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讀后感(通用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維導圖》讀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維導圖》讀后感1
這個假期除了閱讀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外,還讀了學校假前贈送的一本勵志書——《思維導圖》。說心里話,勵志方面的書籍有點不適合我這個年齡段的人讀了,為什么呢?人到中年,經歷過太多的波折,雖說不上近乎麻木,卻也斗志漸退。我不是樂天派,更不是悲觀者,只想盡力活好當下,如何讓當下的生活更有意義是我不斷思考并踐行之的。讀完這本《思維導圖》,發覺它與以往的勵志書稍有不同,有些章節能給我們很大啟發。下面,對閱讀之感觸做以簡單梳理。
《思維導圖》是英國的東尼.博贊所寫,整本書緊密圍繞“思維”展開論述,共有八個章節。第一章揭開“思維導圖”的神秘面紗,講了如何繪制;第二章與認識大腦有關,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第三章關注了記憶力;第四章、第五章都與發散思維有關;第六章、第八章重點講了思維的導圖的妙用;第七章談及閱讀。全書除了語言平實外,配有多幅思維導圖,方便閱讀者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
我最感興趣的是與大腦有關的部分,即第二章。雖然題目是《由思維導圖引發的思維風暴》,但此章主要圍繞“大腦”的結構、功用及保養展開,所談及的腦科學知識極少。一直想買一套腦科學系列的叢書,即《腦科學與教育譯叢(共9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但始終沒有買到,無奈,閱讀了其中一本電子版的《腦與學習》,很受啟發。在這本《思維導圖》中,著者提出的幾個問題很有思考價值,即“你了解自己的大腦嗎?”、“你認為自己的大腦潛力都發揮出來了嗎?”、“你常常認為自己很笨嗎?”。其實,深入地思考一下,我們就會發覺人活于世上認識自己最重要,而認識自己應該有必要了解大腦,作為教師,了解了大腦的構造和機能更有利于科學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書中關于腦的組成,繪制了思維導圖,只覺看起來很有趣吧,
在作者的論述中,我們能夠明顯覺察到他對“右腦”偏愛,如“右腦具有創造性活動的本領”,“發揮右腦記憶功能的最好工具便是思維導圖”等。其實,關于大腦的功用,在腦科學叢書中一定能找打更科學的答案。作者談大腦的保護與保養時圖文結合,詳細且全面,我們可以參考和借鑒。
讀完此書,恰值女兒的二胡要考十級了,于是,和小家伙一起嘗試繪制腦圖,閉上眼睛,腦海中就呈現出一幅骨骼清晰的框架,思維導圖的確能讓人對各個目標把握更全面、更具體,因為色彩斑斕,所以便于記憶,但是,運用彩筆繪制腦圖也需要一番工夫,凡事皆需練習才能得心應手!
《思維導圖》讀后感2
無意中在公司的書柜中翻到了這本書《思維導圖》聽著好有感覺,第一眼僅僅是上面的圖吸引了我,因為我看不懂,人總是對自己不懂的事物感興趣,于是我開始了自己的大腦之旅。
《思維導圖》可以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清晰的讓你看到自己的思維方式。
全書的講解非常的細致全面,而且針對性的做了很多練習,以加強讀者的使用習慣,作者的確用了很多心思。
一開始我試著去嘗試畫思維導圖,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反復去看這本書,再次去畫思維圖的過程中,發現思維導圖除了能夠幫助記憶,理清思路外,還有平復情緒的作用,因為在寫、畫的過程中,人會變得很專注,忘記一些令自己不開心,不舒服的部分,專注于當下,我覺得這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心態,可以去面對生活或者工作中出現的任何事情。
最后給大家交流一下心得,其實思維書一邊讀一邊實踐會比讀后實踐來的好一點,這樣整體可以跟上書的節奏,如果讀的太快的話就猶如豬八戒吞人生果,而且必須還要反復看消化掉啊,不然接受的信息量太大吸收不了會沒有效果的,但是這種方法就因人而異,只是我本人還是比較受用的。
后期一定要不斷的練習,剛開始比較難但是堅持過來就好了。
大家要是有興趣,也可以試著讀讀這本書,邊讀邊實踐,讓讀書產生效果,應該還是很有意思的,愿意和我交流的,那更是歡迎!
《思維導圖》讀后感3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支持學習和工作的高效工具,從問世以來就風靡全球。從上一年起,我校也刮起了學習與使用思維導圖的風潮。這學期,五、六年級語文組也開始嘗試將思維導圖引入教學中,可是,不少老師(包括本人)與家長對思維導圖的認識往往停留在淺表層次,甚至對其產生了一些誤解,導致老師與家長在教授、輔導學生做思維導圖時,出現了很多差錯,思維導圖未能在語文教學與學習中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思維導圖,了解思維導圖的理論、操作與應用,關注與思考思維導圖相關的熱點話題并對話題進入深入的分析與討論,傅麗娜老師利用周末到各大書店四處尋覓,終于覓得一好書——《別說你懂思維導圖》。在周二語文組教研時傅老師把書推薦給了我們組的老師,我們組的老師決定一起共讀這本可以作為自學思維導圖的枕邊書。
本書分為理論篇、操作篇、應用篇和觀點篇,對于本人而言,最有用的是理論篇與操作篇,因此我精讀了這兩個部分,略讀了另外兩個部分。
“理論篇”伊始便介紹了與思維導圖相關的幾個術語:中心節點(中心主題)、主節點、父子節點、主分支、子分支,同時還講清楚了節點與分支的區別。看這本書之前,我對思維導圖各部分的稱呼會出現差異,如教學時,將“中心節點”稱成為“關鍵詞”或“主題詞”,這小小稱呼的差異,導致學生學習思維導圖時對各部分名稱不清楚,學習時思維就混亂了,更不提繪制與互相交流思維導圖的時候所造成的混亂場面了。
接下來,“理論篇”還講述了讀(繪制)思維導圖的幾個“潛規則”。這幾個“潛規則”分別是從中心開始讀取中心主題;從右上角45度開始,沿順時針方向尋找主分支之間的內在聯系;考慮思維導圖的兩大關系(層次關系與兄弟關系)。在閱讀其它關于思維導圖的著作或相關文章時,這些“潛規則”往往被忽略,沒被提及,因此,許多老師、家長在教授、輔導學生完成思維導圖時,自己所畫的或所指導出來的思維導圖也是錯的,導致了思維導圖無法發散與整理學生思維,反而使學生思維更混亂的情形出現。
接著,“理論篇”講述了思維導圖的理論基礎,這一章看起來枯燥,實際上卻解決了家長與學生一直詢問我的一個問題:“畫思維導圖到底有什么好處?”趙國慶老師從意義學習理論、認知負荷理論、雙重編碼理論與卡皮克記憶理論四個基礎理論點講述了思維導圖對人的思維發散與整理的好處。這一章不僅幫我解決了學生與家長問及的“何以有效”的問題,更讓我更深入地明白到了思維導圖的科學性,明白到前面幾章提及到的思維導圖術語與“潛規則”對繪制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而讀了“理論篇”最后一章“目標手段——思維導圖的新定義”,我才明白到了我所教授的思維導圖與一位家長輔導的思維導圖的差異點,才明白到我跟她的分歧原因何在。我所任教的班級,有一位非常熱心而且是當作家的家長,她對思維導圖也很感興趣,當我讓她的孩子在寫介紹“筆”的說明文之前,將自己的構思畫成思維導圖時,在她的指導下,她的孩子畫了一幅導圖。當這位孩子把思維導圖拿給我看時,我的第一反應便是這個思維導圖是錯的。
首先,她的中心節點是不正確的,作文關注中心的是題目,中心節點應該作文的題目,可是她的圖卻以“用來畫畫”作為中心節點,這樣的思維導圖由于關注的中心錯誤,寫出來的文章就容易偏題。
另外,同一分支用同顏色,不同分支用不同顏色,這樣才能將不同的分支(不同的思路)區分開來,可是這位同學所用的顏色分類并不正確,導致了思維更加混亂。
最后,我們本單元所學習到的說明方法(知識點)并沒有體現在思維導圖里,意味著,學生在寫作時會忽略新學的知識點,按照以前介紹物品的方式去介紹,無法在文章中應用所學知識。可是,這位家長堅持認為這樣的就是思維導圖,并堅持不用我所教授的'方法。開始我并不同意她的說法,可是,看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博贊式的思維導圖本來就是沒有這些“潛規則”的,只是在后來更多使用者使用導圖后,才逐漸形成這種“潛規則”。
也就是說按照博贊對思維導圖的定義,這位學生的思維導圖確實是思維導圖,只是她的思維導圖只起到發散思維的作用(但由于這位學生的導圖只有兩個分支,所以實際上思維發散的作用也比較弱),并沒有起到整理思維的作用,因此她的思維導圖是“博贊式的思維導圖”,而我所強調的則是要求更高的,能整理思維的導圖。當我看了孩子的作文,就發現其實她的作文依然是她原來四年級介紹物品的習作的“套路”,思維導圖對作文的指導意義不大。我跟這位家長的分歧其實就在于我們對思維導圖的定義不同導致的對思維導圖目的與要求的不同。
讀完了“理論篇”,我回想起這本書的封面的一句話“思維導圖很好用,但用錯,不如不用。”如果我沒有看完這本書的“理論篇”,也許,我還會向以前一樣教授思維導圖,這些思維導圖就如那位家長所教給孩子的一樣,是“用錯”的,是令學生們思維更混亂的導圖,那還不如“不教”、“不用”。
《思維導圖》讀后感4
朋友推薦的一套書,按他介紹的順序看了第一本《思維導圖》。開始以為我會很短時間搞定它,沒想到邊看邊實踐,用了我兩個禮拜,算是80%掌握,當然我已經把這本書歸為以后要反覆看的書列。
簡單感受就是,盡最大能力去開發我們的大腦,不要讓我們大腦沉睡,書說我們其實一直只用了大腦的皮層就渡過了這個人生,聽起來相當可憐,因為常常我們會覺得腦汁都耗盡了,怎么才用了這么點呢,還是一輩子。
原來是我們有很多未開發的潛能,回想起來,也有道理,試想小時候是否我們的思維會更敏捷些呢?然后在這樣那樣的環境,教育,工作等等因素下,總有一種想開發但使不出來的感覺。通俗點就是便秘的feel。
于是我開始一邊讀一邊試著跟著書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當然,并不是可怕的全部重來,只是更新,因為其實每個人我們在這么多年的閱歷里,或多或少都有從其他,自己總結出一個思路,而在這本書里是有碰撞的,看到碰撞時,我還會偷偷樂著得瑟,相信其他讀者也是如此,沒想到自己的那套竟然也是屬于有名有姓的系統規劃呢。只是我們知道的只是只字片語,不成系統。感謝這本書,可以讓我更完善我的一個思考過程,更規律,更效率。
書中主要是提倡人們想事情有個中心骨,然后由這個中心骨散開很多經脈,通俗點有點像樹狀圖,只是樹狀是由根部向上延伸,而這里強調的是一個中心,不是一個方向,是四面八方。朋友們,可以試著去劃一張圖,中心是自己最最想的那件事,然后就多方面去延伸它,各種各樣,變態,神經都可以,只要你敢想,這樣,會有一種絲絲思路源源不絕涌入的感覺,厲害的人會嫌棄紙太小,最牛的一個人將飛機設計的思路畫了足足25英尺的紙上,試想我們的思維有多神,有時候我懷疑每個人的大腦就是一個宇宙,無法探索夠清底。你可以一直挖掘,挖掘,然后一直發現深不可測。
而且很有趣的是,這樣的思維并不分年紀大小,并不像我們平時抱怨的那樣說“哎呀,我老了,腦子不靈光了”等等,其實我們一樣可以飛速靈活的轉動我們的大腦就想小時候一樣,簡單例子就是老頑童,或者總是被我們拿出來宣傳的某些名人們,總有那么一段是寫他們年紀大后還是一樣厲害什么什么的。那時我們是否以羨慕的態度去讀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
推薦大家有空看看這本書,其實我在這本書過程有點枯燥,一是懷疑是否有用;二是畢竟我是在更新,很多實踐不上手,感覺自己很笨,其實這些都是正常。但多試著畫了幾次后,就發現,確實記憶上會更效率點。
現在的我正在積極的去適應這樣的思維,很享受,在未完全修成正果之時,推薦給你們,希望大家一起進步。
《思維導圖》讀后感5
我讀了學校推薦的《思維導圖》。這本書由號稱“大腦先生”的著名學習方法研究專家東尼·博贊編寫。《思維導圖》借助一些簡單的事例,從零開始教你如何繪制思維導圖,你會發現思維導圖可以應運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的得力助手!
書中所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它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幫你像局外人一樣看見你頭腦里“思想的地圖”!將你的思維過程通過圖畫的方式再現出來。它不僅將原本復雜的邏輯思維用簡單的線條和圖畫來表示,讓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點、明確層次。而且能增強你的思維能力,提升注意力與記憶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啟發我們的聯想力與創造力。
對于如何學習和使用思維導圖我有自己的一點經驗分享:
1、需要分析和清楚思路時,建議試試畫一畫導圖,讓思維在自然的情緒下發揮
2、需要總結和歸納時,建議試試畫一畫導圖。用于分類,分層級的整理思路。
3、書中說的考試,言講,寫作,都是最佳的應用機會。
3、在制作導圖時,由于亞州人在畫畫上基本都是中規中距的畫法(我看過中國和日本人的思維導圖),所以看起來與書中歐州人畫的導圖相差較大,所以建議大家可以與一書一起學習制作導圖。無所是中規中距,還是夸張是導圖,只要自己都看明白,能指導自己的思維就足以。
4、繪制思繪導圖,如果能繪制到書中案例的水平,那時就可以把書丟了。對于廣大的初學者(包括我),在達到書中案例的水平之前可以多模仿,模枋書中漂亮和完美的導圖,模枋是原創的基礎。
5、思維導圖一書中介紹了博贊的其他作品。這里除了一書我沒有其他的四本我都看過,建議就不用看了,大量是英文和歐美文化作為基礎的關聯,聯想等記憶法,不太適用中國的環境。是博贊系列叢書的核心內容大全,將其他幾本書的核心內容都匯總在一書之中了,可以是是總目錄,其他幾本書是分支。讀者可以自己看情況讀者。
6、是好書,快速閱讀中有理論,還是方法和實踐(測試)。多加練習還是可掌握其中的方法。
當然,對它的實質內容還須多了解,以便能提高我的思維能力。我想,利用思維導圖幫助教學和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思維導圖》讀后感(通用5篇)】相關文章:
繪制思維導圖的步驟03-20
思維導圖十三個訓練步驟03-18
自己動手來畫思維導圖的步驟03-21
繪制思維導圖的七個步驟簡介03-21
關于思維導圖繪制的幾個關鍵步驟03-21
MindManager2016打開思維導圖附件的步驟03-20
小學語文導學導練:漢語拼音06-26
《人生》導學案課件05-17
小學開學視導自查報告(通用5篇)02-24
《范進中舉》導學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