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1500字

時間:2023-07-11 22:32:51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語》讀后感1500字(精選3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讀后感1500字(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后感1500字(精選3篇)

  《論語》讀后感1500字1

  五千年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而悠悠文明長河中,璀璨至今的依然是那顆“星”——儒家的《論語》。它代代相傳、歷久彌新、永垂不朽,它就是一部經典,我的成長因它而精彩!

  說起《論語》,那可是家喻戶曉的一部經典作品,不僅在我國廣為人知,更是舉世聞名。它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古人曾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而且,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多也體現出了《論語》中的禮教思想。由此可觀,《論語》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

  因此,這更加深了我想去閱讀它的欲望。于是,我漫步到《論語》的世界里,嘗試著去感受其中的奧秘、熏陶自己的心靈。讀后,其中的很多句語錄都深入我心,影響我至今。

  小學的時候,我并不是很注重學習。雖然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老師的問答互動,會動腦思考,可是卻很少做筆記,課本十分的嶄新,里邊除了印刷文字就如同豆腐一般白花花的。結果,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我也得到了我的“報應”,那就是復習時總是無法回憶起老師上課所講的`知識點,于是成績總是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仿佛一株枯苗不見長勢。到了初中后,由于學業競爭的激烈,我終于明白了成績的重要性。于是我上課就一直埋頭做筆記,不肯放過一毫秒,就好像頭頂千斤重,抬個頭都不舍得。可是成績卻還是不怎么理想,而且雖然做過筆記,但都好像是走個形式化,滿足自己的視覺需求,卻從未自己動過腦筋自己思考。這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警示了我。它告訴我只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只思考卻不學就會陷于困境之中。這清楚地反映出我當時的狀況,讓我明白了要把學與思結合在一起,兩者缺一不可,這樣的話,即使是事半也會功倍的。對啊!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馬上調整了自己的學習方式:當老師講解例題、重點時,我就應該放下筆抬起頭仔細聽講、認真思考;當老師停下讓我做筆記時,我再拿起筆書寫。果然,經過了幾個月的調整,我的成績逐漸有了起色,直到至今也受益匪淺,在年級里名列前茅!

  這時,雖然我的成績有了較大的起色,但是在人際交往方面卻又出現了問題。

  我和一個相處得不錯的朋友鬧起了矛盾,彼此之間相互指責,把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的。后來,因為不想再爭執下去,我主動向她提出了道歉,可心中卻還是憤憤不平,不能釋懷。也許她也是如此,于是我們之間又進行了不約而同的“冷戰”。但是,她的家長一直在調整她逃避的心理,希望她能放下往事與我重歸于好,她也明白了,也想要重拾我們之間的友誼,便趁著學習之余主動來找我互動。時間一長,我的心竟有些被觸動了,就要被她堅持不懈地關懷所感化,卻又礙于自己的面子,無法釋懷往事。這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又如雪中送炭,幫助我去解決這塊心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是呀,她如此大度地選擇忘記我們之間的不悅,不管自己是否能成功,努力地想重建我們之間友誼的橋梁,態度非常的誠懇,若我還計較這件事、避之門外,不就顯得我是個小肚雞腸、心胸狹隘的小人嗎?于是,我慢慢地主動與她多起了互動,并且在學習上互幫互助,有說有笑,呈現出一派和諧的景象。我的心結也慢慢解開,踱步時如踩在云朵上輕松。

  《論語》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我國的藝術瑰寶,其中的語錄幫助我改正了自己錯誤的思想、言行與為人處世的方法。讓我明白了待人要友善,共創和諧的社會環境;并且要掌握好學習的方法,為國家大大小小的建設積極做準備,使自己的文化底蘊豐富強大、了解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承擔起自己在國家中應盡的一份責任,成為國家棟梁,能夠強國盛國。這正是我身為一名中國學生說“愛國”的強烈體現。

  在《論語》這部經典的熏陶下,我正在茁壯成長,我要帶著我的中國夢、滿懷著希望地去成長,爭取做一個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論語》,我的成長因你而精彩!

  《論語》讀后感1500字2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群的關系。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這里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說了這么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于《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后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系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后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后來,通過網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于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論語》讀后感1500字3

  《論語》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所記錄孔子的思想對于教學非常重要。難怪有前賢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作為教師,出于職業的敏感,我對學習方面的內容尤其感興趣,讀后更是感觸頗多。

  孔子以他的親身經歷用簡潔的語言闡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又“朝聞道,夕死可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不斷創新,思想越來越成熟。又如他自己所言“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直到晚年,還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他博學多能,仍堅持終身學習,不愧為其弟子之師表。他的弟子評價他“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可見他是終生學習的楷模,這就是我們要向孔子汲取的精華之一。

  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可是我們的大多學生仍然有這樣的通病,缺乏大膽地創新。孔子倡導“當仁不讓于師。”“學,思,行。”“學無長師。”“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可見他是如此大度,寄希望于他的學生向他的挑戰,超越他。有一次子夏與孔子討論對《詩》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幾句的理解,孔子說了“繪事后素”,而子夏則說出了自己的感悟“禮后乎”,孔子認為子夏的見解有獨到之處,對自己也有很大的啟發,便贊揚道:“起予者商也。”此記載說明,孔子總是與學生一起相互切磋,讓他們自由地發表各自的不同見解。這種以討論為主的教學形式體現了師生平等的教學民主精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他們能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積極主動的創造精神。而且,孔子還善于營造平等、融洽、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他淡化師生年齡差異,老師與學生平起平坐,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并且能激發學生的發言興趣,營造平和寬松的討論氛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中,他絲毫沒有老師的架子,而是坐在學生中間,與他們共同探討問題。“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努力打消學生的`心理顧慮,消除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謹,積極鼓勵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然后首先說:“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一句話就激起了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從而創設了談話情境。子路“率爾而對”,“夫子哂之”,曾皙后來問起,孔子說“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子路說話一點都不謙虛,孔子雖然不滿意,但是沒有立即批評他,只是是微微一“哂”,既不讓子路難堪,又小小地挫了一下他的銳氣,可謂處理得恰到好處。而如今我們正在苦苦追求創設的平等、融洽、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居然早已被兩千年前的孔子超前實現,真不愧為一代圣人。

  孔子對學生的教誨不是盲目性的,灌輸式的。而是堅持“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據學生不同的思想、個性、特長進行有針對性的不同的教育,做到因勢利導,避免一刀切。正因為孔子實施了“以人為本”的因材施教,他的三千弟子中才會出現“七十二賢人”,真可謂是人才輩出,怎不叫兩千多年后的我們汗顏?孔子首先提出:“有教無類”的方針,說出了“有教無類”的至理名言。孔子私學的規模最大,存在了四十多年,三千弟子來自齊、魯、宋、衛、秦、晉、吳、楚等諸侯國,地區廣泛,學生出身五花八門,成份各異。

  《論語》第一章《學而》第一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站在現代教育者的角度,讀著論語,參照自己,認真反思,孔子留給我們的智慧遠遠不止這些,他的許多教育理論和方法,仍然是當今廣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此時,工作累,家務忙,活動多,怎一個累字了得?這些借口都顯得如此蒼白。靜靜地讀《論語》箴言,品人生真諦,不斷反省自己,細細地欣賞教育之河中激起的朵朵浪花,去采摘教育之樹結出的豐碩之果。

【《論語》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作文論語的讀后感作文參考 《論語》讀后感作文12-16

《論語》教案03-27

《論語》試題11-04

論語的語錄11-13

經典論語的語錄11-16

論語的感悟01-11

《論語》有感08-29

經典論語名句06-21

論語的作文10-19

《論語》試題03-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中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 午夜在线视频影院 | 久久国产精选AV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