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1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我受益匪淺。我清楚地了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沒有它,何談“敬業與樂業”?
“有業之必要”
對我們來說,“業”自然是學業。文中引用朱熹的一句話“主一無適便是敬”,讓我真正認識到要專一于學習而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所謂的“敬”。我們作為學生,專心于學習,有堅強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氣魄,決不放棄的信念,便是“敬業”。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就要根據自己的才能去勞作,把它做到圓滿。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工作,人人都要勞作。“百行業為先,萬物懶為首”,我們現在不是沒有職業的懶人,將來也不能做社會的蛀蟲。
至于樂業,我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便足以詮釋了。有些人厭惡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但哭喪著臉去做和快樂地去做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我想,做一件事,要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融入其中,一步一步奮斗前去回想自己努力得來的成就,就會有一種歸屬感。同時,要與別人比較駢進,在競爭中體味快樂。這樣的生活才有價值。
總之,做任何事情都要“敬業”“樂業”,我們要在“敬業與樂業”中實現我們的人生的價值以及生命的意義!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2
特別喜歡梁啟超先生的那篇《敬業與樂業》的文章。尤其對文中“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一句感觸頗深。現在掩卷沉思,作教師以來的許多趣事又都一并浮現在腦海中了。
班內有一個叫峰的小孩,他很頑皮,記得開學的第一天我就認識了他,不為別的,只因為他在課堂上無組織,無紀律的表現。之后的幾堂課,我發現,每次課上大家學的起勁的時候,他總會發表一些不著邊際的見解,不是引走了話題,就是引來一陣哄堂大笑,對此,我覺得又可氣又可笑。說心里話,我到覺得這孩子天性無邪,也有幾分可愛,可是再開放的課堂恐怕也不能大肆倡導學生發言無忌,出口離題,毫無規矩吧,怎樣才能改變這個散漫的小家伙呢?為此,我真費了不少心思。
峰是個簡單的孩子,我知道課堂上他所表現的隨心所欲并非出于對老師的不理解,而是習慣不好罷了。我想他也一定為此受到了不少批評吧,但既然還是今天這樣子,恐怕,這批評的效果也未必好,所以,我要從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做起,就先教教他們傾聽吧!
以往學生回答問題,總有些學生隨意插嘴,峰尤甚,為改變這不良習慣,我便在一學生發言之前,看著峰,兼對其他同學說:“今天,老師要看看大家,誰最有禮貌,最像小紳士,能夠安靜地聽完這位同學的發言。”這樣有話在先,果然效果不錯,看著峰欲言又止,以手捂嘴的樣子,我極認真的對峰表揚了一番,看到他有點臉紅的低下頭去,我知道,這孩子一定會慢慢改變的。
峰的成績不好,身上的毛病卻不少。我知道,他不會因為那堂課上的表揚就一下子變成了遵規守紀的孩子,可是,我還是充滿了希望,并不斷的創造機會表揚他,慢慢地教他舉手,并引導他說出一些有道理的話,但是,真正的讓我們之間有了一種默契和溫暖的還是那件事。
他是個看上去有點臟的小孩,整個冬天都淌著鼻涕,可能是太冷了吧,他每說幾句話時,就要吸一下鼻子,以免鼻涕流進嘴巴里,記得那天課間他到辦公室來交作業了,臉被凍得通紅,依然淌著長長的鼻涕,他對我說:“老師,這是我的作業。”說著把本子放在桌子上,便要轉身離開,我叫住他,從抽屜里取出一些衛生紙來,遞到他手上,“用這個擦擦鼻子吧,冬天冷,多穿點,記著明天帶塊手絹來啊!”他看了我一下,接過紙,轉身跑開了。
當我再次走進教室時,我看到高峰真的不一樣了,還是流著鼻涕,但是,沒有吸回去,卻被擦得很干凈,課堂上也比以前都安靜,他看著我,那眼神很美,是信任。
梁啟超說,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現在,我越發深刻的體會到這話的含義了,我愿意忠實于我的事業,置身其中,樂以忘憂,實現我生命和生活的價值。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3
我在讀師范的時候,記得就讀過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這篇文章。現在重溫這篇演講稿,深深感到當年梁啟超先生在上海給他學生演講的精彩,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梁啟超先生的演講《敬業與樂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梁先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驗,談出了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興趣是第一老師,今天從我們財經學校的工作說起,最重要的是要對工作有興趣,有樂趣。只有有了樂趣,才能更加敬業。
先說說敬業。什么是敬業呢?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很多低級層次的工作人員沒準會認為,我的工作這么低級,有什么可敬的呢?其實,是工作都可敬,要專心致志的給做好。無論是當總統或者當民工都可敬。如果說哪個民族最敬業呢?那么我會認為它是德國。為什么呢?因為德國人做什么都會專心致志的去做,而且去做到底。就拿一個例子來說吧。為什么貝多芬失聰時還會作出那么好的樂曲?就是因為它有敬業這種精神。其實也可以舉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為什么什么東西到了德國加工后就變得更加精致,質量變得好得多呢?就是因為德國人做事做到了敬這一點。
下面再來談談樂業。至于他的概念,我覺得書上寫的那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已經足以詮釋了。如果我們達不到樂業,那么生活就會變得很單調。如果有人說,我的職業沒有可樂的地方。那么它就是一個很單調的人。因為所有的職業都會有可樂的地方,只不過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樂業。齊達內是法國足球藝術大師,他有如此高的成就,既不是他的家庭帶來的,也不是他的先天條件比其他運動員好,原因是他把足球當作自己的樂趣所在,所以不管條件多么艱苦,齊達內總是樂在其中,陶醉在足球世界里,最終成為天才的足球運動員。可見樂業能改變人的命運,成就人的夢想。
我結合敬業與樂業,談談《敬業與樂業》的深層次的感受,特別是引發出如何當好一名優秀的教師的幾點感想:
第一,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巧,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較高的專業素養,這是專業要求,任何一位教師沒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也就談不上優秀。
第二,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具有奉獻精神,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這是職業道德要求,一名教師專業能力再強,如果思想上有問題,責任感不強,不喜歡學生,甚至道德品質有問題,他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第三,必須具有系統而全面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懂得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能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這是教師職業的要求,一名教師雖然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也有滿腔的教學熱情,但如果不懂得教育教學規律,其必然會走彎路,當然離優秀就還有一段距離了。
第四,必須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善于吸納新知識,獲取新信息,并善于把這些新理念、新知識、新信息合理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以保持與時代同步。時代的飛速發展,新學科,新技術,新知識的大量涌現,要求教師必須善于接受新理念、掌握新知識、運用新技術進行教學,優秀教師更應該如此。
第五,優秀教師必須具有創新和探索精神,無論是教學理念的貫徹,還是教學方法的選用都必須與實際需要相吻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只有結合各地具體情況不斷的探索,大膽的創新,才能不斷找出合符實際需要的東西,以滿足教育教學的時代要求。
第六,必須熱愛學習、善于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是一位愛學、善學的人,只有終身堅持不斷學習,才能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保持與時代同步,不至于落后于時代的要求。
總上所感,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環境,用敬業的精神,用樂業的態度,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為社會培養出一代財經英才!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4
由于早上去發貨,早上晨會學習的《敬業與樂業》我沒參加,私底下我抽空把全文看了幾遍,感觸不是很多,就簡單的說下吧。
我的理解是,敬業就是要尊敬自己所做的工作。不管做什么職業只有尊重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工作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只是在于你喜歡不喜歡。只有在做好敬業的前題之下才能發現工作的樂趣。也就是樂業。不管敬業還是樂業其實都是一種態度,一種責任心的體現。也是一個人的素養的體現。一個沒有責任心沒有職業素養的人,是得不到別人的尊敬的,也就不會體會到工作中的樂趣。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5
時光如水,生命如歌,讀完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只覺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條理清晰,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是文中這樣一句話:“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深深打動了我,對于現代文明社會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作者在論證“敬業”問題上,以“業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作為設問,從人類生存的需要(為生活而工作)與個體生活的意義(為勞動而生活)出發,論證“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在作者看來,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在職業的神圣性質上,并沒有什么高下之別。因此,“我們對于各種職業,沒有什么分別揀擇”。至于該做哪一種勞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只要“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我身邊也有一位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他是個廚師,不但精通本菜系的烹調技術,還指揮帶動整個廚房內的各崗位廚師愛崗敬業的工作,對于菜式不斷的推陳出新,多年如一日,到了廚房就全副精神專注做事。他說,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你不必羨慕我,我不必羨慕你;你做你的CEO,我做我的伙頭軍,我做好我的可口飯菜和你做好你的事情價值沒有什么不一樣。說得真好啊!試想:在一個跨國大集團里,CEO只能有一個,職員卻需要千千萬,如果每一個職員都不安心做職員,都懷揣著CEO夢,這個團隊還有戰斗力嗎?畢竟,社會所提供的“CEO”職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數“職員”想當“CEO”又當不成,人生豈不盡是一場失敗?難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梁氏的“敬業”說,對當今社會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任何職業不分高下,勸告那些“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的人,腳踏實地、勤懇敬業的工作吧,也提醒那些“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清醒一下自己的頭腦、停止你們的蔑視吧,做好你自己的事,才能體會職業的樂趣和人生的價值。
凡職業都是可敬的,盼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6
讀過梁啟超先生的《敬業和樂業》后,從文中受益至深,讓我清楚的了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必須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特別里面的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這句話說得多么的精僻!
有業之必要于我們來說,業自是學習、工作。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后,初始覺得此人太呆板、太死心眼了,而隨后經逐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日日堅持,矢志不諭的品質。現在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無法完成自己的原先制訂的決心和計劃!我們的言行和行動都總是沒有相顧,并且無法堅持,而且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為今日的失言,自找臺階下,不愿下功夫。這則故事也啟發我們一定要好好深思熟慮,對于一個精力充沛的青少年,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呢?現今的中國,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全面解放,社會一片繁榮,市場化也越來越濃,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難,要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難了。當你選擇了這份職業的時候,你想好了要為他而付出嗎?我們一直在為生活而勞動,其實也是為了勞動而生活。不管做任何事情,處在某個位置,事和名稱都會有大小、高低;但從事的本質來說,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運行過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個環節都會掉鏈子的。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全看自己的才能如何去勞作,使之得到圓滿,自我感覺良好,別人看起來也不錯。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去勞作。這便是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我們雖不是沒有職業的懶人,更不是社會的蛀米蟲。
可是一次又一次不完成任務的我們,安然地回到家后,享受著父母創造的環境;總想著下一次的我們,悠然地面對著心切的父母和社會的期望甚至跟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等同!真是懶字當頭,萬事不成啊,懶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放縱這個敵人胡作非為的又是我們自己,克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當我從這些句子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為什么要敬業這一問題時,我覺得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特別是最令我深受啟發的是《莊子》記佝僂丈人承綢的故事。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一個佝僂的老人,幾句簡單的話語,卻道出所有道理的精華!凡做一件事,要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顆平常的'心,一顆勇于探索的心。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便把這件事情看作自己的眼睛去對待,無論別的什么好處,都不要與之交換,換得一時的輕松、愉快;你敷衍它,結果它也敷衍你,最后,一事無成。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得出色呢?唯一的秘訣便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便是敬。現在我們生活在這么好的社會環境下,并擁有著健康的身體,我們起碼要把我們身邊的小事做好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應把每一件事通過努力,做到出色,就算與他人之比,相差之,但我們無悔,因為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們努力了!然這所有的前提見出于專心致志!唯有用心,我們才能有成功,若坐這山,望那山,則一事無成!這便即要盡職又要敬職了。所以,我們要滿懷熱枕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腳踏實地,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至于樂業,我認為書中的那句話便足以詮釋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算對自己的職業如何不滿,但我們都必須去做。我們要從中尋樂趣呢?這使我想到了一句話:你知道,你愛惜,花兒努力地開;你不知,你厭惡,花兒努力地開。花兒總是在努力地開,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而對于我們,為何不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呢?從職業中體會快樂,從快樂中品味生活!對于有的人總嘆息做工作好苦呀!對于這種嘆息聲,無論任何人都曾經說過。反過來講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喝酒,去游玩等還不是一樣淘神費力。有些人抱怨自己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里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哭喪著臉去做和快樂的去做結果是截然不一樣的。我個人認為做一件事情,就要身入其中,從起點、過程、終點中去體會每一個階段,回想自己付出的努力所得到的成就,就有一種歸屬感。要在工作中與同行比較、競爭,要時刻告訴自己是最強的,在不斷的工作中戰勝自我,領略出趣味,這樣,生活才有價值。愿社會的青年才俊們,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面向未來。
總之,每件事都有其獨道的樂趣,我們要明白敬業與樂業并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要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敬與樂,只有這樣,相信信生活才會更多彩!才使我們享受的無限的樂趣。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7
《敬業與樂業》是當年梁啟超先生在上海給他學生的一篇演講文章。那次演講就是為了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對待以后的生活。其實現在作為學生也要敬業與樂業,只不過這個業代表的就是學習。現在很多的學生就沒有這種敬業樂業的精神,他們永遠是在課堂上想著其它的事,而且做作業時永遠覺得太累。如果他們總是這樣干下去的話,那么他們的未來就已經沒有希望了。家長不是永遠都會照看孩子的。因此,我們如果想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必須做到敬業樂業這一點,不要懶。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對敬和樂兩個字的理解吧。
先說敬業。什么是敬業呢?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很多低級層次的工作人員沒準會認為,我的工作這么低級,有什么可敬的呢?其實,是工作都可敬,要專心致志的給做好。無論是當總統或者當民工都可敬。如果說哪個民族最敬業呢?那么我會認為它是德國。為什么呢?因為德國人做什么都會專心致志的去做,而且去做到底。就拿一個例子來說吧。為什么貝多芬失聰時還會作出那么好的樂曲?就是因為它有敬業這種精神。其實也可以舉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為什么什么東西到了德國加工后就變得更加精致,質量變得好得多呢?就是因為德國人做事做到了敬這一點。我爸爸曾經也跟我說過一句話:“做什么,像什么。”這句話其實就是敬。所以我就是要做到敬這一點。
下面來談談樂業。至于他的概念,我覺得書上寫的那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已經足以詮釋了。如果我們達不到樂業,那么生活就會變得很單調。如果有人說,我的職業沒有可樂的地方。那么它就是一個很單調的人。因為所有的職業都會有可樂的地方,只不過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樂業。假如舉一個基本的例子,齊達內是法國足球藝術大師,他有如此高的成就,既不是他的家庭帶來的,也不是他的先天條件比其他運動員好,原因是他把足球當作自己的樂趣所在,正如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興趣是一半的天才,所以不管條件多么艱苦,齊達內總是樂在其中,陶醉在足球世界里,最終成為天才的足球運動員。可見樂業能改變人的命運,成就人的夢想。
敬業與樂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們,生活會變得更加精彩,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8
在學完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后,我想到了自己。對我來說,我的“業”就是學習。那么,我也要敬業,樂業。
怎樣才能算敬業、樂業呢?我認為,對學習的敬樂體現在學習成績和對學習態度上。敬業,就是要學習成績優秀,而樂業就是喜歡學習,對學習有濃厚興趣。
那怎樣做到敬于學業又樂于學業呢?首先,需要明確學習目的。有的人(包括我自己)學習是由于被師長逼迫,應該認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將來。明確了目的,學習就有動力,再加上師長的監督,就可以做到敬業。而樂業則要更進一步,需要在敬業的基礎上,對學習或其中某一方面產生興趣,就會樂于學習,進而使人更敬業。可以說,敬業是樂業的基礎,而樂業能促進敬業。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9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后,我對人生進行了深深的思考。
人的畢生非常短暫,有的人把時光虛度了,有的人卻過得很空虛。這都是因為前者無業而后者有業所造成的。固然我們當初學習很苦,但比起那些無業的人不是幸福的多嗎?究竟我們是有業——學業的人。而這門業也是人生中至關主要的一門業了。只有善待這門業,能力做出成就,使我們的人生更加亮麗多彩!
那么怎么才算得上善待這門業呢,這天然要與梁啟超先生提出的敬業,樂業二詞接洽起來了。
當人有一份職業后,最基本的就是敬業了。敬業有兩層含意:一是敬重本人所從事的工作,并引認為自豪;二是深刻研究探討,力求不斷改進。我們看待我們的學業也應是這樣,因為我們在學習,我們學習了,就應引以為自豪,而我們也應有鉆研的精力。這個進程中是快樂的,是驕傲的,當然也會有人說是苦的。然而終日在學校里一事無成績不苦嗎?偏偏這種人是生活的最疼痛的。因為他們是名義上看起來很快活,而心坎是苦楚的,這就與那些敬佩這項事業的人恰好相反。
當然不僅須要敬業,而且要樂業。因為“舉是的老師”,正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酷愛它,才干把這項事業做的更好。所以我們不要總以為學習很難很苦,由于這樣會使咱們更費勁的學習卻不什么好的后果,我們是帶著不滿的情感的。
最后,我要借用《敬業與樂業》中的一句來結尾:“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涯的不二法門。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10
讀了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讓我清楚的了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必須“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
在梁啟超的這篇演講中,只要論述的是“敬業”與“樂業”的相互關系。“業”的內容很廣泛,不能僅局限于某種職業,他還應該包括生活中我們所從是的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業。成人的工業是“業”,學生的學習是“業”,保衛國家也是“業”,助人為樂還是“業”等等。
其中,“敬業”里邊寫道:“主一無適便是敬”,那是引用朱熹的話,讓我真真正正認識到凡做一件事,將全部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就是所謂的“敬”,那我們作為學生的忠于學習也是所謂“敬”的一種體現?接下來的一句話“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讓我聯想到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清潔工,他們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總是滿懷熱枕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這種腳踏實地,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敬業的背后還隱藏樂業的這種角色,有的人說“做工好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人的一生,還不都是先苦后甜;則有先甜后苦的,多數是無業游民,他們的日子更難過,這也苦。做工苦,不做工也苦,勞苦總是免不掉的,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在此,湯做你們問我讀書苦不苦,我一定會說苦,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正所謂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知。”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趣味,生活才有價值。這即是樂業,人類理想的生活。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敬業與樂業”并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敬業與樂業說課稿11-14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通用12篇04-11
《〈敬業與樂業〉選段》閱讀答案07-06
敬業與樂業說課稿(通用3篇)04-27
初中語文《敬業與樂業》優質說課稿12-17
敬業與樂業現代文閱讀答案12-31
論敬業與樂業的課文理解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