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故事》的讀后感(精選12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德故事》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1
我讀了《美德故事》這篇,我懂得了美德使人更美好;美德使社會更和諧;美德使生活更豐富多彩。《美德故事》這本書,通過很多神話故事、詩篇、寓言、童話等豐富體裁,讓我逐步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讓我從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認識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價值,使我展望人生的道德觀。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積累。中華民族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而著稱于世。在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寶庫中,有許多我們應當繼承的精神文化和需弘揚的傳統美德: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于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
這些故事使我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
歷史上那些成功人士,無不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面對困難的生活、惡劣的條件,能咬緊牙關,克服眾多的困難,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讀書,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嗎?居政,正是我身邊的美德少年。他家境貧寒,父母靠捕魚為生,每天早出晚歸。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居政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煮飯燒菜。居政在學習上勤奮刻苦,付出了別人幾倍的努力。居政因發明“上接插頭式電水壺”獲得了江蘇省青少年創造發明大賽一等獎,和吳江市第四屆科技創新市長獎。居政是一個平凡又幸運的孩子,不富裕的家庭讓他更加地獨立,格外地堅強。他的這種勤奮好學、不畏艱難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嗎?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德。我們在學習文化的過程中,要發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學到知識,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書山有路勤為徑”,我們只有艱苦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我堅信中華美德會被人們永遠傳承,會在這個流芳百世,會影響著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讓中華美德永駐!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2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民族精神, 這種精神是他們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出來的 。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標志,一個國家只有擁有了積極正面的精神才能夠不斷的前進。它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所以傳承民族精神,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很重要!
在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所著的一本書《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離開家乘船在海上漂流。這時,海上起了一陣巨大的風,把船給掀翻了。第二天,魯濱遜發現自己躺在小島上,小島上一個人也沒有。魯濱遜唯一的面包也被海水沖走了,他已經很長時間沒吃食物了,再這樣下去,他就會被活生生的給餓死了。忽然,他看見了一只小羊跑在了他的面前,于是,魯濱遜就緊跟在小羊的后面。山羊把他帶到了一個地方,里面全是樹,他聽見了很多只山羊喊叫的聲音。于是魯濱遜一餓的時候就抓山羊,他把山羊的皮毛扒下來,用手把羊肉給撕成一塊一塊的。等太陽出來的時候,把羊肉放在陽光下曬,曬干就可以吃了。由于長時間的追捕山羊,最后,他比山羊跑的還要快。他在這個孤島上呆了也有些時間了,于是魯濱遜用釘子當針,從破襪子上拆下線來,把羊皮縫在一起,穿在身上。漸漸地,他用周圍的樹木等東西建造起遮風避雨的屋子,又制作了魚竿,釣魚吃。魯濱遜在孤島上生活了四年零四個月,直到1709年被羅杰斯的船隊發現,才被救起來。當他被發現時已經成了一個野人,甚至忘記了人類的語言。之后他又在船上工作了兩年,1711年才終于返回了英國。
魯濱遜適應環境,自食其力,勇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將源遠流長。作為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學習魯濱遜身上這些常人不具有的精神。讓我們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為此而歡呼喝彩吧!
中外美德故事,它們讓我知道了如何戰勝困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你退縮了,你將永遠不會成為有用的人。只要你勇于創新,勇于戰勝困難,即使輸了,也沒有什么遺憾了,因為畢竟自己努力過,以后就不會再后悔了。
我想要成為像魯濱遜那樣的人,你呢?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3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部好書,他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它即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多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這部書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熱愛祖國,自強不息,誠信不愉,勤勞節儉,尊師敬老等種種中華傳統美德。
書中《勤奮好學》篇講述了一些歷史人物故事勤學苦練,刻苦讀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練呀練呀,連續幾個月,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終于領悟到了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于成功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學家匡衡壁借光,遠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這些故事我很喜歡,也從中知道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的果實。
歷史上那些很有學問,事業輝煌的人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他們在生活很困難,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能夠咬緊了牙關,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讀書,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嗎?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德。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的過程中,要發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讀好書,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書山有路勤力徑,我們只有艱辛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一個又一個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4
暑假里,我不僅讀了《狼王夢》,《秘密花園》,我還讀了《美德故事》,讀完《美德故事》,我就想寫一篇讀后感。
就拿《曾子殺豬》這個故事來說吧,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買一些東西,但曾子的兒子非要和媽媽一起去,于是媽媽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我回來以后殺了豬就給你做。“沒想到,這句話挺靈驗,兒子馬上就安安靜靜的看著媽媽越走越遠。晚上,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她們相隔著悠久的時間和遙遠的空間,但是所有的故事都向我們傳達了一些人類共同的情感,那些人性的美好,誠實守信、善良仁愛、勤儉節約、堅韌勇敢、勤勞實干、謙虛好學、孝順父母和尊重他人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其中我最喜歡的美德故事是《臥冰求鯉》晉代的王祥,王祥的.母親在王祥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父親又娶了一位妻子,王祥對繼母很好,但是繼母對王祥百般挑剔,經常在王祥父親面前數落王祥不孝。一個冬天的早上,繼母突然想吃新鮮的鯉魚,王祥知道了,就到河邊看到河面已經凍了一尺多厚的冰,他就赤裸躺在冰上使冰融化,王祥凍麻木了,這時奇跡出現了,在王祥身邊出現了一個小洞,從洞里蹦出幾條小魚。繼母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開始善待王祥。
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做一個有孝心的人。我想請大家讀一下《美德故事》,里面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小故事,很值的小學生仔細品讀!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5
大家一定都非常愛自己的祖國吧,我也一樣。在我家中有一本《中華美德故事》,其中愛國篇里的《屈原投江》令我印象尤為深刻。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屈原的國家將要滅亡了,于是愛國的屈原便向皇上提請了改革的建議,可皇上不但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反而聽信了饞言,將屈原流放。后來,屈原的國家滅亡了,他悲憤不已,不愿做亡國奴,最后投江自盡。這其中屈原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他在投江時說的:“我寧可葬身魚腹,也不讓低俗的塵垢來沾染我潔白的操行!”
正是屈原的這種精神令我感動。他因為愛國,才向皇上一次次地提請改革,他因為愛國,才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難道他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是祖國培育了我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雖然我們現在不用像屈原那樣為國犧牲,但我們一樣要好好學習,用自己的雙手與智慧去創造祖國美好的明天,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6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好書,書名是《中華美德故事》,讀《中華美德故事》有感。這本書講了許多古代出色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溫席侍母、陸績懷橘、曹操自勉、苗嶺女杰等,還有許多名人,有劉恒、于謙、司馬遷等。
這本書里的人物個個都很有美德:閔騫的后母很壞,冬天不讓他穿暖,還經常打罵他。這事被他父親知道了,他父親要把后母趕走,閔騫還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對他很不好,但他卻不記恨后母,還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鮮魚,但那時候是冬天,已經沒有鮮魚賣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邊,脫掉衣服,用自己的體溫使冰融化,終于捉到了兩條鯉魚。 讀了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在學校里,我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跟同學斤斤計較,過意不去,甚至鬧別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生不愉快。和書里的'人物相比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狹窄了!
記得有一句話這樣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那時候我知道退讓一下,我和同學、好朋友之間就不會發生那些不愉快了。確實,待人要寬容,同學能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是一種緣分,人與人能成為好朋友,更是一種緣分。
和藹待人、寬容待人,是我們從小就要學會的。這是做人的根本。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7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美德。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
近日,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本書,它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勤奮好學的故事,引人入勝,既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受到了深深地啟發。
孔子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他跟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練呀練呀,連續幾個月,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不僅體會到奧妙之處,最后還領悟到樂曲作者的精神世界,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于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這些故事我很喜歡,也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歷史上那些很有學問、事業輝煌的人,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他們在生活很困難、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能夠咬緊牙關,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以堅強的意志刻苦讀書,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嗎?
在我的生活中,勤奮二字也時刻伴隨著我。就拿彈鋼琴來說吧,起初我一點都不懂,對樂譜也一無所知。后來在學習過程中,我每天利用中午的時間練琴,下午放學做完家庭作業之后,再練一個小時,經過我勤奮苦練,老師說我的進步很大,可以考級了,我聽了非常高興。我相信“聰明出于勤奤,天才在于積累”;在平時的學習中同樣要勤奤,我每天認真完成作業,課堂上做好筆記,及時復習所學的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還會預習下一課,堅持閱讀課外書。每當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我總忘不了要持之以恒。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勤奮是小船,載我們到達知識的彼岸,它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和喜悅。“書山有路勤為徑”,我們只有艱苦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一個又一個知識和美德的高峰。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要發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讀好書,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8
這個寒假,我認真讀完了《中華美德故事》,受到了很多啟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中華美德中的最為重要的一條。在“重孝篇”中,九歲的小黃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體溫暖了席子,才讓一直為自己操勞的`父親睡到溫暖的席子上。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但他家里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子路就翻過幾道山從親戚家背回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頓時忘了疲憊。李密從小就失去了父母,與奶奶相依為命。長大后皇帝招李密為太子的老師,可李密想留在奶奶身邊照顧她,就辭去了官職。李密不忘奶奶的養育之恩,連皇上封他大官都不愿就任,真是個重情重義的大孝子啊!
細細想想,在我們生命中,爸爸媽媽是對我們付出最多的人,他們辛辛苦苦將我們生下來撫養成人,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在我們身上,甚至愿意為我們而放棄一切,難道我們不該孝順他們嗎?可是,我該做些什么呢?對了,小時候爸爸媽媽每天都會輪流給我講一個睡前故事,現在我長大了,不如就讓我給他們講一個睡前故事吧!說做就做,睡覺時,我拿起故事書坐在爸爸媽媽床前,輕輕講了起來:“在一片景色秀麗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雙角潔白如雪,身上有九種鮮艷的毛色,漂亮極了,人們都稱它九色鹿……”漸漸地,爸爸閉上了眼睛,可我發現,媽媽的眼角突然流下了眼淚……其實,孝順不需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只需從點滴小事做起,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時,為他們倒一杯水,幫他們捶捶背,晚上給他們洗洗腳,自覺學習不讓爸爸媽媽操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然爸爸媽媽的恩情,我們永遠也報答不了,但我們依然要心存感恩,行動起來做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這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9
這天,我在家中看書,突然翻出了一些紙,我整理好,剛要放回去,卻看到了《中華美德故事》這幾個字,這些故事引起了我的愛好,便拿過來細細讀起來。里面共有五個故事,五個故事的內容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只介紹其中一兩個吧。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五:尊老愛幼。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各種美德中孝敬父母占第一位,一個人假如連最至少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他還談什么愛祖國愛人民呢?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光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當敬重天下全部的老人,愛惜年幼的孩子。子路小時候家里很窮,只能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家里沒有一粒米,怎么辦呢?子路就想到親戚家去借點米,那樣就可以滿意父母的要求了。于是,子路翻山越嶺,歷經艱辛走了幾十里路,最終在親戚家借到了米,做上了一頓香噴噴的米飯給父母吃,當他看到父母臉上滿意的.笑容時,遺忘了全部的疲憊。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慚愧不已,反思自己做過孝敬父母的事有幾件呢?也只是幫忙做了幾次家務,倒到茶水,疊疊被子之類的事,但這些都是理所應當,自己的事情。其實我們身邊不乏具有中華傳統美德的人,只要我們有一雙發覺美的眼睛,一顆信任別人的心就可以發覺他們。中華傳統美德要靠我們來發揚光大。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踐行我們民族的美德。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10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無數炎黃子孫世代相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德。
還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教過一篇課文《司馬光砸缸》:說的是古時候,有個叫司馬光的小孩,在他七歲的時候,又一次和小伙伴們在后院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一見出事了,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邊向大人求救。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里的水都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子也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司馬缸砸缸”的故事。
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位這樣的英雄,他就是周江疆。20××年7月2日凌晨,通州建筑總公司第十分公司煙臺駐地發生火災,為搶救公司員工,這位年輕的公司總經理義無反顧沖進火海,大聲呼喚公司員工迅速撤離。最終,10人獲救,周江疆卻不幸遇難,年僅27歲。遇難時,他距離逃生樓梯僅兩步之遙。
事實上,周江疆的舍己救人絕非一時的沖動,而是美德的急劇升華在瞬間爆發。聽著周江疆的英雄事跡,開學后見到學校里周江疆的雕像,讓我更加尊敬這位英雄。我們一定要學習他的事跡,傳承光大他的精神,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續發揚光大。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1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認真地閱讀了五個中華美德故事,讀完之后,我深深地體會到:在我們學習與生活中,誠實與守信的重要性。
誠實,就是說我們每做一件事情,對待每一個人都要誠實,不能撒謊,要實事求是,比如說:學習中沒聽懂的問題要向老師或父母提出,不能裝懂,要弄明白為止;
守信,就是說我們說話與做事要守信用,不能欺騙別人,要言行一致,比如說:今天我答應別人一起去做某一件事情,那么就應該遵守先前的約定去做。
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誠信,就一定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人與人交往應該遵守的原則。
我將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做一個誠信的小學生。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 12
這本書寫了數十個美德故事,包括友誼、團結、禮貌、勇敢、寬容、知錯就改等一系列內容。比如說《不食盜食》中的爰族目寧肯餓死也不吃強盜搶來的食物;《小豬和小兔》中小兔勸說小豬不準采花,愛護一草一木,小豬知錯就改;《映雪夜讀》中晉朝孫康愛讀書,但家里很窮,他借用雪光讀書,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還刻苦讀書。
讀書收獲
我很快樂地讀完了這一個個美德故事,收獲很多。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好的'品質。如孝敬父母、拾金不昧、知錯就改、堅持不懈、保護環境等。我要向他們學習。
媽媽的話
從通俗易懂的精彩故事里,得到啟發、獲得教育。對你的成長很有好處,媽媽希望你能堅持下去。多讀書,讀好書。書籍會你帶來無窮的快樂和力量!
【《美德故事》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美德故事作文11-11
中華美德故事03-11
傳統美德故事06-24
家庭美德故事作文05-15
【合集】美德故事作文02-25
(通用)美德故事作文01-27
美德小故事作文07-11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03-12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03-20
班級美德故事作文大全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