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學》讀后感范文
陶行知,現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中國明主同盟主要領導人之一。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陶行知教育學》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陶行知教育學》讀后感范文1
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在育才學校經濟最困難的時候,他到處奔波,籌措資金,以維持學校的日常生活,當時有人嘲笑他這樣做是抱石游泳,學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將拖入水底,還是棄石為好。陶行知不予理會,他堅定而樂觀地回答:“我不是抱石頭游泳,而是抱著愛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勁,要游過急流險灘,達到勝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學校為“愛人”,他不把學校學生當“石頭”,正表明他在艱苦險惡的逆境中對學生傾注了他全部熾熱的愛,竭盡奮斗之力將他們安全送達理想的彼岸。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成為學校。“曉莊是從愛里產生出來的。沒有愛便沒有曉莊”,辦學者及教師都充滿著愛,愛教育愛學生,方能奮斗辦出像樣的學校。
教師沒有愛也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自我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詳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照正直為人的規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
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有些學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計,把孩子扔在一邊,他們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學習跟不上,有時我真的不忍心責備他們。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幾乎都在自己的看護下做作業,再想想他們,我們作為教師的有什么理由不去愛他們呢?
教育本來就要用愛去澆灌,心與心交融才能回報以真誠。
《陶行知教育學》讀后感范文2
教育需要愛心,兒童渴望得到愛。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
教師要熱愛、尊重每一個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教師應該做一個和氣的人,一個嚴謹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都可以稱之為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可以說是事關教育成敗。教師對學生表示好感,學生就會在學業、品德、習慣方面表現進步;教師對學生表示厭惡或失望,學生心理就會產生負效應,表現為退步。在集體中得到教師接納的學生,往往積極樂觀,充滿信心,容易產生于社會、集體一致的價值觀、道德觀。相反,一個在集體面前遭到教師另眼相看的學生,則會在學習、生活上心灰意懶,在行為上違規、違紀。因而,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關愛、接納。
一、接納一切學生。
教育不是單純的精英教育,而是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因而,我們要接納一切學生,特別是對“后進生”。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優點,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是學生進步的支柱,發展的希望。作為教師,不僅對學生取得的成績進行鼓勵,而是要能正確對待學生發展的過程中的缺點。
我班上有一位學生,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從小缺乏教養,十分頑皮,成績又差,但在體育方面非常突出。我在眾多的缺點后面終于發現他這個優點,并以此鼓勵、引導,推薦他擔任體育委員,幫助他確立做一個有文化的合格學生的志向。通過反復做細致的工作,這位學生最后評上了優秀少先隊員,學習成績也達到了良好的水平。如果只抓學生的缺點,那師生心理對恃是在所難免的,幫助學生主動發展就會變得更困難。
二、接納學生應該是全面的。
接納學生應該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落實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課堂上,要選擇適當的問題,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信心,要善于用各種機智方法作一些引導和啟示。即使學生是在回答不下去的時候,也要鼓勵學生作進一步的努力,相信在下一次回答中成功,盡力避免“后進生”在公眾場合處于尷尬境地。教師對學生的接納不僅表現在課堂上等公共場合,還滲透到日常與學生的隨意接觸中。通過平時的拉家常、交流信息,是每個學生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情感。他們不僅能體會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還能揣摩教師的一些自己未曾注意的非言語行為。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對他們都會有特殊的涵義。我班有一位學生在日記中寫到:“老師,你好久沒有對我微笑了,也沒有提問我了,是不是由于我那次遲到了。老師,我一定向魯迅先生學習,保證以后天天早到校。”其實,我不是故意不理他。由此可見,我們教師不經意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對學生的情緒影響都是很大的,這需要我們時時保持一份愛心,去接納、關心每一位學生。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淚滴;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每次聽到這首歌,心中都會不由地產生那份對教師的崇敬之情,無數次彎腰,無數次微笑,他們不辭辛勞地守護著身邊的小天使,給他們愛的呵護,心的撫慰。多年來,我一直被感動著,并默默許諾:長大后我要成為你。今天夢想終于成真了,我興奮地高聲呼喊:長大后我真的成了你。我也終于擁有了自己的莘莘學子,但喜悅之時,我擔心稚嫩的我無力面對時刻的挑戰,害怕缺乏經驗的我無法馬上勝任繁雜的教育工作。我開始彷徨,我渴望鼓勵與幫助。作為一名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沒多久的新教師,我開始摸索,開始前進,開始自己人生中一次新的征程。
一提到教育與愛,在小學的生活中我們就會聯想到教師對幼兒“像媽媽一樣的關懷”,和藹可親地對待幼兒,其實,教育意義上的愛不等同于一般的情感呵護,教育與愛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師對幼兒以母愛為起點的“投入式教育”。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要不斷的給予孩子不同的愛,要時刻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問題。教師這個職業,不是權力的象征,教師沒有權力禁止孩子做一些事,也沒有權力收回你的愛或挖制其程度。在對待孩子們的同時,不要偏激地理解你的愛,不要認為愛孩子是規定,是任務,而是要從內心真正理解后再去愛,這樣的愛才是最真的,才是最適合孩子的。在每天工作結束后,老師要反思自己一天工作中對孩子的愛是不是最真的,有哪些不足,這樣以便以后的工作順利開展。
細細的體會后,我知道了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上,教書育人是我們的原則,教書育人是一項職責重大的嚴肅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敷衍和馬虎,否則必辱使命。我們要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做到樂教勤業。我明白了教師就是為人師表,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要有好的職業道德。同時,我們要熱愛學生,因為熱愛學生有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真正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并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老師仍是我努力的目標。
老師們,熱愛自己的學生吧!當我們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呢?當一些學生輟學,是否反思自己將愛灑向他的心間去了呢?有一個鄉村女教師為走訪學生翻山越嶺,不幸摔傷,但第二天又冒雪走訪了,她硬是以滿腔的愛找回20多個輟學生。我們能否用自己的愛將孩子牢牢留住,不讓他們流失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于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說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愛的教育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愛的教育將是一本大書,讓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陶行知,用愛的實踐寫下自己珍貴而值得回味的一頁吧。
【《陶行知教育學》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后感05-03
陶行知的名言04-30
陶行知的名言02-10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600字04-13
關于陶行知的名言精選03-02
學習陶行知學習心得05-14
陶行知的名言 13篇04-07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現實反思04-11
陶行知的四顆糖的故事03-02
陶行知名言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