨立管理自己的作業,包括進行時間規劃、作業的環境管理、集中注意力、保持或提高做功課意圖的強度、面對困難的作業任務保有恒心、抑制外界干擾因素、對做功課時伴隨的不良情緒進行調節等。
美國資深作業研究者庫柏認為,對于兒童而言,家庭作業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性格品質。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形成自律、遵循作業規范、敢于面對并克服困難、學會堅持、低于誘惑、強化對學習的責任感等積極心理品質。
有效的作業應該是孩子們主動投入的作業,他們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主動克服困難、排除干擾;主動挑戰自己、鍛煉自己……在這樣一種積極的狀態下完成的作業,才是我們所期望的理想的作業行為。
【《作業設計》讀后感】相關文章:
《作業設計》讀后感05-03
作業設計論文12-05
作業答案-《在大海中永生》作業設計。11-09
《有趣的作業》教學設計06-14
《貓》教學設計與作業12-04
有關作業設計的心得06-12
作業檢查計劃設計12-03
課文《白楊》作業設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