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有感

時間:2021-02-27 10:28:3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弟子規》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弟子規》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弟子規》有感

讀《弟子規》有感1

  《弟子規》是一本教育我們立身、做人、處世、學習的道德規范的書。《弟子規》里教我們許多良好的習慣、對我們與人交往,培養良好的品質有著很大的幫助。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當我讀到這一句時,對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開這句的解釋:“讀書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地做到。讀書時正在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外的一段,這段還未讀完,不要因為沒有興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別的內容,而東翻西閱,必須定下心來,按部就班地讀完。讀書時要有規范,讀一本書,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為時間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計劃,計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原來是這意思。

  以前我在學校圖書室辦了借書證,借了一本書,結果雙休日吵著要媽媽帶我去放風箏,媽媽只好答應了我。放完風箏回到家,剛好表姐來我家,又和表姐美美地玩了一天。等表姐走了,才想起了借的書周一要還,囫圇吞棗地胡亂翻看完了。周一早晨該我匯報課外閱讀時,我東拉西扯,牛頭不對馬嘴,好不容易熬過了3分鐘。那3分鐘,我沒看到同學以前羨慕的表情,沒聽到以前熱烈的掌聲,我難受極了。不知怎么走下講臺的,只記得老師摸了下我的頭,什么也沒說,但我懂其中傳遞的語言。自從學習《弟子規》后,我明白了“讀書時要有規范,讀一本書,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為時間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開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所以一定要有計劃,計劃好就要開始趕緊用功。”

  《弟子規》中的文字雖少,但表達的意思卻很深奧,值得我們去學習,研究里面豐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弟子規》里還有著許多“規矩”,等著我們去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理解,更好地體會。

讀《弟子規》有感2

  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很大程度來自讀書,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帶給我快樂,教會我做人。最近我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短小而精悍的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

  《弟子規》這部國學經典中,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梯、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書中言簡意賅的話,是圣人對學生的訓示,為人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長,還要對自己行為約束,誠實可信,博愛眾生并親近品質高尚的人。

  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后,讓我感到無比慚愧。書中所寫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告訴我們當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便是很容易的事了;當父母管教過于嚴厲的時候,我們應一樣孝順,同時能夠自我反省,體會父母的心意并做得更好,這種孝順便是難得可貴的。可是在現實當中的我,卻與這《弟子規》中所要求的相距甚遠。記得暑假的時候,過得很放縱,對自己絲毫沒有了要求,手機是暑假生活的主角,經常熬夜玩到很晚。父母得知后批評了我,到了最后,竟到了要沒收手機的地步。我當時實在是覺得他們在無理取鬧,對于父母的教育更是一個字都聽不進,時時頂撞父母,現在想想,實在是感到羞赧。父母之所以會批評教育我們,都是有著同一個出發點——對我們的愛,總認為父母太過嚴厲或太過啰嗦,可自己卻從未思量過父母為何要嚴厲,又為何要啰嗦?《論語》中,“子夏問孝。子曰:色難”。面對父母我們要做到和顏悅色,而“孝”,最難做到的恐怕就是“和顏悅色”了。

  父母為我們做的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溫暖的大手握緊我們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在身邊悉心照料;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是他們如明燈般為我們指引方向……而我們,又何曾注意到,媽媽眼角的皺紋,爸爸頭上那躥出的絲絲銀發?我們為人子女,每天惦記著父母,為父母辛勞,這是起碼的良知,是作為后人應盡的最基本的責任。我們現在年紀還小,有些事情還沒有能力做到,但應按照父母的意愿與希望,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每天讓父母開心。父母回到家,倒一杯水;父母有心事了,給于他們關心……父母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的說一聲:我愛你們。這些事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這卻也是孝啊!父親母親用自己的青春換來了我們的青春,父母嘮叨了,請細心聆聽;父母耳朵聽不清了,請耐心重復;父母老了,請孝心待之。

  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他們用自己濃濃的親情教育我們,希望我們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說,我們是上天贈給他們的禮物,但在我心中,父母也是我最寶貴的禮物。《弟子規》使我更明白“孝”的真諦,我們要誠心孝順父母,并化成行動。同時,我們也應多讀書,讀好書,就如《弟子規》這部國學經典便是良擇。伏爾泰就說過“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讀《弟子規》有感3

  讀了《弟子規》第五頁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這是什么意思?

  二: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我繼續往下看,我看見了注釋:“父母叫你,就應該趕快答應,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懶懶散散。”這樣第一個問題就解決了。但是關鍵在于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要這樣做?

  突然,我猛然醒悟:因為爸爸媽媽是生我養我的人呀!我的血管里,流的不僅是父母的血,更是父母的愛!換句話說,父母就是我,我就是父母,只是我們生活在不同的身體里罷了。既然父母就是我,那么我自己讓自己做的事,我還會偷懶嗎?所以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于是,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父母當作自己去看待,那么我們這個世界將充滿愛,充滿孝。

讀《弟子規》有感4

  《弟子規》是繼《三字經》之后,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讀本,作者是清朝的一位教書先生——李毓秀,他告訴我們,按照圣人孔子的思想,應該遵守哪些規矩。

  《弟子規》是從《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開始,講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愛”。而這句話也在《錢文忠解讀〈弟子規〉》一書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從最基本的“孝”講開去,層層深入,直至最后的“學”字,和我們一起分享了古代先賢所謂的“規矩”。錢文忠先生解讀《弟子規》也沒有想象中滿篇的之乎者也,反而用詞用語十分貼近生活,用古今中外的實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詳解了全書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

  而今,雖然隨著社會進步,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到各種“不規矩”在我們的身邊上演,長此以往,社會如何和諧。所以,只有懂規矩,守規矩,大家本著原則和信條做人,社會才能有序、平穩、健康。所以《弟子規》的作用不只局限于時代背景下對孩子的教化啟蒙,在現今也有著其對社會的現實意義。但是真正理解或者說學習規矩,不能也不是簡單的背誦,而對照“規矩”的反思和自我檢討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才是正確的學習過程。否則,就算能倒背如流也不過是死讀書而已。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文化落地為文明”,將規矩在生活學習工作過程中踐行,按照社會公認的道德和禮儀規范接觸社會,進入社會,乃至服務社會。唯有如此,你才能被廣泛認可。而一個有著完備知識和技能,但缺乏基本規矩和道德的“人才”是很難被社會所接納的。因為,知識和規矩的失衡很有可能導致知識成為某些人謀求不正當利益、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武器,此類例子觸目皆是,我想不必贅述——而且,這也只是從一個方面體現了規矩的重要……

  當書本翻過最后一頁,細細品味起來,覺著錢文忠先生的解讀平實、易懂,而且有許多地方在原意上做了符合實際的繼承和發展,也算是真知灼見,做到了古為今用。我想,如果我們能如主講者所期望的哪樣將先賢的思想精粹吸收融入日常的生活中,或許我們的生活能有更多亮彩。

讀《弟子規》有感5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此書原名《訓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間的秀才,讀《弟子規》有感作文。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遵守的守則規范。本書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學文、總則六個小標題,每一個都講述一個道理,每一句都描繪一篇孝敬故事。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動。有一天,老媽喊我叫我幫她收衣服,我卻沒有回答,讀后感《讀《弟子規》有感作文》。因為我正在玩一個游戲的最后一關,如果放棄了,前面的二十九關都白打了。但當老媽喊到第二遍:“王昕,來幫媽媽收衣服!”時,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剛剛讀的`《弟子規》小標題“入則孝出則悌”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到這,我才二話沒說,“嗖”的一下來到老媽面前,把老媽手中的衣架和鉤子搶到手中,收起衣服來。看到老媽一臉開心又無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漸漸笑了起來。我告訴你們,孝敬父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僅父母開心,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所以,大家也一起來讀讀《弟子規》,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讀《弟子規》有感6

  記得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學校的老師要求我們必須熟背弟子規,當時的自己學習成績也很好,背書對于我來說是件小事。至今弟子規還能朗朗上口。但是當時的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里面的真諦。最近給兩歲的兒子買了個點讀機,想著讓他從小熏陶一下我們的國學,然后我也就跟著一起跟讀了,現在的我才真正感受到里面的精華。現在的我才體會到我們的國學是有多么的經典。為人父母的我現在才能更加透徹的理解里面的好多東西。“首孝悌”百善孝為先,在沒有結婚特別是沒有小孩之前。自己真的有點幼稚和任性,對于父母的嘮叨覺得煩,覺得爸媽管得太多了,媽媽的話太多了,有些時候甚至還會發火。慢慢的自己成家了,并且有了小孩,才發現父母把我們養大是多么的不容易,特別是自己一個人帶小孩的第一年里,愛人不在身邊,什么事情都要自己面對,把自己所有的愛和耐心都給了孩子。也才明白了我爸媽當時把我們姐弟三帶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不僅如此,孩子成長的這兩年里爸媽給了我巨大的幫助,自己不僅要帶孩子還要上班,都是媽媽幫著我伴著我。孩子有什么事情,媽媽都會說:沒事,有我尼,去休息吧,明天還要上班的。‘’每一次回家爸爸都要把家里好吃的、我愛吃的統統帶給我。每一次車的后備箱都是裝得滿滿的,帶著他們的關心和愛啟程。他們一輩子都在為我操心。我怎么能不孝敬他們啊。

  父親是位農民,一輩子都在為我們奔波。但是在教育我們的過程中父親能把弟子規的精華詮釋得那么好。“首孝悌,次謹信”,父親從小就教導我們要尊重長輩,關愛兄弟姐妹,家里的姐弟三人長大都特別的聽話,從來都不會因為爭搶什么東西而打架,只會是吃在最后的一個人吃的最多,因為前面的孩子都會想著給后面的多留點,所以父親這輩子是成功的,雖然苦了累了一輩子,但是把我們都培養得很好。現在的自己工作第七個年頭了,和同事都相處得很融洽,因為要做一個誠信友善的人。別人也才會與你親近。這是做人的真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做到弟子規里的各項規則的話那我們的社會就將是一個和諧文明誠信友善的社會!

讀《弟子規》有感7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人生百態,萬物更迭,周而復始。要想在這亦真亦幻的紛紛擾擾、分分合合之時,憑一己之力求得在龍爭虎斗、爾虞我詐之中的一席之地,靠的就是這舉重若輕、不可或缺的規矩。縱觀千古,有多少德才兼備、文武雙全、得天獨厚的一表人才之人,在“萬事皆備,只欠東風”之時因疏忽了規矩而因小失大,“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而又有多少人因對規矩的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最終自取滅亡,自食其果。“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這世事難料的人世令我們“欲辨已忘言”,也更需要我們能擁有大道不違、“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

  《弟子規》更是用民心所向、深入人心的筆觸,將我們一生所要善始善終地遵循的舉足輕重的規矩,都滴水不漏地敘述得一清二白,朗然入目。而它苦口婆心、頭頭是道地講述的這些,正在被現代社會的人們所隨心所欲、若無其事地淡忘,而這些也恰是現代社會最為彌足珍貴、求之不得的,是人們成名成家的錦囊妙計,可謂是字字無虛,一字千金。“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不知大家有沒有望穿秋水地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同樣是土生土長在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中原大地,也同樣經受過規范教育的熏陶與洗禮,為什么在這樣一個泱泱大國,就在也不能出現第二個孔子,就再也沒有人能將“圣人”的思想精益求精、爐火純青地去升華,去革新?就是這被人們熟視無睹的規矩讓我們與前者“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當我們心平氣和、氣定神閑地瞻仰孔子,研究他所傾盡畢生的學說與思想,你會發現,他所針砭時弊、揚長避短的一切都不是信口雌黃、空穴來風的,都是建立在“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的規矩上。由此可見,《弟子規》中所一字一句地講授的為人處世的規矩,足矣鑄就我們一生的興衰榮辱。

  現如今“千里馬常有,但伯樂不常有”的社會,規矩到底是無關緊要、無足輕重,還是遺之千金、關乎一生。孰輕孰重,真該讓“而今識盡愁滋味”的大家“三思而后行”了。孔融讓梨,靠的就是“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的親友之間的規矩;劉備之所以能在群雄并起、烽火連天的亂世,擁有這“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西蜀江山,歸根結底就是義無反顧地遵循著“泛愛眾,而親仁”的求賢若渴、仁者愛人的規矩。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處處離不開規矩。在家我們需要規矩;在外我們需要規矩;在兄弟姐妹面前我們需要規矩;在師長面前我們更需要規矩。有了規矩,我們才能懂得如何尊老愛幼,如何禮賢下士,如何謙遜識禮;有了規矩,我們才能學會如何尊敬他人,如何幫助他人;有了規矩,我們能在渾然不覺之中規范自己,讓自己能真正意義上的去“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有了規矩,我們才能不虛此生,讓自己的人生綻放華光異彩。

  學會品讀《弟子規》,更要學會神往傾心地感悟規規矩矩的人生。讓我們用這畫龍點睛的規矩,為自己的人生錦上添花!

讀《弟子規》有感8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古就是先賢們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行為準則,是我中華民族精神思想的瑰寶,近日有幸拜讀了《弟子規》,感觸良多。弟子規從“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五個方面闡述了一個人的行為準則,下面我就談一談我的讀后感。

  1、入則孝。百善孝為先,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把我們養大成人,讓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父母的恩情需要我們用一輩子的光陰去報答。

  2、出則悌。對待我們的兄弟姐妹,要和睦相處,團結友愛。除了我們的父輩,在我們的一生中,給予我們很多關心的或許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了,所以,對我們的兄長要恭順,對我們的晚輩要愛護。

  3、謹而信。先賢告訴我們“謹”這個字,就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謹小慎微的人,養成對事嚴謹的態度,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沖動莽撞。“信”則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俗話說人無信則不立,在生活中,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4、泛愛眾而親仁。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是一個值得尊重個體,不要因為他的貧窮而瞧不起,也不要因為他的顯貴而趨炎附勢,要盡可能的關心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因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5、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隨著我們的成長,接觸的新鮮事物就越來越多,如今的社會發展也是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學習,緊跟時代的步伐。

  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感觸很深,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行為準則觀念,我將把我學到的東西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嚴于利己,寬以待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好公民。

讀《弟子規》有感9

  一、孝

  孝,乃中華之傳統美德。而作為子女,首先我們便要做到孝敬父母,心存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的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做不到,平時感到做得不錯,可仔細回想,做得并不是經善盡美。一個孩子從小不知道如何孝順父母,長大后的人際關系一定很糟。孝敬父母,是我們成人的第一條。

  二、恭

  待人接物無不需要懷著一顆恭敬之心,佛法里說,人有四“德”必須報答:父母、師長、國家和眾生。父母之恩是孝;師恩是無私;而今天如果沒有國家,沒有一切的政治措施,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在安定的社會里,無法正常的讀書學習,無法幸福地生活在這片天地。我們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眾生努力的結果。時常懷有感恩之心,感恩老師、同學、家人,對他們懷有恭敬之心,人才不會那么自私,世界也不會有那么多不滿和怨言,人才會獲得開心,社會才會和諧溫馨。懷有恭敬之心,是我們成人的第二條。

  三、謙

  為人要謙虛。“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人戚”。看到這句話,猛然間我想到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古話。而回到現代,我在偶爾間聽到媽媽和小姨說,妹妹幼兒園門口,一個小女孩竟然對他的同伴說送自己上學的是他家的司機,而那明明是女孩含辛茹苦的父親。謙虛,真的是一種很美好的品質。謙虛,是我們成人的第三條。

  征服一座高峰,我們唯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一座高樓的建成,需要一石一磚的堆砌;一部宏偉的樂曲創作,需要每個樂章、每個音符的協調。同樣的,建立和諧社會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努力。可以說,要想取得大成就,必須先從做人開始,而《弟子規》就是一本教我們做人的書。欲成事,先成人。

讀《弟子規》有感10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想必大家都還記得這耳熟能詳的《弟子規》吧!對!這是我們三年級時背過的國學內容。回顧過去學習的《弟子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謹》這一段。

  “謹” 不是想想說說,隨便就可以做得到的,要經過長時間養成的良好習慣。作作對比,我就有點無地自容了!這段的開頭就說到了我的致命弱點:“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而我呢?晚上睡覺的確比較遲,可是早上起床就更遲了,要不是每天早上媽媽左一遍右一遍的叫我起床,說不定我哪次就遲大到了。而且每天起來以后不再床上坐個十秒十五秒的我就下不來床。太浪費時間了!再看這“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再看看我房間的床,每天早上起來以后掀開被子就不管了,換下來的睡衣往床上一扔就匆匆忙忙的上學去了。要不是每個星期的家庭大掃除,我的房間說不定會成什么樣子了!還有這里“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而我呢,吃飯的時候我最挑食的就是姜和蒜,想到姜和蒜的那種味道就難受,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而姜是我最挑吃的東西之一,所以我一到轉季的時候就會感冒。唉!痛苦啊!而且在吃飯的時候,不好吃的我就會一點兒都不吃,但遇到好吃的呢?那一餐我會吃的特別多,真是“好吃我就多吃點”!再看看這個 “緩揭簾,勿有聲。寬拐彎,勿觸棱。”關個門,我會關得“驚天動地”,而拐個彎呢,我有時竟然也會撞到門呀撞到東西呀。真是只能用“莽莽闖闖”來形容了!

  唉!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要是我不讀讀《弟子規》我還真不知道自己存在這么多缺點呢!看來我要以《弟子規》為目標,把它作為我一個努力的旗幟,向著這個目標努力、加油、改進,做一個真正優秀的“弟子”!

【讀《弟子規》有感】相關文章:

讀《弟子規》有感09-22

讀弟子規有感【推薦】11-14

【熱門】讀弟子規有感10-23

【薦】讀弟子規有感10-22

【精】讀弟子規有感10-22

讀弟子規有感【精】10-21

【推薦】讀弟子規有感10-19

讀弟子規有感【薦】10-18

讀弟子規有感【熱門】10-17

讀弟子規有感【熱】10-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性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不卡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