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精選10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 1
買書時無意看到這本書,猶豫著是買家書還是這本呢?想想家書有傅雷,還是這本吧。
帶大娃小妞間隙里讀完此書,佩服仰慕之情猶如滔滔江水。
還記得這位如假包換的笨小孩,一篇很短的文章,讀了兩個小時背不下來,藏到床底的盜賊實在忍無可忍爬出來流利背誦,揚長而去,他望著背影繼續搖頭晃腦背起來。
還記得,23歲的曾大人在第七次秀才考試中終于入圍,名列倒數第二,5年后,風雨不改、雷打不動的讀書學習,用盡全身氣力和無數汗水,終于在28那年入圍“同進士”,正式步入仕途。十二年京官生活,臭罵皇上,權貴唾罵,終于在母親去世守孝得以解脫。
還記得,回老家后不久,使命和忠誠驅使他從湖南團練到巧建湘軍,為了發展水軍,他建水排,受盡嘲笑,建“曾氏軍艦”黯然收場。
還記得,他曾大人炎炎烈日中訓話四小時,規范軍紀,理學治軍。湖南、江西、安徽直至布局東南,覆滅天國,大清王朝內憂恢復了短暫的平靜。
合書回憶曾大人的一生,讓我想起這樣的幾個關鍵詞:毅、穩、誠、忠、忍。
毅,青年時,才智欠佳,多次落榜但不灰心,想見軍機大臣穆彰阿一面,天天寫詩文呈送,連拒13次感動大人;戰爭時,屢屢被困想到死,但都“打脫牙和血吞”,然后徐圖自強,終于功成名就。
穩,“穩扎穩打”是曾大人的人生關鍵詞,咸豐帝催、慈禧太后催,幕僚催、親兄弟催......這些都影響不了他的`深思熟慮,非萬事具備不行動,守多攻少,戰場、官場功名赫赫。
誠,曾大人行就將木,實在無力再任直隸總督,舉薦了學生李鴻章。當學生請教老師,我國事削弱,外人虎視眈眈,稍有錯誤,后果不敢設想,曾大人只回復一個字“誠”,誠能動物,洋人亦同此人情,李大人醍醐灌頂。多年后,李鴻章依然記得:一,要自強;二,以誠相待。
忠,捷報頻傳,戰事所控領域從湖南擴至大清東南,多人多次明示暗示自稱為王,均被心中的“貞”字回絕,寫下“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人生最后時刻交代弟子,依然說:保太后、皇上之安,保衛神州華夏,人不因私情而動國事。忠孝仁義是他的名片,更是他的靈魂。
忍、巧拖、大智若愚、格物致知......優秀品質的詞匯腦海里浮現出一串。
曾國藩深諳“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不走捷徑、扎實徹底、一步一個腳印,日復一日“結硬寨、打呆仗”,逼到絕境也絕不松勁,最終硬是熬死了不可一世的天平天國,超越了同時代的所有聰明人。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 2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這本書通過生動的筆觸和豐富的史料,讓我對曾國藩這位歷史人物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曾國藩,作為清朝末年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文學家,被譽為“中興名臣”之一,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堅韌不拔的意志、嚴格自律的品質以及不懈的努力。
曾國藩的天資并不出眾,甚至可以說是笨拙。書中提到,他在年輕時背書,連小偷都能背下來而他還在背,這樣的細節讓人深刻感受到他的努力和堅持。然而,正是這樣的“笨功夫”,讓他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脫穎而出,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普通人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和堅持,同樣可以有所成就。
曾國藩的成功還源于他的方法和堅持。他通過寫日記自省,不斷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錯誤,這種自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提出的“十二條軍規”不僅規范了自己的行為,也為后人樹立了榜樣。他的讀書不二、堅持踐行誓言的品質,讓我深感敬佩。這些方法和堅持,正是他能夠在官場和戰場上屢建奇功的關鍵。
此外,曾國藩的情商和品格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他從一個憤青逐漸成長為一位懂得順應時勢、以柔克剛的政治家,這種轉變不僅讓他在政治上立足,也讓他能夠做成一件件大事。他的以德報怨、寬容大度的.品格,更是讓人敬佩不已。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和不斷的堅持。曾國藩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天資平平,只要擁有堅定的信念、嚴格的自律和不懈的努力,同樣可以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 3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這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既平凡又偉大的歷史人物——曾國藩。曾國藩是清朝末年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文學家,被譽為“中興名臣”之一。他的成功并非基于天生的聰明才智,而是源于他的勤奮、堅持和自省。
曾國藩的“笨”和“慢”并非真正的笨拙和緩慢,而是一種腳踏實地的態度。他自知天資平平,所以更加勤奮努力,以勤能補拙。他通過不斷自省和寫日記的`方式,來檢視自己的言行舉止,發現并改正自己的不足。這種自我反省的精神,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同樣需要學習的。
曾國藩的成功也在于他的方法和堅持。他提出的十二條軍規,不僅規范了自己的行為,也影響了他的軍隊。他堅持每天讀書、練字、靜坐,這些看似簡單的習慣,卻塑造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卓越的才能。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才取得的。
此外,曾國藩的情商和品格也值得我們學習。他初入官場時,因剛直不阿而處處受挫,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選擇了以柔克剛、順勢而為的策略。他的品格高尚,以德報怨,感化了與他交惡的左宗棠。這些品質都體現了他的智慧和胸懷。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了曾國藩的“笨”智慧和堅持精神。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的勤奮、自省和堅持。這本書不僅讓我了解了曾國藩的一生,更讓我對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有了新的思考和啟示。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 4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了曾國藩這位歷史人物。他以“笨”和“慢”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偉大事業,這讓我深受啟發。
曾國藩的“笨”并非真正的笨拙,而是一種腳踏實地的態度。他自知天資平平,所以更加勤奮努力,以勤能補拙。他通過不斷自省和寫日記的方式,來檢視自己的言行舉止,發現并改正自己的不足。這種自我反省的精神,讓我深感敬佩。
而曾國藩的“慢”也并非真正的緩慢,而是一種穩健和堅持。他做事從不急于求成,而是注重細節和質量。他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雖然進展緩慢,但最終取得了勝利。這讓我意識到,有時候慢就是快,耐心和堅持才是成功的關鍵。
此外,曾國藩的忠誠和使命感也讓我深受感動。他盡自己的心力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都從不放棄。這種對使命的執著和忠誠,讓我深感敬佩。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了曾國藩的'“笨”智慧和堅持精神的重要性。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的勤奮、自省和堅持。這本書不僅讓我了解了曾國藩的一生,更讓我對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有了新的思考和啟示。
總之,《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這本書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它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勤奮、自省和堅持的重要性,也讓我更加敬佩曾國藩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 5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這本書讓我對曾國藩這位歷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曾國藩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具有深邃思想和堅定信念的偉人。他的成功之路充滿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
曾國藩的“笨”并不是真正的笨,而是一種踏實、勤奮的態度。他深知自己的`天資并不出眾,因此更加注重勤奮和努力。他在科舉考試中屢遭失敗,但他從不氣餒,而是堅信靠真才實學一定能考中。這種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終讓他成功考中秀才,并一步步走上仕途。
曾國藩的成功還源于他的自律和自省。他每天記日記,從起床到睡覺,以圣人標準要求自己,檢查一舉一動,記錄自己的各種不足和錯誤。這種自律精神不僅讓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也讓他成為了一位備受尊敬的圣人。他的自省精神更是讓他能夠不斷發現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從而不斷完善自己。
此外,曾國藩的遠見卓識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他認識到西方的強大在于先進的科技,并將這種認識轉化為行動,推動洋務運動,建立安慶軍械所和江南造船局,并促成了中國第一批留美學生的成行。這種遠見卓識不僅讓他在當時的環境中脫穎而出,也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成功需要堅定的信念、勤奮的努力、嚴格的自律和不斷的自省。曾國藩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和挫折,只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同時,他的遠見卓識也提醒我們,要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環境。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 6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了60多年,其功業無人能夠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蔣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證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蔣介石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 7
曾國藩是個褒貶不一的歷史人物。他曾因鎮壓太平天國,剿捻軍而被稱作“曾剃頭”,因處理天津教案被叫做賣國賊。然梁啟超卻稱他為半個圣人。另外兩個圣人一是孔子,一是王陽明。為什么一個人會有如此毀譽參半的評價呢?讀完唐浩明先生所著的《曾國藩》后,就能了解曾國藩為何會有陰陽兩面的評價,也會了解他是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
歷史是復雜的,對曾國藩的評價出現褒貶不一的觀點也實屬正常。但后世對他的為人,修身、治家卻是出奇一致的贊譽和認可。做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是如何修身的。
讀罷本書,我認為曾國藩在修身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勤、儉、靜、思、謙。
一,勤。勤可以從兩方面解讀,一是不懶惰,做事不拖延。今日事今日畢。二是勤快,積極主動。如果我們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做到積極主動,則不僅能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還會獲得比預期目標更大的收益和成長。曾國藩曾對他的弟弟們說:“家業之興衰,全在勤,敬二字上。能勤能敬,雖亂世亦有興旺氣象。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二,儉。保持節儉可以減少我們內心的欲望,讓我們更專注。試想,如果你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去考慮今天穿哪件衣服,穿哪雙鞋子,選哪個發型。留給做事的時間勢必會減少。曾國藩的節儉讓我印象深刻,即使他官至總督,起居之室也僅有一張竹床,一個跟隨他多年的'放書的大箱子和一張書桌而已。
三,靜。靜是要遇事不慌,沉下心來深思熟慮。"每逢大事有靜氣"。曾國藩是從唐鑒那里學得的靜。唐鑒有一次告訴他:“最是靜字功夫要緊。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靜字功夫;王文成亦是靜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動心。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在日后即使遭遇太平軍的圍困之時,曾國藩也能做到打坐一炷香,靜靜思考御敵良策。尤其在如今這個人心浮躁的社會,我認為“靜”才是陶冶心性的金玉良策。遇事尤其需要靜下心來,不要讓情緒左右你的行為。
四,思。思即反思,自省。經常反思自己的過往,有得時,分析成功的原因;有失時,分析失敗的原因。特別是失敗后的反思,有助于你突破現有的思維框架。就像曾國藩初創湘軍時,與湖南官場和綠營的斗法。曾國藩自認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且實心實意為朝廷辦事。因此處處遵循國法,事事秉公辦理。明面上贏得了爭斗的勝利,實則埋下隱患,處處遭人掣肘,導致湘軍遲遲不得壯大。然靜中極思,終得領悟老子的“柔勝剛,弱勝強”“江河所以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的真諦。
五,謙。謙即謙虛,不自傲。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如果稍微有點成績就驕傲自滿,目空一切,最后只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跟曾國藩同期的左宗棠,年少得志,天賦極高,有勇有謀。但一生成就卻遜于曾國藩,本質就在于他過于自傲。他曾問幕僚:為何天下人皆言“曾左”,而不言“左曾”。幕僚答曰:因為曾公眼里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并無曾公。
其實這些道理人人皆知,然為甚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實則知易行難。正如王陽明所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人生需要不斷的修煉。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 8
當我讀完唐浩明叔叔寫的《曾國藩》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曾國藩為了干一番大事業,歷盡千辛萬苦,終于老天給了他一次機會。那時太平軍沖出廣西,向江寧發起進攻,皇帝立即要各位大臣組織民團對付太平軍。可曾國藩向皇帝進書說現在組織民團已沒用了,必須組織新軍,皇帝同意了,于是曾國藩創建了“湘勇”。在練兵期間,曾國藩受盡了白眼、嘲笑,可他還是忍了過去!他是個讀書人,他非常明白:要干大事,就要學會忍!
我讀了這本書,認為曾國藩值得我學習的有四點:
第一點,是曾國藩懂得用人。當太平軍成立后,他們所到之處,關于孔、孟、程、朱這四位圣賢的所有東西都被毀滅,代替的是天父天兄,這也是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個失敗原因,因為許多讀書人信奉的是孔、孟、程、朱這四位圣賢,而太平軍卻毀了關于他們的所有東西,怎能不氣憤!自然到曾國藩那里給曾國藩出主意消滅太平軍。曾國藩也知道“亂世中必須要聰明人出主意才能做大事”這個道理,便想辦法考投靠他的人,較苯的人就想辦法開除,聰明的人就留下來給他出主意。每遇見一件難事就叫他的收的那些讀書人商量辦法一起解決,你說他不聰明嗎?
第二點是曾國藩在練兵期間和士兵同甘共苦,一點也不擺統領的`威風。想想我自己,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起床,總比爸爸媽媽晚起來。爸媽整天忙完了還要來照顧我,真慚愧呀!
第三點是他處事果斷。我以前有個毛病:處事不過斷。
當我看了曾國藩處事果斷那篇文章后,我心想處時一定要果斷,不要猶豫,可我還是失敗了。不過后來我找到了秘訣:要果斷,必須學會―狠!必須讓自己狠,不過不是狠到做壞事,而是要狠到處事果斷為止!
第四點是曾國藩很有計謀。他知道他是個漢人,在滿人統領的中國里統領一只軍隊,會得到多方的猜疑,于是他決定做幾件事:一、自從湘軍打了勝仗后,肯定會驕傲、目中無人,必須裁湘軍。二、人一當上官,就會做一些身不由己的事,必須叫弟弟辭官。三、自己必須處事小心。這就是做的那幾件事。
而且,他對清朝很忠,他雖然手握兵權,但他沒有造反和做對清朝有害無利的事,反而裁軍讓清朝放心。他這樣做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天下蒼生啊!要是太平天國消滅了,他曾國藩卻又攻擊朝廷,你說天下人會怎么想?怎么做?曾國藩一輩子一身清廉,他是個好官!天下人有的恨他,有的贊揚他。但不管人們怎樣說,他都是我心中佩服的曾國藩!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 9
第一次讀《曾國藩》是在上學的時候,沒能堅持下去,這次斷斷續續的讀完。
借用幾句名言,寫一下觀感。
1、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岳麓書院有一副對聯,曰:惟楚有材,于斯為盛,自古三湘出人才,然人才之中,天賦異稟者少,大多離不開一個勤字。
曾國藩出生普通耕讀家庭,科舉之路不算順利,幾次之后才獲同進士出身,終因詩文和見識打動穆彰阿,才點入翰林,而后十年七遷,官至二品。這其中雖有運氣的成分,但跟他的為人處事、治學態度分不開,一曰勤,二曰靜,三曰誠;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是他留給子孫的精神財富,自己亦是這么踐行。
正如他所說,拙不可怕,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2、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的這句話為后來的讀書人標榜了一個重要的價值觀。曾國藩也不例外,出身翰林,其使命是:埋首經叢史集,吟詩作賦、著書立說。然當時的`清朝外憂內患,并不太平。帶兵打仗,建功立業,為天下生民開太平之世,也是書生的志向。
初練湘勇的曾國藩雷厲風行,奉行“亂世用重典”,卻不料成了百姓眼里殺人不眨眼的“曾剃頭”。
靖港大敗,選擇跳江自殺,鄱陽湖之戰,全軍潰敗,選擇跳湖自殺。只要有他參與的軍事行動,無一例外不是輸,而他沒有參與的,反而勝者居多。以至于認為自己根本無帶兵打仗的才能。
論才華和軍事謀略,曾比不過左宗棠,但左宗棠心高氣傲,只可居人上不可居人下。曾則不同,知人之明,謀國之忠,遠在左之上。正因如此,三湘才俊愿意跟著他創辦湘勇,也正是這批人,建功立業,封侯封爵。
雖無領兵打仗之能,卻能運籌帷幄之中,湘勇由農民變成一支能打仗的軍隊,離不開曾的軍事管理。
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在戰國時代能提出這種思想真是了不起,雖然直至今日,仍是民為輕,官為貴。
如果打敗了太平天國,卻發現百姓過得還沒有天平天國統治時的好,你所謂的為萬民開太平有什么意義呢?
在書的最后一章,也即曾國藩生命最后的一段時間,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對話;
陳廣敷說他:幾十年來,一直囿于忠于一家一姓之小節,遺忘了拯救國家百姓之大義。言外之意是,當掌握二十萬湘軍的時候,為什么不黃袍加身,建立一個新朝。
國之命運,必有其天數。為或不為或許冥冥中早已注定。
4、師夷長技以制夷
曾國藩雖崇尚程朱理學,但是沒有理學家的固執和刻板,對待洋務這件事情上,雖有排斥,但不盲目。咸豐逃亡熱河,以及“天津教案”,讓他深刻明白清朝最大的憂患在于外部,要防止洋人入侵,需要有一支強勁的水師,而水師需要裝備精良的設備,光靠買不行,要辦工廠,而且要有自己的母廠,從原零件的生產到軍艦的裝備技術一應俱全,要派人出去學習技術,要建立專門的技術學校。
思想之超前,制度之腐朽,要想落地必然會招致許多非議,好在他有個得意門生:李鴻章,李和曾不同,曾做事有太多道德約束以及對整個家族命運的擔心,從而事事謹慎,養成了膽小怕事的性格。而李既有文人風骨,卻又有痞子手段,加之背后有一支自己的淮軍,往往是功成事立。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 10
一個家族的崛起與成功,就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底蘊。一本《曾國藩》更是令我無比震驚,毫不夸張地說:曾國藩便是智慧的源頭。
《曾國藩》主要是以七部分組成的,分別是修身篇、治家篇、為政篇、勸學篇、理財篇、交友篇和用人篇。這本書開篇便指出“立志”,人貴有志,可曾國藩的“志”又是什么呢?立志應致力于祖國,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正如那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我們還要有“識”,多懂得一些學問,若沒了學問,變做不成大事。不僅這些,還要有“恒”,只有“恒”,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若半途而廢,只會一事無成。這三者缺一不可。讀書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曾國藩還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他有著“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卻還有“賣國賊”的惡名。可他的《曾國藩》卻流傳至今。他擁有無數輝煌的歷史,卻多少次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實。人生在世,誰不渴望成功,又是誰愿意做一個失敗者?在我的心中,他發奮苦讀,學識淵博;他表里一致,富有恒心;他不驕不躁,修身立志。無一不說明了他就是一個成功者!
曾國藩出生于一個并不富裕的家,而他是家中的老大,雖然他很努力,卻不知是他太笨,還是怎么,每每都會被老師罵。可就是這樣一個笨小孩,憑著自己的毅力,成為了中國最顯赫的人。讀了曾國藩的書,才發現:一個人的好壞,不在于聰明的程度,而在于這個人的性格。就如曾國藩,雖然他很笨,可他專一,從小便立志成才。他說:“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己矣。”我們也應該學習曾國藩,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克己復禮,修身養德,唯有這樣,才能成就一個“大智慧”。
打開此書,在城市的喧鬧中求得一份寧靜,仿佛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令人深思……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讀后感】相關文章:
修身治國平天下的解釋06-25
平天下先治國詩歌賞析08-23
平天下的前一句是什么06-09
齊家治國平天下出自哪里09-25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原文、注釋及賞析06-07
韓愈與曾國藩06-30
曾國藩的名言02-26
曾國藩名句05-16
笨的女孩作文11-19
曾國藩經典名言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