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學記讀后感(精選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禮記學記讀后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禮記學記讀后感1
《禮記﹒學記》道:“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學矣。”意思是說,老師要學會根據(jù)一個孩子的家庭職業(yè)背景,找到這個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啟發(fā)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許可以從他的家庭關(guān)系里面父母的職業(yè)找到突破口。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時工作比較忙,家里還有一個小弟弟,家人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媽媽性格比較急躁,平時對待孩子的批評和指責多于鼓勵和贊賞,于是,他做出種種出格的行為,這些多是為了獲得別人更多的關(guān)注。
根據(jù)這個孩子的個性,我想先從他的紀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這個方面改進,獲得認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進步就不是問題了。
9月下旬,我在班會課上鄭重任命他為紀律委員,強調(diào)職責同時提醒他,作為紀律委員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紀律,文明用語,上課認真,按質(zhì)按量完成作業(yè)等等,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態(tài),保證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紀律委員。
任命之后沒過幾天就是國慶假期,假期之后學堂孩子們?nèi)S山游學,我特別與陪伴游學的老師們交流,留意并適當引導這個孩子的言行舉止。
游學回來,我和所有的老師都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已經(jīng)明顯沒有以前那么愛說臟話了,偶爾會有一兩次,但只要老師稍微提醒,他馬上就會主動認錯。一天天過去了,我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不說不合適的語言了,上課坐姿也特別端正,各科作業(yè)和課堂反饋都有很大進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會課上,我當眾贊賞了這個孩子,并獎勵給一本課外書。他特別開心,也許很少真正獲得過正面的鼓勵,并且被作為榜樣效仿,他的自信度和個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來了,心結(jié)打開了,他變得越來越自信,并愿意學習和積極幫助他人,在接下來的全校一日禮儀學習評比中被評為優(yōu)秀。
除此之外,班級衛(wèi)生每次輪到他打掃的時候已經(jīng)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個人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不僅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黑板擦得一塵不染,窗戶干凈明亮,而且主動細心地將桌椅下面、教室的門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掃得特別干凈整潔。
我又利用班會課贊賞他,并且激勵他:“老師覺得你不僅可以在清潔衛(wèi)生方面做榜樣,還可以在學業(yè)方面做得更好。比如,你的英文單詞聽寫和閱讀,只要你花精力,你也一定會做得更好的,老師相信你,加油!”
我在單詞聽寫測試的前一天特別提醒他:“明天聽寫好好準備,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進步的!”第二天測試中,10個單詞聽寫他居然對了6個,在自然拼讀課上,如果學了20個詞,我不引導,他居然也能自己試著拼出10個以上,如果我給一些幫助,他能夠全部拼讀出來,我真的特別感動。
現(xiàn)在這個孩子每天都有進步和變化,這讓我找到了作為老師的成就感。我特別感謝學堂帶給我們的《禮記﹒學記》的研修,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領(lǐng)悟。
我深深體會到,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著無限潛能的,作為老師需要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特質(zhì)并適時引導和鼓勵;一個孩子只有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才能保持對大千世界濃厚的探索興趣,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好好善護孩子們最本真的東西。
禮記學記讀后感2
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于數(shù)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yè),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呻,朗讀。占,音(chān),同“覘”,注視。畢,竹簡,這里指書。“呻其占畢”意為“盯著課文大聲朗誦”。訊,告知,告誡。“多其訊言”意為“一味地灌輸”。
及,急迫。數(shù),音(shuò),多次。“及于數(shù)進而不顧其安”意為“一味趕進度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悖,違背教學原則。佛,音(fú),佛戾,違背,違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說教師在施教中違背教學規(guī)律,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實際。
隱,痛惡。疾,怨恨。“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于教師教學不當,使學生痛惡自己的學業(yè),并怨恨自己的老師。
刑,成功。
這一段列述教學上的種種失誤,對于今天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警示。
失誤一,教學形式單一,死記硬背,滿堂灌,使學生不能自主學習,缺少獨立思考,不能融會貫通。
失誤二,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不研究學生的學情,不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不能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失誤三,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畏懼,不能從學習中體驗收獲和快樂,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厭師情緒。
《學記》很早就注意到教學中的弊端,并明確提出警示,但是,時至今日,這種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現(xiàn)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2008年12月我們在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chǔ)上,實地參觀了杜郎口中學,并根據(jù)我校實際,實行了“新課堂”。新課堂的宗旨是:教學就是“教學生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激勵者、評價者;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最大進步。如今,新課堂思想已經(jīng)深入人心,新課堂已開出燦爛的花朵,并結(jié)出豐碩的成果。
禮記學記讀后感3
《禮記·學記》中的內(nèi)容是如此寬泛,論述了教與學過程中的諸多內(nèi)容,讀之受益匪淺,古今許多思想原來都源于此。
《學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曰敩學半。”人們總是說學無止境,人生有限而知識是無限的,學的越多反而越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無窮。大千世界有無窮的奧秘擁有的知識越多好奇心就會越強,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自我勉勵,發(fā)憤圖強。老師教與學生學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老師在教導學生時,亦能從中有所收獲,得到新的體驗和感知,正如孔子曾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故老師教的過程也是自我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古人是如此的高明,在社會發(fā)展很落后的古代,已提出了類似于今天我們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的教育策略,不得不令人嘆服。而反觀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模式:填鴨式教育仍普遍存在,經(jīng)過了幾千年的發(fā)展,我們的教育模式非但沒有進步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值得很多人深思。時至今日,人們才領(lǐng)悟到教育的弊端,開始提倡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推動個性的發(fā)展。讀了《學記》之后,在想現(xiàn)在提倡的教育政策,有種返璞歸,向原始回歸的感覺。
如果真如《學記》中提出的那樣老師嚴格而不壓抑,使學生能夠自由發(fā)展,只加以啟發(fā)而不必全部說出,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將會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
禮記學記讀后感4
那天,我讀了《禮記·學記》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這樣的兩句話:“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意思是: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學業(yè)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地鉆研。
這是關(guān)于教與學關(guān)系的精辟論述!確實如此,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聞,學識是如何的淺薄。從而激發(fā)自己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下去……而在教授學生知識時,自己也能從教中感到一些新的困惑,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從而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有的教師確實是能做到細心鉆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地研習教育教學理論,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真正坐到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當然,像這樣的教師,他們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教學成績是優(yōu)秀的。他們更能為學生做出學習的榜樣,給學生好的影響。他們自身不斷地成長,也能引領(lǐng)其他教師的成長,更是一個學校成長的中堅力量!他們會受到家長和學生的敬重,也會受到社會的贊譽。像這樣的老師,真的是無愧為“人民教師”的神圣而光榮的稱號!
但是,也有一些人卻做得遠遠不夠……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我們對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真的不應該滿足。要知道,時代是迅速發(fā)展的,知識也是不斷地更新的。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一個儲存知識的容器,那么不去補充新的知識,就會造成知識枯竭,思維凝滯。漸漸地,更會逝去工作的激情與職業(yè)的幸福感。那也只能是混天熬晌、百無聊賴地等待著退休,這其實是很悲哀的事情。因為,工作期間才是人一生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階段。如果連工作期間,都是那樣消極怠慢,那也只能說,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毫無意義的、失敗的。
作為教師,在如今的信息時代,需要學習的方面真是太多啦!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信息技術(shù)……并且,這些還會隨著時代不斷地更新?lián)Q代、充盈完善。如果我們不去學習新的教學技能,又如何去教成長在網(wǎng)絡時代的孩子們。作為他們的老師,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還固守著原來的老傳統(tǒng)、老觀念,那真是要被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無情地淘汰掉……對于新生的事物,我們真的不能再持不屑的態(tài)度,再懷有觀望、消極的心理。這樣做的后果,那只能是誤人子弟!要知道,作為教師,誤人子弟是一件多么后怕的事情!因為教書不像種莊稼,一季沒有用心管理,沒有好的收成,那也只是誤了一季。而對于一屆學生來說,如果恰好遇到了不負責任、知識貧瘠的老師,那真的是很不幸的事情!因為,在知識的銜接上,如果出現(xiàn)了斷裂,就不容易去彌補……可見,一個不學無術(shù)的老師,給學生造成了多么大的嚴重后果!
任何一位教師,都需要后天的成長學習。在實際的教學中,都要不斷地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反思自己的課堂還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去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稱職的教師。
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就要對學生負責,對祖國的明天負責!
禮記學記讀后感5
課堂練習,試卷中“名篇名句”題涉及到《禮記·學記》的一個句子:“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許多同學沒有寫上。再聯(lián)系以前試卷中出現(xiàn)過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等句子,我感到是時候集中學習《學記》了,于是我整理有關(guān)資料,為同學們印發(fā)了《學記》全篇,并把它作為課文來研讀。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文章,是我國古代比較早和比較系統(tǒng)的教育專論。它以精煉的語言、生動的比喻,系統(tǒng)而全面地闡述了我國古代教育的作用、教育制度、教學原則和方法等問題,對于今天的教育教學有很深刻的啟發(fā)意義。
在課堂學習中,我們除了完成詞句理解外,有意展開思考有關(guān)教育的問題,產(chǎn)生了不少感想,我們分幾個部分來談。
今天我們先看開篇兩段:
發(fā)慮憲,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這兩段談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其中“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和“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是關(guān)鍵句,它站在治理國家、管理和教化百姓的高度來談論教育的重要意義,實在是了不起的思想。
于是我們不禁需要反思我們現(xiàn)在教育的問題。
第一,我們對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我們僅僅把教育當成培養(yǎng)人才的途徑,當作為經(jīng)濟服務的手段,而忽視了教育和受教育過程本身就是目的。
第二,我們現(xiàn)在許多地方的中學教育已經(jīng)徹底淪為“應試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升學和就業(yè),教育的過程就只剩下了做題和考試。
我們過于強調(diào)教育的功利性,重視教育的短線作用,而對于教育“培養(yǎng)健全的人”“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公民”等則大大淡化甚至排斥掉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不是進步了,而是退步了。
【禮記學記讀后感(精選5篇)】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08-13
《詩經(jīng)》和《禮記》讀后感范文08-13
禮記原文12-15
《禮記·禮器》原文01-22
禮記禮器原文12-15
禮記月令原文12-15
《禮記·月令》原文12-15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12-15
禮記之奔喪原文12-15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