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年暑假,我在網上讀了《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書,感觸頗深。鄭老師把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了解得一清二楚,并且抓住了課堂教學細節的關鍵核心問題進行了研究。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些課堂中的小事我們經常遇到,只不過我們沒有放在眼里。而這些小事在鄭老師的眼中卻是不可忽視的大問題。
在本書中鄭老師從課堂教學的七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嚴密的闡述。感受最深的是《并非井然有序的課堂》一文。新課程倡導“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主張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把這些教學理念落到實處,課堂就勢必在一定程度上由“靜”取而代之“動”。學生動了、活了,教學重心下移了,而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各有差異,由此出現的學生之間你快我慢、你說我停、你動我靜等一系列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進一步探討什么樣的亂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書中引用美國學者的話“適度混亂的人、機器和系統,經常比組織性高的群體更有效率,更具有恢復能力,并且創造性更強。”“亂”是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
評價課堂教學亂不亂,要看學生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如果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不亂,如果學生沒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這樣的課堂教學就叫亂。由此可見,雖然學生為了弄清學習上的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雖然學生為了探究一個問題而離開了座位、學習小組,但都始終圍繞著學習這個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表面上看似乎有點“亂”,實際上是“活”。但這種“活”中也要有新的要求,過于放縱不管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讓課堂規范就要掌握課堂調控,要求教師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回,教師應具備較強的組織課堂的能力。總之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的課堂還真需要“活”“亂”的存在。
總之課堂教學也是一個艱辛的的旅程,我們不僅要關注課堂的這50個細節,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要勤觀察、多思考,時刻關注課堂上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學改革才能不斷的深入發展。五十個細節雖然只是給我們指出了改革的方向,卻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法,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提高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努力朝課堂教學細節的規范發展。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后感】相關文章:
【熱】細節的作文04-09
【精】細節的作文04-09
細節的作文【推薦】04-09
【推薦】細節的作文04-08
【薦】細節的作文04-08
細節的作文【熱門】04-08
【熱門】細節的作文04-08
細節的作文【精】04-08
《臺階》的細節描寫說課稿03-07
難忘的細節作文【薦】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