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本色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色讀后感1
讀完本色后,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雖然在讀到某些篇章的時候,引起共鳴,就是這樣,但是合上書本,又好像什么也沒記住。拼命地想從中撿起一些片段在這里賣弄一下,卻怎么也想不起。但是有一點很清楚,我現在之所以這么晚了還在敲鍵盤,就得益于樂老師在文中所說要想堅持一些東西必須得訓練自己。今天突發其想,寫一篇長篇大論,隔十天半個月再來幾段,是永遠不可能把你生活中怎么成長,一些趣事記錄起來的。
今天剛好讀完本色,本來很早之前就想著自己每天把自己的感想,一些事情記錄起來,但是卻沒有落實到行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包括我今年四月份把淘寶店開起來,發誓自己一定要堅持下來,一定要做出點成績來,可是大半年過去了,淘寶依舊停留在四顆心上,太久沒有搭理過淘寶了,為了淘寶學習PS,算是堅持下來了吧,至少每天都在聽課,似乎這樣講是在安慰自己。細細想想,好多事情我都太缺乏堅持。所以當我看到樂老師說記錄博客可死命地逼迫自己堅持,是個性修煉的一條好路,我似乎看到了希望,就命令自己每天必須記錄一些東西。
我今天才意識到,以前之所以要求對方這樣,要求那樣,是因為自己沒有那樣,就迫切要求他怎么怎么樣,卻適得其反的激起他逆反的心理,從而矛盾不斷地產生,不停地爭吵。歸根結底是自己不夠強大,所以我要做的是武裝自己,把時間投入到自己身上,努力讓自己強大起來。
我很喜歡里面的一句話:寬恕可讓我們自我感覺高大,也只有寬恕才能讓被寬恕者自責,從而產生你所希望他產生的變化。
本色讀后感2
親愛的偶像:
我也偏愛紙質書,像你描述的,伴著翻書聲和油墨香,黃金屋,顏如玉躍然紙上,人生豈不快哉!
樂嘉,你說“自剖越深,活的越真”!你說“給每個想活出自己的人”!我多么渴望能活出自己吶!可是,每每自剖,卻每每淺嘗輒止后繼續逃避。其實,所有我想知道的答案都在我自己的心里,只待我鼓起勇氣問問題……再次翻開本色,或許,我想要再次借助她的力量,打開心門,找回我散落天涯的勇氣。
當我第次讀色眼識人的時候,遨游在紅藍黃綠里的我是快樂的,那時的我想當然的認為這本書的作者在寫下它的時候,也定是快樂的。而今再讀本色,行篇讀來都很傷感,鼻頭陣陣發酸。
(我為自己是樂嘉龐大粉絲里的員而感到幸運和驕傲。可是,我的崇拜卻沒有得到親友打心眼兒里的認同,我為此不開心了很久。在他對我說看到網友指責樂嘉“性騷擾”謝娜時,我說如果你硬要這么說,那么我想問問你,如若真有其事,謝娜怎么沒有說什么?……在她對我說“你喜歡樂嘉,還好你喜歡的不是寧財神”時,我說自己對寧財神知道的甚少。你們是我的親友,我所喜愛的人與事,你們可以不喜歡,可以反對批評,可是至少,要讓我感受到最起碼的尊重,而不是輕蔑!其實,我的內心充滿了挫敗感與無力感,我的家人與朋友之所以不相信我的崇拜,是因為他們沒有從我的崇拜里感受到我的成長,也沒有從我的崇拜里看見我的努力和好的改變。如此想來,是我的問題,我若只是在旁拉臭臉生悶氣又有什么用,這么做除了讓我們的關系變得疏離,他們就會因為我的不開心而和我樣樂得屁顛屁顛的做樂嘉的粉絲了嗎?)
“寫的是我,說的是你。”你說本色是你的自剖錄,你現身說法,橫刀切腹,只為真實。為什么有個人可以拿著刀對自己下狠手,把自己的缺點、不堪,甚而齷齪、丑態呈現在所有人面前,而我,卻戴著偽善的面具渾渾噩噩地過活!“很多可憐的人總是通過觀賞和羨慕別人的生活來意婬自己得到滿足,從未想過自己要去經歷些事情,我鄙視這樣的人生。”我也是個可憐的人,顧影自憐,躲在個角落麻痹自我混沌度日。膽小如鼠,連直渴望的“個人的旅行”也未曾做到!
除了這讓我鄙視自己的活法,我想或許,不,我要,我會,我還能做點別的!
“最能說明我是個什么東西的,是證明,如果你覺得我描述的每步的心理感受和我陳述的這路過來都在干什么的事實,都和你有相通之處,毋須多言,你我性格相同,是路人。”第二次讀至這里時,我才知道原來自己是紅黃性格,而并不是我直以為的壓抑紅。
樂嘉,已然記不得是在你的微博里還是在微勃癥里知道了“樂嘉語錄”實乃被人栽贓的“愛情語錄”。至此,看見網上瘋轉的某某名人“愛情語錄”,我都會細細咀嚼,小心分辨。可是微博上、微信里仍會有很多不通的話被當作至理名言點贊、轉發,唯有做好自己,笑以置之。
切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很漫長的段時間里,我直以為前男友和我分開是因為我的病,還度覺得他很虛偽。卻原來,我直被表象所迷惑,忽略了自己嚴重情緒化的毛病……
本色讀后感3
這篇文章應該算是我對樂嘉老師從初識到細讀《本色》后的看法。純個人感受,最鮮明的幾點印象在這里分享給大家。有很多朋友看過我曾經寫的超演之旅回憶錄。那里面也記錄了我初識樂嘉時的感受和對他的印象。#本色#是對他最準確的形容。
這些都是他的親身經歷,竊喜終于可以有機會慢慢拼湊他的成長之路了。一是出于好奇,二是想看看有啥小辮子能抓到,以后在被他批評的時候,穩穩揪住,予以反擊。這是我的“陰險”嘿嘿。
結果是,我發現這是個“圈套”。 《本色》封面上的八個大字“寫的是我,說的是你”初看是那么的親切和友善,就像一雙向你敞開的臂膀:“來,我們是一類人,是緣分,是朋友……”而當你捧起這本書,細細讀來的時候,才發現有時找到共鳴并不都是好的感受。這本自剖錄不是自傳,那些故事是直指內心的人性筆記,是血和淚,是痛苦和掙扎。而且,他的“陰險”在于,他用自己真實的故事做例子,他坦白自己的動機,他揭開自己的丑陋虛榮,脆弱無能,他把所有內心承受過的掙扎與痛苦,一刀剖出擺在你面前,笑著向你訴說真相。回想當初我看書的動機……想抓的小辮子人家自己早就梳理整齊,一一擺在你面前,而且最讓人崩潰的是:“寫的是我,說的是你”,這些小辮子,是樂嘉的小辮子,也是你的小辮子,是我們所有人的小辮子……
“夢想”“目標”“欲望”“熱愛”“證明”。
本色讀后感4
開學至今,在寫了幾篇隨筆之后,不少學生慢慢“吼不住”了,開始“我手寫我心”了,在隨筆里開始坦露心聲了;在批改了幾篇隨筆之后,我也慢慢發現了問題,之前發現都是別的學科的問題,要么難,要么作業多,從最難的物理開始,輪著來,數學,化學,生物,英語,物理,一科接一科。今天在批改隨筆的時候,終于有人提出了語文的問題,最直接的困惑是,語文如何學好?上課的信息量太大,如何跟得上?在我早作準備的情況下,還是有同學對語文開始有了一些信心動搖,認為語文有點大、有點抓不住,再加上我這幾天的課堂觀察,是有必要梳理一下語文的學習思路了。
如果直接回答“語文如何學好?”這一問題,幾乎無法回答,即使有人勉強回答,也要對這個回答慎之又慎。因為,“語文”這一概念太過繁雜,太過含混,或者說內涵極其豐富、廣博,所以對于如何學好自然無法解釋。如果說是“如何考好語文成績?”這個問題的回答比較簡單,最好的答案就是:做題。當然,有些題目做了再多估計也沒有什么用處,比如作文,沒有自己的思想根源,寫了再多估計變化也不大。如果說是“如何學好課堂語文?”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也比較清楚,做好課下的知識積累,跟得上課堂的發言節奏,攆得上老師的問題思考。高一剛開始的兩個月內,我的課堂語文的方法就是課文學習中加入方法,方法建立中加入問題,問題回答中走向文章的深處,盡量把課堂用問題的形式串聯起來,慢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主閱讀意識,不斷地把語文從“牽引”推向“指引”的大路上。
今天在閱讀的過程中,讀到了一段內容“于我心有戚戚焉”。
“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并通過一定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是過程觀的最好體現。學生只能根據別人的指令去思考問題而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習能力弱化的顯著標志,而這是由長期的學習過程缺失造成的。
……
要圍繞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是障礙式的問題,即學習中的困難;一是發現式的問題,即對教材或教師的結論提出不同的見解。前一類的問題,是主要的;但后一類的問題更有價值。對前一類問題,要盡可能引導學生自己解決,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提高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后一類問題的解決,能夠提高學生語文學習創造思維的能力。對這類問題,要進行分類和篩選,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有的可以展開充分的討論,有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反思,有的可以等待條件成熟再進行解決,不必一律要現場解決,更不必都給予一個明確的答案。”
用問題引領課堂,用問題來組織課堂內容,用問題來搭建師生對話的平臺,用問題來進入文本深處,用問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用問題來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問題有時候真的很重要。回顧這一段時間的.課堂,我常常會設計一兩個問題來支撐文章的分析,在問題的回答中,課堂的討論氛圍較為熱烈,思考的投入度也比較高,可在自主學習這一塊,可能還不夠,還沒有形成“自主的問題意識”。可能針對上述培養學生的“障礙式問題”意識和“發現式問題”意識,我要重新調整,保留“障礙式問題”,分解“發現式問題”,因為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發現”很難,如果強硬“發現”就會很容易走向“空洞派”“心虛派”。所以我做了如下處理:
障礙式問題,自主閱讀課文時,在理解困難或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問題,每一課應該都有;質疑式問題,自主閱讀課文時,在理解或讀懂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質疑,標記問題,每一課都應該有;解釋式問題,自主閱讀課文時,嘗試解釋作者的意圖,或者嘗試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課一定要有。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具體地明確問題的形式,我又列舉了經典的常見的具體的問題形式:
1、這一個詞,這一句話,什么意思?(有什么內涵?你是怎樣理解的?)
2、作者這樣寫有什么意圖?(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是為了什么?)
3、這一段文字或內容給我們什么啟發?(什么啟示?聯系當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用問題引領課堂,慢慢培養學生的自主語文學習能力,那么我就可以更自由地更充分地加大課堂的容量,自然也就能解決好同學的第二個疑問了。
本色讀后感5
本想下午騎著電車去逛幾個地方,拍幾組照片拼成一組組回憶,可是欲望不是很大,于是打開了電腦,看起了樂嘉老師的《本色》,因為上午跟蒜頭聊了一上午,發現真的該了解一下自己!
從頭讀到一半時,特別困,就睡了一覺,醒來繼續讀,把耳機帶在腦袋上,沒有開音樂,怕音樂打攪了我的思考,很享受樂嘉帶給的思考,里面有很多的我影子,從來沒發現自己的一切行為和想法原來在書上可以發現,真的很感慨!只有這樣自己才能了解自己。
近一個月來,也許感性完全占據了思考的空間,變成樣子也許我是功不可沒的,一個“證明者”就是這樣誕生的,總想著我們會用事實說明我們能做的好多,可能是太久沒有嘗到成功帶來的自信,然后就活在自己帶給自己的自信中,不在用理性思考來思考問題啦!最主要的是沒有了太大的熱情去做,也許卞老板說的對,因為你出發點就不太對。
有些東西太急于求成反倒自食其果,這樣做想想太傻了。因為年輕有些事情我們可能不會在乎,可是成長讓我們能感受到不一樣的fresh。接下來還是多讀讀書吧,更加清醒的認識自己。不是我們本來性格就是給大家的感覺,因為我們可能本來就沒有投入自己的熱情,所以慢慢的發現自己的興趣,培養它,投入熱情!只要做一件事做久了,石頭也會化的,也許是風化啦。
向小伙伴們推薦這本書,樂嘉老師真的很,相信你們看見后會更加的清楚的認識自己啦!
本色讀后感6
剛看完樂嘉的《本色》,發現再怎么努力,一條微博也寫不下心中的感想,索性寫篇讀后感,梳理一下自己思緒。
不知道是因為自己一開始就帶著審視的感覺在看此書,還是作者文筆實在一般,或者是宣傳的太精彩,所以難免期待過高?總之,我看完之后,不太滿意。
很顯然,我固然不能全同意作者在文章所表達的全部觀點。盡管作者一再聲稱這些都是他這些年以來的所思所得,是一些不得不說的話,深思熟慮后的精心創作,是作為中國性格色彩學創始人這么多年以來的性格色彩學功力進行的一場深刻的自剖,真實不虛。但我認為一些故事并不出彩的原因,不僅在于作者的文筆,敘述的角度,還有作者本人的深度。樂嘉本人我無甚了解,但該書表達出來的高度在某些方面讓我失望,其思想的真實度和他“洞見”的能力也讓我有所懷疑。
在樂嘉先生的這場自剖中,所挑揀出來的故事必定不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這一場對話,他帶著“使命”。文字讓我看到長年以傳道者為己任的他,試圖用性格色彩闡述如何自剖,卻在講故事的敘述中有所迷失。也許,他本就更適合做一個演講者與培訓師。因為他的文字遠不如他在電視上所表現出來的那般有張力,力量感也沒有那么強烈。所幸的是作者還是勾起了我對性格色彩的好奇,也讓我了解到了一些他在電視節目以外的生活和形象,并且讓我反省到自己這些年來用文字記錄真實生活所欠缺的美。
當然《本色》因為有其真實的成分,所以還是可讀。其中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是樂嘉給兒子和女兒的信。信各一封,內容完全不同,是我能感受到的最強烈的幾篇作者在用性格色彩學詮釋人生。以不同的性格特征,為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指點人生路。苦口婆心,也讓人感動。作者更多的是在講故事。若是好奇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可以以此書略作了解,從書的目錄就可以大致了解,所以也不至于太誤導眾人。但是對樂嘉興趣極大的朋友,肯定不會因此得到滿足。樂嘉的人生經驗豐富,這本書絕對只是人生舞臺中眾多戲碼中的冰山一角。并且他始終帶著一種“開示”眾人的心態在行文,這種心態會不自覺的將他引到一條說教版的路上,這會影響一個人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影響文字所傳達出來的信息。這也許也是他的文字無法擊中我靈魂的原因。畢竟他在自剖的表述過程中有目的的進行了取舍,而這種取舍,留下來的未必都是讀者需要的,且帶有商業性質。
最后想說,想了解性格色彩學的朋友,可以忽略此書。說真話,也是我的本色。
本色讀后感7
和很多人一樣知道樂嘉源于非誠勿擾。看這個娛樂節目沒幾集,只覺得樂嘉言語犀利,一語中的,說話不留情面,似乎不太適合做娛樂節目。一讀《本色》才是我更加清晰的認識了樂嘉。
《本色》一共有二十章,每一章都各有特點。它并不是一部自傳而是一部自刨錄。通過自刨力圖讓你看清一些人性的真相和事實的真相。是樂嘉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進行剖析,從中他告訴我們如何在不安多變的世界里活出真我本色。相信看完這本書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對樂嘉老師提出的關于自尊其實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是很認同的,過分放大自己的感受,并且用自己的無能引起自己的憤怒,如果這種情況下你的憤怒能給你帶來壓力,帶來動力是好的,但是過分在意影響自己就有點得不償失。樂嘉老師說當你真正取得成績并且站在那樣的高度的時候,你會覺得那些人是很可憐的,用自己對別人的鄙夷來顯示自己的高尚,而自己站在這些人的上面,已經不屑于用任何方式去證明什么,你足以強大到用無言證明的時候你就真的強大了。所謂你的自尊的存在無非就是你還沒有足夠強大的證據而已。
我對樂嘉從事的性格色彩研究并沒有太大興趣,打動我的是封面的那句話“寫的是我,說的是你”。在內容介紹里,樂嘉說“站在本色面前,撕開自己,打碎自己,重塑自己,這是我的故事,更是你的故事”,他拿自己做案例,自剖性格,對自己的每一次升級都進行坦白深入的剖析,并告訴每個人都可以和他一樣,一步步找到自己,修煉自己,突破自己。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樂嘉在書中袒露各個階段中自己的真實想法,相當于當眾讓人檢視,這需要莫大的勇氣和魄力,實在難能可貴。當然,文中難免有修飾之處,這仍然不掩其光芒。環顧周遭,在現實社會中,普通人尚且難以活得真實,有多少人帶著面具生存,多少人的經歷都是光鮮亮麗,仿佛沒有半點瑕疵,有多少人敢于直面血淋淋的現實?
如果讀一本書能讓你明白一個道理那么這本書就沒有白讀。更何況《本色》讓我明白了很多。《本色》值得一看。
本色讀后感8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瞬間成長,希望自己出人頭地,能有一番作為,好像如果做不到就白活了。可是,世界太大,總有人演繹著平庸的角色。每個人都有缺點,但同樣也有優點,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兩面一樣。沒有誰都是圣人,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好了,做最真的自己,演繹最棒的自己。
樂嘉,用積極的親身經歷來講述人生。“寫的是我,說的是你,站在本色面前,撕開自己,打碎自己,重塑自己,這就是我的故事,更是你的故事”這段話激起了我的思緒。認得一生要經歷幼年、童年、青春、成年、老年多個階段,伴隨著這些階段的是親情、愛情、自尊、信任、夢想、現實、勢利、人情世故。當我們葬身于人海中,不斷完善、改變自己時,是否能夠自我剖析,做到本色的自己,讓我進入沉思。
關于負責,作者寫的挺好的。的確,人本就應該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便是對家庭負責的基礎以至于延伸到對社會負責。從小做起,一個人便是一個個體,倘若一個人不能對自己負責,做不到自我照顧,做不到追逐心中的那份夢想,又怎能由對自己負責向外擴張。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要想撕開自己、打碎自己、重塑自己,第一步便是對自己負責,以負責的事項去負責。
《蜘蛛俠》里說過“力量越大,責任也就越大”。我想,我存在與這個世界上,就有我存在的意義。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必須做,但不一定是我喜歡的,這就是我的責任。
關于信任,書中有幾句話我特別喜歡。“所謂信任,是指在看不到未來時全憑感覺的那個東西,誰都看得清未來,那不叫信任”。我有時候覺得信任是很重要的東西。有時候在那些你之前未認識的人面前突然對你表示我信任你,會覺得壓力很大,前路坎坷。其實,自己并不是想去證明什么,僅僅追隨內心,盡我所能,做到本色的自己。
對于我喜歡的話有些許驚訝,感覺啊?會準嗎?看不到未來時的那個感覺是否聽天由命,好像又不對,也許要靠自己度過的歲月積累的經驗吧。看得見未來的那不叫信任,那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牽絆嗎?還是過客?又或者不斷的亂發?
關于夢想,作者闡述的很棒,很多場合下自己都是:想要的還沒有實現,然后由不多的夢想。就像作者所說的夢想,誰沒有呢。不過對于夢想的印象不同罷了,最終是付諸行動才能實現。我常想為什么長大后對夢想的概念模糊了,是不是小時候被無數的大人們問多了然后每一個都覺得遙不可及是麻木了去接受這安逸的生活。韓寒曾說:“一個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那便是教育的失敗”。我反問自己,那是教育的失敗嗎?后來明白了,是夢想太多,開始迷惘了,但我相信一旦自己付諸行動然后義無返顧地去做便是無悔了。
說實在,永嘉《本色》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示,又是一次對自己的思考、自我剖析對于自我的負責、信任、能像的深思,沉淀自己,然后尋找心中那份沉靜及動力,接著面對現實,忠于夢想,勇于向前去掀開心中的陰霾,從而精進地構筑未來的自己。
本色讀后感9
樂嘉,最初了解樂嘉就是通過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后來才知道有個性格色彩學說。開始關注這個節目也并非為了關注樂嘉,說實話,樂嘉開始對我沒有吸引力,反而是臺上和臺下的博弈對我來說吸引力更大。慢慢的,網絡上流傳了些類似于“樂嘉給男生女生的建議”之類的文章,才開始去找資料了解樂嘉以及樂嘉的FAB性格色彩。因為剛剛看完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用這套理論來尋找樂嘉的符號就是“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帶著對樂嘉的淺薄了解,開始看樂嘉的本色,看完后的結論是樂嘉乃真本色人也!
寫讀后感之前,想先說說“何為讀后感?”個人覺得“讀后感”重點在于“讀”,“如何讀”是關鍵,走馬觀花式的通讀,字字咀嚼的精讀,更有甚者直接看目錄就行了……以后我沒有對本書進行精讀我也不敢說是讀書了,我最多也是個“閱讀愛好者”而已,這是其;其二,讀后感不是讀書筆記,更多的應該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是由讀書內容所帶給自己的啟示;其三,書的內容有眾多,包含的面肯定也很廣,如果說所有的都要“感”遍,那寫完了這篇“讀后感”應該比原著還更厚才是,因此,讀后感應該是要有重點。
接下來就說說本人對于樂嘉的本色的讀后感。帶著對作者的點點了解讀起來感覺會更容易些,至少不會那么枯燥。通篇我想講的是關于欲望與自我剖析感受。
欲望:真假欲望?
“真欲望”是“定要”,“假欲望”是“想要”而已。回顧下自己,也進行下自我的剖析,經常掛在嘴邊的都是“我想要干嘛干嘛”,這就是所謂的“欲望”么?非也!筆者馬上要奔三了,相信還有大批像筆者樣的人還在糊涂著把“想要的欲望”當成“真欲望了”,卻忘記了自己永遠都無法實現那些“假欲望”。筆者也曾廂情愿的意婬過,想要過萬的月薪,想要在廣州這等大都市買房,想要娶到個漂亮賢惠的老婆,但是這切,都停留在虛假的“意婬”階段,如果沒有將此“意婬的假欲望”變成真實的“真欲望”,這些欲望只會慢慢的變成自己自卑和看輕自己的導火索,結局也是可想而知。
想要成功,肯定不能成功;定要成功方可到達成功的彼岸!
樂嘉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乃“真欲望”讓他獲得了今天的功成名就。他今天是成功了,但是卻在自己的書中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向全體讀者袒露,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真誠,現身說法,只為真實!樂嘉是大俠!
最大的自信動力其實來自于自卑!這個問題是在這個春節我才明白的。每當我上臺演講或者給別人培訓的時候,很多都能從我的演講中感覺到我的自信和氣場,其實我現在看來,那恰恰是我的自卑導致的,我肚子里的貨不多,我迫切的需要通過外表的自信和氣場來對我進行補充,那樣才能真正獲得那些“定要的”。強大自己的內力,也會自己20xx年的重點任務,加油!定要的你就必須要,沒有退路!最后來句:“去尼的想要”!
本色讀后感10
自從我看了《神秘島》這部電影之后,我就對凡爾納的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我的軟磨硬泡之后,媽媽終于同意給我買了兩本,一本是《地心游記》,另一本是《離奇的小島》,我如獲珍寶。看了作者介紹之后,我才知道凡爾納就是《海底兩萬二里》的作者。
花了十來天時間,我就把《地心游記》看完了。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薩克努塞姆一封信的啟發,偕同侄子阿克塞爾在向導的帶領下,進行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一路上,他們克服缺水、迷路、風暴等種種困難,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安全回到里面。整本書情節曲折,描寫生動,扣人心弦。
看了這本書,我不但對這樣神奇驚險的旅行充滿幻想,也對故事里的主人公佩服至極。他在和叔叔向導他們失散后,很快從驚慌失措中清醒過來,想辦法自己從甬道上邊探險,邊等待和叔叔會合。在這一路,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但他都堅持下來了。雖然這位小主人公只不過是一個少年,但他通過這次旅行克服了膽小怯懦,最終成長為堅強勇敢的男子漢,我要向他學習。
我覺得作為一個男孩子,勇敢堅強是最基本的品質,我感覺我也是小小男子漢,這可不是吹的。記得在三年級時,我掉了兩顆門牙,可長了一段時間之后,兩顆牙中間的空隙越來越大,擠得旁邊的牙都長到后面去了。媽媽覺得肯定有什么問題,去醫院一檢查,醫生說在牙齦里面有兩顆增生牙,需要做牙齦翻瓣術。我當時一聽,感覺像被雷擊中了,極度恐懼。在媽媽爸爸的再三鼓勵下,我鼓起勇氣躺在了手術臺上。給我做手術的是一位主任伯伯,四十多歲,他戴著眼鏡,感覺經驗很豐富,他和藹地對我說:“小朋友,手術可能會很痛,你可要忍著點,如果手術過程中大哭大鬧,后果很嚴重的。”我聽了感到更加害怕,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連手和腳都微微顫抖起來。爸爸見我這樣緊張,安慰我說:“只是一個小手術,別害怕,你可是男子漢呢!”是啊,我都十歲了,怎么能因為一點點小痛苦就這么膽小呢?陳子渝,你行的!我暗暗給自己鼓勁。醫生伯伯先從我嘴唇兩側打了麻藥,好疼啊!我攥緊拳頭努力克制住,然后轉動眼珠向四周看看,以此分散注意力,大約過了四十分鐘,手術結束了,醫生伯伯向我翹起大拇指:“小朋友,你是我見過的最勇敢最堅強的男孩,真棒!”我嘴里咬著棉花球,自豪地微微一笑。
我知道我所經歷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會像阿克塞爾一樣勇敢,戰勝種種挫折。因為我知道:堅強勇敢方顯男兒本色!
【本色讀后感】相關文章:
本色議論文01-21
本色作文600字合集10篇05-31
《名人故事》讀后感-讀后感06-23
高老頭讀后感作文-讀后感04-12
父親的病讀后感-讀后感04-12
《童年》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9-13
童年6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7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讀后感800字-讀后感06-17
《童年》讀后感 600字_讀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