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1
《和孩子一起跳舞》一書,作者以書信的形式,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比較高深的理論內容聯系實際,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并且通過真實的案例幫助解決這些問題。生動的例子讓我對此書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每一篇文章中,作者都流露出了快樂又真實的心情,在她看來,和孩子相處是那樣的簡單、自然。
大自然給人一種無盡的力量,成人喜歡大自然,喜歡呼吸新鮮的空氣,喜歡聆聽清脆的鳥叫聲,孩子當然也不例外,對于孩子來說,大自然就是一個大課堂。書中第41封信中也說到,讓孩子在大自然的擁抱中快樂成長。文中一開始就提到“向自然性”,只是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和鋼筋水泥的大都市建筑使我們遠離了大自然,孩子們的“向自然性”都被壓抑著,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們的“向自然性”得到充分的滿足。其實,做到這一點并不難,除了走向大自然以外,我們也將大自然帶回幼兒園了,那就是我們的自然角。其中,種植和飼養是最簡便易行的兩個方法了。先說說種植,種植活動能夠滿足孩子們對探索的需求,他們能夠獲得許多從書上得不到的東西,例如在種植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親自動手、親身感知來了解植物從種子發芽、長葉、開花到結果的過程。
在種植過程中,孩子們還會產生各種疑問,這也為我們提供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好機會,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讓孩子做好種植記錄,把自己的發現、試驗結果和心得體會通過圖畫或文字記錄下來。再來說說飼養,飼養小動物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恒心。讓孩子學習飼養小動物一定要強調孩子的'參與,從領養小動物開始,給小動物取名字,到每天飼養、觀察、照顧,都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參與,老師和家長不要包辦代替,要讓孩子成為自然角的主人。
結合生活實際,我們常會看到這些情況出現:自然角是為設而設,四季常青物較多,因為比較容易照料;孩子的參與率不高,老師包辦的較多等等,其實自然角對于孩子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應該好好利用,為孩子創設一個屬于自己的自然角。
感謝本書給我帶來的啟示,我會繼續品讀,結合生活實際,切切實實的去和孩子們一起跳舞。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2
《和孩子一起跳舞》是旅美教育學者吳放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經歷撰寫的,作者將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簡潔樸素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故事,書信的形式娓娓道來,讀起來倍感親切。讀這本書時,我通常是在繁忙的工作間隙,快速地打開書本,投入地閱讀一兩篇,調節一下緊張的情緒。書中介紹的一些方法,有時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我遇到的一些困惑。文中處處流露出作者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善于傾聽與理解兒童;具有敏銳的專業的眼光,仔細觀察與及時捕捉生活中的小事,通過環境的創設,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這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既有精深的理論素養,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值得我用心去學習與效仿的。
兒童是聰慧能干的。書中講了兩個殘疾兒童的故事,以此來充分說明:每個孩子各有所長。認識有不同能力的兒童,這是多元智能理論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誨。陶先生曾說過:“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孩子身上有巨大的潛能,只要給他們創造機會,孩子的才能就會展現在你面前。
兒童是富于想象的。書中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喬嘉,她每天放學離開幼兒園有一個固定節目,扮演各種角色與母親游戲,通常是小動物,偶爾也會當一兩次其它角色。這在孩子們的生活里隨處可見,除了把自己想象成各種角色外,孩子也會把各種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對象(即泛靈說),孩子還會將一種物品想象成另一種物品,或者做一個動作來代替。正是有豐富的想象,孩子才能順利地游戲,在想象與游戲中,孩子們的身心是愉悅的。
“孩子像太陽,每天把光明帶給我們;孩子像星星般閃耀,顆顆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孩子像花兒朵朵,只要得到足夠的時間、關愛與耐心,他們就會綻放;孩子像濕的水泥,千萬當心你會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無法磨滅的印記……”孩子就是這樣的,需要成人多一些關注,少一些干涉;多一些引導,少一些制止;多一些欣賞,少一些責備,才能長成參天的大樹,成為社會的棟梁。
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保持一顆童心,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也祝愿大家擁有美好的心靈,永葆青春的活力。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相關文章:
享受和孩子一起游戲的幸福的隨筆07-31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說課稿11-02
和爺爺一起作文03-01
《我的雀斑會跳舞》讀后感09-22
教育敘事:好孩子和壞孩子01-17
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08-08
和朋友在一起課件設計05-05
和姑姑一起學炒菜作文11-12
和姑姑們一起游玩作文07-24
我和爸爸在一起作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