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浪潮》讀后感

時間:2022-07-09 22:07:09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第三次浪潮》讀后感范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三次浪潮》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三次浪潮》讀后感范文

  《第三次浪潮》,相信看到這本書名的人都會想看一下,我也不例外,于是就看了看。誰知竟然被深深吸引,漸致入迷。這本書是美國的阿爾溫·托夫勒(Alwin Toffler)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寫的,五百多頁,就這樣每天看一些,也差不多快看完了。

  很久以前看到一句格言: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需要發揮我們自身力量的時候。當時看了后莫名的感動,記了下來。

  雖然這種觀點看起來也很有道理,有時也符合我們的心理體驗。但是,毫無疑問,它與傳統的關于挑戰、困境的看法大相徑庭:一般認為困難等不利條件應該盡量避免,不能避免的時候就該減小其影響的范圍和程度。這樣說來,傳統的觀點也是非常合理的,而且人們一般也是這樣行事的,趨利避害也是人之常情。

  那么,到底哪一方擁有真理呢?抑或各說了一部分?這個問題我有時會想想,不過沒有太合理的解答。當我看了《第三次浪潮》的第21章,“思想領域的大變革”,才得到一個大致的答案。

  傳統的看法,認為系統是靜止的、或者準靜止的,平衡態是其穩定態、最佳態。外界的刺激,對系統的穩定和存在,是一種威脅;它經過系統的響應,能夠漸近的平靜下來最好;如果不能,甚至影響到了系統的穩定和存在,那我們則應該在刺激和系統中引入消極反饋(負反饋),使得系統重新穩定下來。

  可是,科學家從另外一個側面看待這個問題。他們思考:如果引入的是積極反饋,那么外界刺激的波動,又會引發什么事情?研究耗散論的普里高金指出:積極反饋在系統中的存在,會使得外界環境的波動,得到驚人的放大,直到現存均勢被破壞,現存結構被粉碎。而這舊結構解體的過程,往往并不一定伴隨著混亂和崩潰,而常常是建立全新的更高級的結構的過程。他從物理和化學反應中觀察到這類現象,而這不光有純科學的意義,而是具有哲學共性的,也就是所謂的“秩序來自混亂,從波動中建立秩序”。這種意義下的外界刺激(波動),就是機會,產生新結構的機會了!所謂“機遇只光臨有準備的頭腦”,說的也是這樣一個具有了敏感的正反饋特性的人吧。

  綜合起來,前述兩種觀點,適合于兩種不同的條件。對于遠離平衡態,積累了種種信息和資源,具有了相當的正反饋的情形而言,刺激、挑戰就是機會,就是新舊交替的機會。但是對于衡態,或者具有負反饋的,相當穩健的系統而言,刺激和挑戰,是應當努力衰減掉的。這也分別對應我們面對挑戰的兩種態度。準備好了的時候,就歡迎挑戰;還欠缺的時候,別硬撐著,能閃就閃吧。

【《第三次浪潮》讀后感】相關文章:

碎片化浪潮作文05-09

在時代的浪潮中逆流作文03-10

浪潮實習報告四篇09-03

《浪潮之巔》讀后感04-30

《浪潮之巔》讀后感范文03-22

《浪潮之巔》讀后感900字11-04

浪潮之巔讀后感(精選20篇)06-17

浪潮新員工試用期工作總結06-17

關于浪潮之巔的讀書筆記(精選16篇)11-08

第三次科技革命說課稿03-0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最新性爱视频一区二区 | 开心五月激情中文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 在线观看AV网站麻豆 | 亚洲一区小说区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最新自产拍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