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游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游記讀后感1
捧起一本本書,細細品味書中淡淡的香,伴一朵鮮花,或濃或淡,或憂或喜,或悲傷或快樂的味道撲鼻而來,百味千層。花開花落,書聲依舊,無論是漫步在鄉間小路,還是攀登高峰,都別有一番風味。因為有書陪伴著我,我才能學會知識。是書教會了我先苦后甜的道理,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風雨無阻。我貪婪的'讀著書,不就像是一只饑餓的大灰狼闖進白色的羊群里嗎?
我相信大家都看過名著《西游記》,《西游記》塑造了四個主要人物:師傅唐僧、大徒弟孫悟空、二徒弟豬八戒、三徒弟沙和尚。這四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點。唐僧尊敬佛祖、固執,有善心,他幫助齊天大圣改掉了許多壞毛病;大徒弟孫悟空勇敢無畏,除妖降魔,但他常常被師傅誤會,備受辱罵的同時,他也逐漸亮出了自己的特點——屢教不改;二徒弟豬八戒好色、好吃懶做,平日里他常常睡覺,游手好閑,但他是有善心的,在取經途中,他也能做出貢獻;三徒弟沙和尚心地十分善良,對待唐僧十分忠誠,在三徒弟中,唯獨他忠心耿耿。書中描寫了師徒四人克服了九九八十一個磨難,終于取得真經。
我最佩服的人是大徒弟孫悟空。他正直勇敢,在取經途中全靠他一人斬妖除魔,保護唐僧。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中,他用自己的火眼金睛識破白骨精的種種妖術,屢戰白骨精。但還是被師傅誤會、辱罵,他還能忍氣吞聲?墒菐煾堤粕拐`會了他,悟空有口難辯,只好離開了師傅,但最后還是孫悟空機智勇敢地解救了唐僧,消滅了白骨精。這師徒四人歷經千幸萬苦只是為了去大雷音寺取得真經,并沒有什么其他企圖。∧敲吹降资鞘裁醋屘粕麄冇羞@么大的決心呢?讀完《西游記》才讓我懂得了唐僧他們為了取得真經,為了自己的信念,堅持不懈,克服種種困難,永不言敗,這就是成功的動力。
是書讓我們變得聰明;是書讓我們變得懂事;是書讓我們受益匪淺;是書伴我們快樂的成長。
西游記讀后感2
茫茫古國,泱泱華夏。中華民族取經歷史以及傳奇神話之精華全部被吳承恩匯注在《西游記》中。當你翻開《西游記》,仿佛在看一部影片,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躍然而上,演繹了一部從孫悟空出世,到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結識仙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神奇故事。
讀完《西游記》,所有人無不贊美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妙筆生花,以及書中主角齊天大圣——孫悟空追求自由,敢做敢當的自我主義精神。但是,我感嘆的卻是書中副角——默默無聞的沙僧。他雖沒有悟空隨心所欲的心理,也沒有八戒好吃懶做的性格。他只是那位勤勞樸實,那位在茫茫取經路上,一直擔任提著行李的.人。
從這樣一個角色中,我們能感受到的是“腳踏實地”和“任勞任怨”。在現實社會的茫茫人海中,有著無數這樣的人,他們不靠偷盜,不靠搶奪,也不靠小心計來對付別人,只是勤奮努力地工作學習。但是,往往這種人可能會背黑鍋,受連累,成為受害者。不用怕,只要我們不放棄,繼續努力,堅持把事情做下去,相信“皇天不負有心人”,勝利的那些人就會是我們。因為我們不相信,也不掌握命運,但是我們抓住了每一次深造,改變自己的機會,所以成功了。這些與沙僧相似的人,在我心中其實也是英雄,是那平民英雄。不過他們只是像沙僧一樣默默無聞地做出奉獻。例如我們和藹可親的老師,她們付出自己的心血,培養了一個個為祖國爭光的棟梁之才;還有那一位位在工地上,揮灑汗水的建筑工人,一座座從大地上緩緩立起的高大挺拔,堅硬牢固的樓房都出自他們之手;最普見的是那大街,馬路上的清潔工,他們不分晝夜,不怕危險地為我們清理垃圾,給我們創造了一片美好的環境。
同學們,讓我們勤奮努力地學習工作,共同學習沙僧的品質,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一步一步邁向成功,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把國家建設的更加美好,成為一代強國吧。
西游記讀后感3
詼諧有趣的《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古典傳奇神話小說,它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兒童度過童年。從我開始接觸電視,《西游記》就是我看的第一部動畫片。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一提到《西游記》,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四人:誠實善良、一心向佛的唐僧,懶惰滑稽的“呆子”豬八戒,憨厚老實、任勞任怨的沙和尚,每個人物都妙趣橫生,精彩絕倫,栩栩如生。
細心的'你一定會問:“悟空呢?”哈哈,現在我就把悟空請上來:大名鼎鼎的“美猴王”,威名顯赫的“齊天大圣”,是《西游記》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和最崇拜的角色。勇敢機智,武功高強,狹義嫉惡,是悟空的真實寫照。
《西游記》的第六章,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孫悟空大鬧天宮。調皮的悟空偷吃蟠桃,困住七仙女,還偷吃了造酒仙官的玉液瓊漿,把太上老君的九轉金丹偷了個精光。玉皇大帝火冒三丈,便派眾神捉拿悟空。美猴王雄赳赳氣昂昂地率領著群猴迎敵。面對眾神眾將,悟空絲毫不懼,把金箍棒舞得像漫天的流星,快得如飛云掣電,很快,眾神眾將便一個個敗陣而逃。
但是武功高強的悟空最終還是寡不敵眾,被二郎神擒拿歸案。小時候,看到這里,我郁郁寡歡,百思不得其解,悟空竟然也有失敗的時候?他不是齊天大圣嗎?于是爸爸媽媽告訴我,并非人人天生就可以神通廣大,即使是悟空,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錘煉,才能夠練就一身降妖伏魔的好本領。是啊,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是我從《西游記》中學到的道理。
勤勤懇懇的唐僧,告訴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勇往直前,堅持到底,從不言放棄;任勞任怨的沙和尚,告訴我為人處世要踏實穩重,勇挑重擔;即使是好吃懶惰的八戒,他樂觀的心態,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的。
感謝陪伴我成長的《西游記》,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堅定更踏實更快樂!
西游記讀后感4
《西游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清代學者首先提出《西游記》的作者是明代吳承恩,本書與《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并稱為“四大名著”講述的是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一行四人一馬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危機,如:黑風怪搶袈裟、三借芭蕉扇、智斗金角大王、勇斗三妖魔等等……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龍馬獲得真身,被封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書中有著許許多多的人物,如: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和尚,以及許許多多各顯神通的神仙妖魔。
這本書,它就像普普通通的咖啡,苦中帶著甜,你仔細品味,就能體會到它的滋味。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滅法國妙計治昏君,講的是一個國家,一個和尚謠諑誣謗這個國家的和尚,于是,國王發誓要殺一萬個和尚,恰逢唐僧一行人途經滅法國,國王已經殺了九千九百九十六個和尚了,還要殺四個和尚,孫悟空乘豬八戒幾人不注意時,帶了許多的'剃匠去皇宮把皇宮里的人全都剃成光頭,國王以為是他殺害和尚,才有如此下場,國王找到了唐憎一行人,國王想拜他們為師,孫悟空說只有把“滅法國”改為欽法國我才能收你為徒弟。
在《西游記》中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我覺得孫悟空的優點有他曾大鬧天宮,有志謀有情有義,敢作敢當,法術高強。
在五莊觀,偷吃了大仙的人參果,大仙要炸孫悟空,一開始,孫悟空施展了法術讓石獅子替他代過,自己卻逃了,大仙又要炸唐憎,孫悟空坐不住,勇敢地承擔了責任。說完,他便騰云駕霧去找觀音普薩,最終觀音普薩拿楊枝甘露救活了人參樹。
讀完這本書,我從孫悟空不遠萬里去取經中悟到了一個道理:只要付出勞動,才會收獲理想的結果。
而作為小學生的我們,也應該學習孫悟空的品格,堅持不懈,勇于攀登。
有勇有謀,做自己的英雄。
西游記讀后感5
在書店閑逛時,視線中突然出現一本裝幀精美、古香古色的書——《西游記》。翻開書頁,前言里寫著:其中蘊含的不僅僅是一個個降妖除魔的故事,一位為除暴安良的英雄好漢,更是包括了中國數千年形成的東方文化精髓。我瞬間就被吸引住了,不自覺地翻開了書,認真地閱讀起來……
書中講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唐僧為普度眾生西天取經,路上他收了豬八戒,沙僧和孫悟空為徒弟,他們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上降妖除魔,救助百姓,最終抵達西天,成功取到了真經。
書中深深打動我的是唐僧一行人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只是他們師徒歷經十七年,徒步走了十萬八千里才到達西天,還有他們團結一心共同闖過了八十一難。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路過火焰山時,孫悟空找了鐵扇公主兩次,使勁渾身解數都沒有借到真扇子。就在我也失去信心,認為他們過不去時,他們卻毫不氣餒,另辟蹊徑,假扮成牛魔王成功借到了扇子,甚至還把鐵扇公主給降服了。讀到這,我不禁拍手稱贊,我被他們面對困難鍥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動。這也啟發了我:無論怎樣,堅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希望。我們不能遇到困難就放棄,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唯有堅持才能勝利。
《西游記》的精神也深刻影響了我,每當我想放棄時,它就如黑暗中的一絲光,給我堅持的力量。有一次和爸爸晨跑時,精疲力竭的我雙腿如灌鉛般沉重,正當我處于放棄的`邊緣,一不留神,還差點被石子絆了一跤。運氣也太差了吧!我真的一點也不想跑了,要不放棄吧!我在心里勸服著自己。可這時我想起了唐僧師徒歷經八十一難西天取經的精神,他們風餐露宿,食不果腹,好幾次還差點失去了生命,但他們從不動搖,憑借頑強的毅力堅持下來,而我只是早起鍛煉,難道這樣就要放棄了嗎?頓時我就有了堅持的動力,于是我咬了咬牙,再次邁開腿跑了起來。
堅持就是勝利,愿這種美好的精神能傳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西游記讀后感6
小時候看《西游記》,看的都是電視版的,看得津津樂道。唯一的觀后感也不過就是這個調皮,那個懶惰之類的。現在看原著,又別有一番滋味。
孫悟空給人第一印象就是調皮、可愛、不服天命。說到這里,肯定有人會說:“你說他調皮可愛我們沒話說,哪來的不服天命?”其實西游記在前幾個故事就說了“幽冥界中盡除名”,不就是典范嗎?生死簿內所有猴都被他給銷掉了。還有那大鬧天宮。大鬧天宮的源頭不正是因為不服天命嗎?從整本書中得知,孫悟空遇事不慌,能夠勇敢面對現實。就像一個正面情緒。
而豬八戒呢,他就和孫悟空截然不同了。調戲嫦娥,才被貶下凡間。當遇到困難時,不能夠勇敢面對現實,而是選擇逃避。和孫悟空相比,他卻是個負面情緒。
還有沙僧,和前兩個相比,他就顯得有些渺小了。遇到妖怪,雖不會逃避,但卻屢戰屢敗。但他又不同于孫悟空和豬八戒。孫悟空未免有些自傲,對太多禮節充滿極度蔑視;八戒又太好吃懶做了,遇到點事就總想著散伙。沙僧就恰到好處,沒有孫悟空的高傲和豬八戒的逃避。所以沙僧總擔著勸架的'擔子,對于前兩個,沙僧就倆字——“平衡”。
我們人心里就像有一個稱,一邊是正面情緒,一邊是負面情緒。當其中一個不平衡時,就需要“沙僧”來勸架。
在這四人的取經之路中,我認為孫悟空的成長最大。因為他學會了什么叫責任,怎樣去承擔責任。
在取經前,他和猴們整天吃吃喝喝,從不想任何事,就是一群孩子,整天嬉戲,不需要想任何事。
可取經途中,唐僧曾趕過他,可他卻不愿回去,這時他已經知道了要承擔起責任。孫悟空回花果山后,八戒求他回去,他答應他的猴孫們取完經后還會回來?伤詈蠡貋砹藛?沒有。因為他已經長大了。不能一直待在那依山傍水的花果山里。
就像我們人一樣,人總有長大的那一天,總要學會承擔責任。
《西游記》在帶給我歡笑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太多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需要你認真品讀。
西游記讀后感7
《西游記》,被許多人認為是一部有趣的小說,也有偉人對它的許多評價,但在這輕松、幽默的文字下,也透著對社會的種種批判。
也許很多人都知道,當時吳承恩所處的社會非常黑暗,也是這種的社會,使他著成了這本名作。
《西游記》在演猴王出世后,他是因向往自由,沖破束縛而違反了所謂的天規,就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這就是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們的一種壓迫,束縛,沒有自由。
在師徒一路西天取經,孫悟空也在一路上克服了虛的妖魔鬼怪,而我們當回頭細想時,就會發現,每次在孫悟空打敗了妖怪正在準備把它打死時,就會有一些神仙出來制止。
如在朱紫國在孫悟空得知朱紫國皇后被妖怪捉去后,與妖怪打殺,最后它在被孫悟空打得現出原形時,觀音菩薩卻又來制止了,告訴孫悟空說也是菩薩的坐騎,讓悟空饒了它,并且說它是為了讓朱紫國國王消災的,于是,孫悟空只得放手,讓菩薩帶它離開,也就拋下別的事情不管,而金毛獅還過得像之前那樣自在。
并且在《西游記》中,吳承恩筆下菩薩、玉皇大帝等一些高高在上的神,也有著一副丑陋的嘴臉。
在孫悟空他們途徑鳳仙郡干旱之極,百姓困苦不堪,在孫悟空問過真相后,得到的結果是因他們的郡候惹怒了玉帝,至此讓此郡三年干旱,這只是一件小事,玉帝卻使鳳仙郡三分之二的百姓都死于了旱災,這就是神仙的做法。因一些小時而可以隨便不顧他人,是不是像極了當時社會的官員?
再來說一說同樣身為領袖任務的唐僧,他雖然正直、善良。但同時也不分善惡,容易聽取他人的讒言,每次孫悟空打死妖怪,他都不分青紅皂白地念“緊箍咒”來懲罰孫悟空,可憐孫悟空還像各忠實的大臣,不怕迫害。
《西游記》這部小說,可算一部巔峰之作,它人物描寫細致,栩栩如生,也巧妙地批判了社會的`種種罪行,又不失那種幽默輕松地語言,可以說它為一部揭露社會的小說,但又是一部“童心之作”,《西游記》伴隨著我們的一生,給予我們知識和成長,它是吳承恩感悟的鞥這里,也是對社會的一種反映,就像小說中的種種人物,即使過了幾百年,它依然不毀。
西游記讀后感8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天地從茲清濁辨。
負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這是《西游記》中留下的千古名句,如今,再品佳句,真是回味無窮。
《西游記》中妙詞佳句連連,好詩精段窮出。如今我再賞名著,真可謂是受益匪淺。
書中講述了陳江流自幼出家,后成得道高僧,又奉觀音之命,前往西天極樂世界拜佛求經。途中共遇九九八十一難,又收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方才到得西天,取回真經三藏。
我從書中得知了:只要堅持不懈再加上有勇有謀方能逢兇化吉,排除萬難,取得成功。而我恰恰做不到堅持不懈。
有一次,數學老師提前布置了回家作業,同學們躲在教室中認真地做作業。很快大家就做完了作業,紛紛出去玩了。只有我和少數同學還在教室中,此時的'我正被一道并不十分難的題目困擾著。我看見外面那些正在玩的同學們。便心想:“既然是回家作業顧名思義當然是回家做的作業!本o接著,我就把作業往課桌里一塞,就出去玩了。
光陰似箭,轉眼間我就放學回到家中了,當我再翻開作業本時,我又小聲嘟囔了起來:“經過一天的學習大腦已經累了,還是明天早上,等思路清楚些再做吧!”
第二天早上,我一覺睡醒以后發現,要遲到了,馬上洗漱穿戴,抓起書包就跑,那作業只得到學校中抄了一下,結果還是不會,我懊悔不已。
如果那天我再多想一會兒,說不定就做出來了呢!
從此,我懂得了要堅持不懈!
之后,我再也不會放棄任何一道題,哪怕不會,也會去問老師。
那~你們懂了嗎??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天地從茲清濁辨。
負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陸云皓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太倉市第一中學
西游記讀后感9
《西游記》--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中國文學的經典,在西游記中有許多故事是家喻戶曉,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莫非不過《三打白骨精》了。
這個故事我已經讀了很多遍了。它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過程中遇到了白骨精,這妖精先是變成了一個少女,來個唐僧送齋,被悟空識破,一棒打走,那妖怪不死心,變成一個老婦人,假裝找女兒,又被識破,第三次變成一個老公公,使了個離間計,使師徒二人分開,再把唐僧抓走,最后悟空找到了師父,打死了白骨精。
白骨精是唐僧西天取經路上的為數不多的一個女妖精,她十分狡猾,知道唐僧有菩薩心腸,利用這一點,在前兩次扔下假身,實際上是自己逃走,目的是為了讓唐僧誤認為悟空殺了人,是取經的`大忌,讓悟空回到花果山,抓走唐僧。
白骨精在整個抓唐僧的過程中,用的最好的就是那一計離間計。在這個世界上,離間計經常發生。在美國,從前有一對兄弟開了一家餐館,餐館生意興隆,兄弟兩人的感情也很好,但有一天,收銀機里少了一筆錢,哥哥發現了,以為是弟弟拿的,于是找弟弟要錢,而弟弟卻認為是哥哥自己拿的,便吵了起來,兄弟倆反目成仇,在他們 開的餐廳中間起了一堵墻,以后只要一見面,就吵個不停,甚至大打出手……
其實兄弟倆誰也沒有拿錢,錢是一個小偷拿的,無形之中就使了個離間計,但小偷最后又悄悄把錢放了回去,兄弟二人又和好了
這則發生在美國的故事和《三打白骨精》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的地方,不同在于白骨精主動使出離間計,而小偷是無意間的,但它們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唐僧被抓走,差點被吃掉,又或者兄弟倆反目成仇。
其實,無論是兄弟情還是師徒情,都非常重要,不可因為一個小計謀而支離破碎,人與人之間需要多一點信任,這樣關系才會變得越來越密切,才會成為一種打不垮的信念。
西游記讀后感10
為了響應讀書活動,這個寒假我又把《西游記》重溫了一遍。四大名著中《西游記》是我最最喜愛的書,百看不厭。
《西游記》主要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一路上他們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千辛萬苦終于上得西天,取得真經。每次讀完西游記我都不禁對唐僧的嚴守戒律、固執執著,孫悟空的桀驁不馴、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憨厚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勞任怨感悟頗深。而感觸最深,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孫悟空,他在我心中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孫悟空法術高超,愛憎分明,有勇有謀。取經路上每當唐僧遇到困難和危險的`時候都是他保護著唐僧。他雖桀驁不遜但是卻忠于師傅,他敢于跟妖魔鬼怪,強權惡勢力們做斗爭,利用自己的足智多謀一次又一次的保護著唐僧保護著大家。當面對師傅的誤解和驅趕時,他并沒有記恨自己的師傅,而且更加盡心盡力的保護著師傅。
而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孫悟空,我們會發現,初出茅廬的孫悟空并沒有那么的神通廣大,他只是一個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石猴子。他無法無天,毫無章法,胡作非為,到處惹禍闖禍,偷吃蟠桃,大鬧天宮,后來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500年。而后他遇到了師傅唐僧,他每天只能跟著師傅和師兄念著自己不喜歡的經文,但他從未說過放棄,因為他知道總有一天師傅會將真本領傳授給他,經過漫長的耐心等待和學習,他學會了“七十二變”。最后他歷經磨煉終于變成了真正的“齊天大圣”。
今天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不僅要學習孫悟空的聰明和勇敢,更應該學習他的頑強意志,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我們應該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一步一個腳印,努力付出,不斷學習,歷經磨煉,才能真正的取得成功。而唐僧師徒四人這種執著堅持,不畏艱難,鍥而不舍的精神何嘗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應該像他們一樣不輕言放棄,勇往直前,堅持不懈,克服困難。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我們要明白接受的磨練越多,獲得的經驗也就越多,離成功的大門也就越近。
西游記讀后感11
談到《西游記》,大多數人都會先想到有著通天本領、敢大鬧天空的孫悟空,繼而是身體強壯、長相可愛的八戒,最后是只會做好人、深知佛理的唐僧。幾乎是沒有人會感覺到他的存在——沙和尚悟凈。
其實,我曾經也是不太在意他的,誰讓導演總是將在前線殺敵的機會都給了悟空和八戒,而悟凈卻永遠只有喊“救命”的份呢!熒幕上的他就是個懦弱的'人。
可今年暑假,我突然心血來潮地翻出名著《西游記》,準備看看原汁原味的西行究竟是怎樣的,沙僧是否真的如此沒有存在感。
終于,悟凈的形象開始在我腦海中清晰起來……
他勤勞。西行奔波的路上,他永遠是尾隨其后。因肩上重重的行李走得有些慢,卻從未停止過。他從不會像大師兄那樣亂用法術,以減輕自己的負擔,也絕不會像二師兄那樣動不動就喊苦,耍小聰明。他的抱怨聲從未存在過,真實存在的只有他一次又一次踩過青草,踏過沙礫,碾過冰雪的腳步聲。
悟空好比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良駒,世人無不惜無不愛,八戒就像體型碩大的黃牛,也能幫你干許多重活粗活。而沙僧則是沙漠里的一頭駱駝,他沒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可以穿越千里馬望而生畏的沙漠;他沒有黃牛的力氣,但黃?偸浅粤怂懔嗽俑。而駱駝卻即使幾天滴水未進,仍可以踏著穩健的步伐,馱著貨物,頂著驕陽穿過沙漠。
他是重情重義的,面對大師兄的慪氣離開,他雖明白西行的路上亦會更危險,更艱難,可他從未說過放棄,也從未放下過肩上的擔子,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他只是忠誠的守候在一旁,不離不棄。即使是面對師傅被妖怪抓了去,大師兄在一旁無計可施,二師兄說著喪氣話收拾行李打算回高老莊的場景,他也絕不會氣餒,而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營救師傅,哪怕粉身碎骨。
沙僧的人生的確無趣,擔子似乎是他唯一的伴侶?杉偈箾]有他,誰能將這擔子挑出十萬八千里,而且毫無怨言?沒有他,誰能保證悟空能心無旁騖地使出那些通天的本領,八戒能踏踏實實地過上多彩的生活?沒有他,誰能保證西行的路能順順當當地一走到底?
生活中像悟凈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不嘩眾取寵,只是本本分分地做著那個最真實、也是最應當做的自己。
生命,需要徹悟一份清靜。
西游記讀后感12
“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真假美猴王”······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都來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這部書曾被改編為多個版本的電視劇,也被多個電視臺反復播放過許多遍,然而,從小時到現在,我認識他的忠實粉絲。如今上了初中,在必讀書目中我又找到了它的身影,于是我便在書籍中重溫著一個個經典的故事、驚心的情節,這一遍過后我感受到文字表達的精巧與準確往往是視覺上感受不到的。而作者那刻畫人物的深厚功底與奇妙的'想象更是讓我贊嘆不已。
其中的奧妙在于以人性為主,靈異性、動物性都附著于人性之上,融合于人性之中。其中最成功的當要數孫悟空和豬八戒了。孫悟空的表層特征是猴性——輕捷、輕敏、急躁、活潑可愛,······又有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十萬八千里,金箍棒任意伸縮,毫毛可布萬千猴陣,都為之向往;但是,孫悟空最值得我們欣賞的還是他的精神方面。
首先,它具有不怕任何困難、總是樂觀向上的精神一定是我們不可否認的,這些在細節都是可以看出的;罷官后應對十萬天兵天將的沉著、師傅屢次被捉走后的淡定、理智,這些事件中其他人物神態、心理和動作的襯托都使得他的這一性格更加深入人心。其次,他的忠心耿耿也是令人敬佩的——在被唐僧誤會后,雖然表面上與師傅的關系已經決裂了,可是一次次良心的驅使,都讓他冰釋前嫌,再次與師傅重歸于好,這便是另一個方面。再就是在名利與美女的誘惑下,他不為所動,只一心保唐僧西天取經,相比之下,豬八戒的貪婪、意志不堅就成為了書中不可缺少的歡樂元素。
再說唐僧,他給予人們的形象是沒有主見,說話啰嗦,其實,這個人物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一心一意地要到西天“拜佛求經”這種堅定是一刻都沒有改變過的;他也十分的善良——這是個優點也是個缺點。
“有缺點也有優點”這便是吳承恩在人物性格描寫上的一個小的處理;把動物徹底擬人化,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創新。通過這兩點,我們可以看出全書在規劃情節時還在人物的刻畫上花了許多功夫。因為這兩點,誕下了我筆下的這篇文章。
愿這本書永被世人傳頌!
西游記讀后感13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一部杰作。內容講述的是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給了人們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們看了之后,便喜歡上了這本書。
孫悟空是《西游記》中第一主人公,是一個了不起的英雄。他一身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一路保護唐僧,降妖伏魔,一次次將師傅救出來,但唐僧看不清事實,經常責怪悟空殺妖。他對師傅的忠心,經歷八十一難,終于修得正果。
豬八戒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因為他雖然好吃懶做,但卻是孫悟空的左膀,他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但對師傅也很忠誠。所以讓讀者不但覺得討厭它,還覺得它有可愛之處。
沙僧不像孫悟空那么機智,也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做,他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
《西游記》有著一百回。而我最喜歡的是《大鬧天宮》。
在《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自稱“齊天大圣”。他在得到“如意金箍棒”后,玉帝請悟空管理蟠桃園。悟空偷吃了蟠桃,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郞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后悟空被捉。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很多天后依然毫發無損,還在天宮大打出手。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西游記》除了本身引人入勝的'情節外,還包含了許多道理和啟示比如唐僧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有時不聽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遇到麻煩要動腦筋,不能不聽別人的意見。
再比如豬八戒,看起來沒什么用,但在關鍵時刻也能力挽狂瀾。沙僧和白龍馬使我明白了,他們倆是默默在那奉獻的,也許沒多大能力,但還是可以保護到師傅的。
這些《西游記》的啟示是終身受益的,也讓我明白了讀好書,讀名著的重要性。
西游記讀后感14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我們的喜愛,那就是《西游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傊瑤熗剿娜嗣咳硕加虚L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蔽覀儜搶W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西游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
西游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筑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游記》藝術宮殿。但我認為,《西游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一切稱兇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動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一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蕩社會丑惡現象和丑惡勢力的強烈愿望,也是《西游記》民主性精華之所在。
《西游記》的.語言生動流利,尤其是人物對話,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表現了一種幽默詼諧的藝術情趣。吳承恩善于提煉人民生活中的口語,吸收它的新鮮有力的詞匯,利用它的富有變化的句法,加工成為一種優美的文學語言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驗槲胰プ隽,而且堅持到了最后。
西游記讀后感15
利用雙休日,我第四次閱讀了《西游記》,孫悟空漸漸地成為我最崇拜的人物之一。
孫悟空嫉惡如仇、懲惡揚善的品質深深地吸引了我。他降妖除魔的動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人間百姓的關愛,并不僅僅因為妖怪想吃唐僧肉,阻礙了取經的道路。他上天入地,三借芭蕉扇,撲滅了火焰山的千年神火,其目的'之一就是要讓當地百姓能夠“布谷收割”,用“五谷養生”。雖然他降魔伏妖是為取經道路掃除障礙,但“為民除害”的意圖也表現得非常突出。為此,他與唐僧相反,一聽說有妖怪,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先斬為快。正如八戒所說:“聽見說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沒這般親熱!”生動地表現了他要“掃除一切害人蟲”的美好愿望。
孫悟空堅韌不拔、頑強樂觀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面對取經路上的重重困難,孫悟空的表現不同唐僧和八戒。唐僧在危急情況下,不是嚇得渾身癱軟,就是愁得淚眼汪汪,甚至“坐不穩馬鞍,翻身跌下馬來”,顯得懦弱無能。豬八戒動不動就要散伙、分行李,對事業缺乏信心和恒心。孫悟空卻截然不同,為了消滅白骨精,雖然吃了緊箍咒的苦頭,但仍堅持把它打死。獅陀山上,他誤入“陰陽二氣瓶”差點送了性命,但仍然咬著牙忍著痛繼續頑強戰斗。
雖然孫悟空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書中虛幻的內容也是不存在的,但我還是相信世界上有這么一個嫉惡如仇,機智勇敢的孫悟空,也許他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指導教師點評:小作者能通過反復閱讀《西游記》,準確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實質。文章語言簡練,結構嚴謹,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概括人物特點,且能恰當引用文中原話加以應證。尤為可貴的是小作者能將神話中的人物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充分表達了小作者對正義人間的憧憬,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實現生活的熱愛之情。
【西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西游記讀后感西游記勵志讀后感12-12
西游記讀后感讀《西游記》讀后感09-19
西游記優秀讀后感《西游記》優秀讀后感04-17
名著西游記的讀后感 《西游記》名著讀后感12-22
西游記的讀后感范文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10-18
關于西游記的讀后感 關于西游記的讀后感悟03-31
西游記讀后感-讀名著西游記有感-讀后感06-18
西游記讀后感范文關于西游記讀后感的例文12-16
西游記讀后感作文《西游記》讀后感優秀作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