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做一個書生校長》讀后感范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一個書生校長》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一個書生校長》讀后感1
上學期末,在圖書館借書,“程紅兵”,一個熟悉的名字跳入我的眼簾。我曾有幸幾次聆聽他的演講,他充滿自信地說“五大名校”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就是他了,我毫不猶豫地借了他寫的《做一個書生校長》。
翻開書本,讀《自序》。我忍俊不禁,里面沒有官味、酒味,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書香。看來做校長的他,原來也和我們一樣:“和領導在一起常常無話,又不善于無話找話,難免尷尬,于是只好對領導敬而遠之。”“書生書讀多了,難免只認書理……有迂腐之嫌。”真是一個性情中人。
再讀下去,我肅然起敬,他對老師、校園文化、東西方教育比較等都有深刻的思考。他絕不是個簡單、迂腐的書生,他在讀書、教書、寫書中思考,不斷汲取前人和同行的經驗,形成自己對教育有獨到的見解,走出了一條成功的校長之路,也把學校從成功引向新的成功。可敬的書生校長!
“我原本就是一介書生,匆匆走過的45年人生旅途,絕大部分生命時光都交給了書,愛書、買書、藏書、看書、教書、寫書是我生活的主要內容。”這是程紅兵校長寫在封面上的一段小字,它引起了我思考。
我是一個普通的老師,也一樣的非常愛書。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吾生有涯,而知無涯。書中說不盡人世間的喜怒哀樂,道不完人生經驗和感悟。書中還給我許多教學的啟迪和借鑒。
本學期我上的STS課,課題是關于上海和社區的,沒有資料,我就多方尋找。后來,我猛然記得以前讀過的《城市季風》,我又找來重讀,從中汲取營養。還真發現了許多可利用的好東西。
讀書,我的最愛!“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希望自己也成為渾身書香味的書生老師。
《做一個書生校長》讀后感2
在暑期的讀書活動中,師訓分站長發給我一本名為《做一個書生校長》的教育隨筆,并戲說這是我的專利。我笑著欣然接受。這并非是因為那兩個高高在上的“校長”兩字,真正吸引我眼球并讓我怦然心動的卻是有迂腐之嫌的“書生”二字。
回到家匆匆翻閱,文中作者——上海市建平中學現任校長陳紅兵,以“做一個書生校長”為題,把任職以來的一些思考、做法和講話匯集起來。因為他所處的職位與我不同,而且涉及的是高中領域,并非小學教育,所以好多文章我是泛泛而過。但有一點讓我深感佩服:作為上海市重點中學的校長,陳紅兵以一介書生為榮,在45年人生旅程中愛書、買書、看書、藏書、教書、寫書,筆耕不綴,其樂無窮。這讓我感受到一介書生的充實和浪漫,更讓我感受到一位書生校長的魅力和榮耀。
與文中作者相比,我覺得汗顏。但捫心自問,除了工作、兒子,我還是把大部分業余時間交給了書本。而且對書的那份情感,并沒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消退,也不曾因家務的繁忙而排擠,更不曾因工作的壓力而厭煩。書與我如影隨形、相依相伴。
平日里,我最愛讀的一本雜志就是《小學德育》。拿一位書友的話來形容:“每個月,我都像冬天的大地等待春風吹來一樣期待著她的出現。當她終于以清新、生動的面孔出現在我的面前時,48頁的紙張成了我心靈的香格里拉。”的確,《小學德育》中一篇篇生動的課堂教學時錄與反思為我提供了優秀的教學資源;一則則經典的教育故事使我在別人的文字中體悟自己的教學心得;而一位位大師高深的教育理論使我的教育實踐得到指導和提升。03年,我的第一篇論文在《小學德育》上發表,不經易的成功,給了我繼續努力的欲望和勇氣。05年,我如愿以償地被評為小學品德學科中學高級教師。這里,我想對功不可抹的《小學德育》鄭重地說聲:“謝謝你,在我生命的每一天。”
當然,我也讀其他雜志:《小學教學設計(語文。品德)版》、《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等等。而每年的暑期,我都會認真地通讀《教師學習材料》,一遍又一遍。今年暑期,我把《愛與責任》重讀了一遍,把文章后半部分《追求教育的人生價值系列21篇》摘錄下來。因為在我看來字字珠磯,句句經典。我希望我們的老師,尤其是年輕教師都能好好地讀讀這些文章,它將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新的變化。
隨著書香校園的建設,我又開始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名著。我讀《老人與海》、《愛的教育》、《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等等。讀著讀著,我似乎找回了早已泯滅的童心和浪漫,奇異瑰麗的幻想重新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但愿在我的牽引下,我的學生,我的兒子,他們幼小的心田也能發出一些新芽,長出一些青草。
最是書香能致遠。是呀,一本好書,猶如春天里最先返青的小草;一本好書,仿佛盛夏中遮擋酷暑的大樹;一本好書,如同秋日里豐碩的果實;一本好書,宛如嚴冬里一杯暖暖的清茶。當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到一本百讀不厭、心領神會、酣然而歸的書,捧起它,用心靈去閱讀,這時,我們會忘了失意和迷惘,忘了慌亂和愁苦。我們無聲無息地在書本中吸收營養,滋潤精神,提高眼光,開拓視野。這時,人生的磨刀石霍霍作響,知識的充電器頻頻閃爍。而我們正展開理想的羽翼,在精神純凈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營造愛好書、尊重書、崇敬書的氛圍,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實質所在。”就讓我們記住大師的至理名言,書香為伴,經典為友,不離不棄,直到永遠。
《做一個書生校長》讀后感3
近期,有幸拜讀了程紅兵校長的《做一個書生校長》一書,反復品讀部分章節后,感觸愈加強烈,深刻的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做到與書結伴,與書為友,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程紅兵是上海建平中學校長,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上海市市級骨干教師帶教導師。程紅兵把自己定位為“書生校長”,他解釋說:“書生可能相當古代的‘士’”,西方的知識分子什么叫知識分子?他認為應該具備三個特點:知、識和人文關懷。他解釋說:“思想不是靠培訓出來的,而是經過長期思考積累加上實踐而得來的。”
在這本書的.封面上程校長寫道:“我原本是一介書生,匆匆走過的45年人生旅途,絕大部分生命時光都交給了書,愛書、買書、藏書、寫書,是我生活的主要內容。我做校長是偶然事件,但書生做校長也有一點優勢,那就是跟書有關做了校長的程老師并沒有丟到書生氣,依然那么的愛書。”這讓我想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一句話:“校長首先是一個學校教育思想上的領導者,其次才是行政領導程紅兵就是這樣的校長,他堅守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懷,充滿著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真情。
《做一個書生校長》全書共有六輯。程校長分別從“堅守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以文化領導學校一所學校的文化建設”、“南半球的西式教育”、“用生命書寫語文教學”、“真心讀書,真情讀人”、“全是自己工作中的真情實感,全書信筆寫來,無拘無束,寫的舒服,讀者讀來也不至于太累。”
讀過此書,你就會被程校長那寬廣的胸襟,海納百川、樸質寬容的人生情懷,崇高的育人理念所感染。他認為“”理想的學校應具有濃郁的學校文化,進而成為師生成長的精神家園,這樣的家園是用人類文明財富營造起來的學校是文化醞釀的場所,所以學校應該是最具有文化的地方。深厚的文化積累是一個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相比之下,我覺得本地區有很多學校不注重文化建設,光有漂亮的教學樓、先進的教學設備是不夠的,文化建設是一個學校的長期任務,且必不可少。
更值得我學習的是程校長的淵博睿智,他謙遜地稱自己是一介書生,他把絕大部分時間交給了書,他的生活基本上是圍繞買書、藏書、看書、教書、寫書展開的。書,是他淵博,是他睿智。程校長的讀書經歷告訴我們:“”讀書不僅是豐富思想,更能促進你的教育觀、教學觀和管理觀的形成這也就是“”教書匠“”與“”教育家“”的本質區別。當你以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審視教師職業、思考教育現象,關照學校管理,努力實現自己的教育夢,這才是真正的師者。
最后,就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愿和所有從事教育的同行們共勉:誤了農時可以等到來年;誤了人時,就要等下一代了!
《做一個書生校長》讀后感4
這幾天晚上,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程紅兵的一本著作《做一個書生校長》這些天來吸引著我。一氣呵成,看完書后,我合上書本,掩卷遐思,書中程老師的獨特的教育思想不斷從書中飄散出來,縷縷書香吣人心脾。
在這本書的封面上程老師寫道:“我原本是一介書生,匆匆走過的45年人生旅途,絕大部分生命時光都交給了書,愛書、買書、藏書、寫書,是我的生活的主要內容。我做校長屬于偶然事件。但書生做校長也有一點優勢,那還是跟書有關。”做了校長的程老師并沒有丟掉書生氣,依然那么地愛書。少數優秀教師,經過幾年的奮斗,一旦當上了校長,就把教學完全丟掉了,不再深入鉆研教學,做了校長,整天忙于行政性事務,無暇顧及教學。我不敢說這是普通現象,但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校長或者想要當校長的教師都是這樣的心理。我記得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校長首先是一個學校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領導。程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校長,他堅守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懷,充滿著教師的職業情意。他說:“優秀的教師具有專業情操,那就是對孩子有一種特殊的愛,時時處處為孩子著想,為孩子一生負責,有一種強烈而自覺的生命意識。他們身上有一種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的教學意識,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涵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做教師什么最重要?我認為人文情懷最重要。因為我們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個體,兒童最需要呵護、理解與尊重,教育者如果缺乏了溫情,那么教育將是冷漠的,是可怕的。在他的思想空間里,人文情懷最大。這是成長為教育家的最重要的因素。
“寬廣的襟懷,海納百川、樸實寬容的人生情懷,包容一切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理想的學校應具有濃郁的學校文化,進而成為師生成長的精神家園,這樣的家園是用人類文明財富營造起來的。”學校是文化醞釀的場所,所以學校應該最具有文化的地方。深厚的文化積淀是一個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相比之下,有很多學校就不注重文化建設。光有漂亮的教學樓,先進的教學設施還遠遠不夠,文化建設是一個學校長期的任務,而且必不可少。現在我們芙蓉區的學校都在重點抓學校的文化建設,這學期,我們后備干部培訓班的學員來到楚怡小學,見識了楚怡小學深厚文化底蘊的書香校園。
程紅兵是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他對語文教學藝術孜孜以求,用生命書寫語文教學。作文教學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最關心也最感到棘手的工作。怎樣才能讓學生寫好作文?程紅兵主張,作文,應該是生命的噴泉。“寫作本質上是多彩的生活和個體的認識的雙向互動,是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碰撞。生活豐富多彩,學生寫作內容就應豐富多彩。無論對真善美的頌揚、對假丑的抨擊、對愛的呼喚、對情的體味……都是學生作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的自由享受。”我雖然沒有聽過程紅兵老師的語文課,但是從他在這本書的論述中,我想,他的課一定是激情飛揚、充滿靈性與個性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