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東坡傳》讀后感1
最近讀了兩本關于蘇東坡的書。一本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一本是知中系列的《幸會!蘇東坡》。兩本書各有所長,都很精彩。《蘇東坡傳》是很早就讀過的,還曾作為果先生的睡前講書內容給他講過,只是他那時年紀尚小,只對神奇道士吳復古念念不忘。知中系列也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勝在考據多而詳實,博引各家之言,以及圖畫精美。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原文是用英文寫的,旨在向西方人介紹蘇東坡,內容完整詳實,波瀾壯闊,道盡蘇東坡豐盛肆意的人生。
蘇東坡的標簽很多,經歷也廣為世人所知,詩詞書畫更是流傳千年,影響深遠。未讀此書時,蘇東坡在你心中是詩人,有“大江東去”、 “月出東山”,也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還有“寂寞沙洲冷”;是政治家,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嶺南;是美食家,愛吃荔枝和豬肉。讀完此書,蘇東坡在你心中成為一個豐滿而有血肉的人——年少意氣風發,為官造福一方,居高位呼朋引伴書畫詩酒,被貶謫蓋屋種田煮食釀酒,依然呼朋引伴書畫詩酒。人生的顛沛流離、凄風苦雨,不過“一蓑煙雨”,一回頭競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政治生涯大起大落,與王安石變法息息相關。書中用詳盡筆墨介紹了北宋王安石變法,感覺林語堂對王安石的痛恨和厭惡堪比蘇軾。王安石變法這一歷史事件對蘇東坡的人生產了巨大的影響,直接或間接導致蘇東坡受到政治迫害,但這決非一人之因。書中諸多細節把王安石塑造成了一個行跡卑劣之人,感覺有失偏頗。王安石變法在當時雖無合適的實施條件,但也不失為一次對政治積弊積極而務實的抗爭。我猜大概是因為國家資本主義在林語堂時代的西方被廣為詬病的原因所至。
安穩的生活和蘇東坡沒啥緣分。他的人生危機從“烏臺詩案”開始,從廟堂重臣到階下囚,最后被貶黃州,在“東坡”耕種養活家人,安貧樂道,陶然自得,期間寫下了著名的《赤壁賦》、《定風波》。當他寫下“此去真為田舍翁”,準備安居之時,又被朝廷重用,扶搖直上幾乎位極人臣,從而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斗爭。蘇東坡因為剛直敢言,厭惡政治斗爭而幾度外任,過了幾年比較閑適的生活。60歲時遭遇晚年流放,從此一貶再貶,到了大宋版圖的最南端。
就是這樣顛沛流離的生活,卻有豪邁悠然的心境,有像《浮生六記》里那樣欣喜有趣的生活小故事,有對妻子、兄弟、朋友細膩而真摯的情感表達。還有瑜伽、煉丹的養生秘術,有重“意”而輕“形”的書畫藝術。
夜游赤壁、夜游承天寺,烤羊蝎子,釀桂花酒,靜坐聞檀香,光著脊梁在山寺午睡,席地而坐聽農夫講鬼故事,食陽光止餓,鄉野采藥,頭頂大西瓜在田地邊唱邊走,為制墨差點兒把房子燒掉。與秀才和釀酒老婦比鄰而居,蓋屋掘井,栽花種樹,不一而足。每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里,都可見詩人寧靜欣悅的心境。
世人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的曠世才華,因為他的豁達胸襟,因為他的浩然正氣。我喜歡蘇東坡,因為他有趣的靈魂。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蘇東坡傳》封底
《蘇東坡傳》讀后感2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之豪情萬里;“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之閑情逸致;“老夫聊發少年狂”之壯士暮年;“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深情思念……可即便是眾多精妙的詩詞,也僅僅是蘇東坡精彩一生的冰山一角。暑假里,帶著對大文豪的景仰,我潛心閱讀了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
蘇軾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飽受磨難。仁宗景祐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的一間房中,一個嬰兒呱呱落地,他便是出生于書香世家的蘇軾。他成長于宋仁宗當政時期,其時四海升平,人民安居樂業,因此他生活無憂無慮。從小蘇軾在詩詞方面就表現出一定的天賦,后來進京應試,成績斐然,名動京城。青年時期的蘇軾正遇上王安石變法,政見上的不同使他遭到貶謫。特別是在一向維護他的.皇太后離世后,他遇到政敵的打擊報復,被一貶再貶,直至流放到偏遠地方,終了余生,享年六十三歲。
曾有人形容蘇東坡為“樂天派”,對此我非常贊同。他喜歡開玩笑,開玩笑的對象不分敵友。在遭遇貶謫時,他對沿途鄉野、高山、峽谷等美景醉心游賞。在嶺南的時候,他過得非常快樂,給朋友寫信說:“來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無掛慮,因為已經樂天知命。”他發現甜美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還寫信給兒子說,別讓陷害他的人知道這里有好吃的荔枝。流放到海南,在古代無疑等同于死刑。海南氣候炎熱,土地荒蠻,易生疾病。但蘇東坡仍然笑對逆境,在那里了解民風,學習方言,興辦學校,稱贊那里沒有嶺南的瘴氣,還培養出海南第一位進士。
縱觀中國古代,沒有一位偉大的人物不是經歷過挫折與苦難的,蘇東坡也不例外。但他不同于陸游的憂國憂民之苦;不同于杜甫的顛沛流離之苦;不同于李清照的寂寞冷清之苦。蘇東坡縱使歷盡滄桑,依然苦中作樂。奸臣迫害,大可一笑而過;貶謫流放,仍可心如止水,樂天知命。在他的詩詞中,我們未曾讀出對世道、對他人的抱怨和指責,反而更多的是對當下生活的品鑒,對世事人情的豁達。
蘇軾的一生中,詩、詞、書、畫無一不精通,道家、佛家與儒家之精華,已在他心中沉淀。他親民和善的處世之道,樂觀積極的生活之道,都將在中華歷史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即使再多的不公與艱辛,依舊能在苦難之中,盛開一笑翩翩。
《蘇東坡傳》讀后感3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顆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這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有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弟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的,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娼妓題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既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讀《蘇東坡傳》讀后感想04-15
《蘇東坡傳》讀后感(15篇)04-15
《蘇東坡傳》讀后感:蘇軾這樣讀書11-04
蘇東坡傳初二讀后感600字04-22
蘇東坡傳第七章王安石變法讀后感12-13
《杜甫傳》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09-11
杜甫傳讀后感范文(精選9篇)08-08
《杜甫傳》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12-10
《張愛玲傳》讀后感范文(精選7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