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小講優秀讀后感(通用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樓小講優秀讀后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小講優秀讀后感1
我看過周汝昌的《夢解紅樓》感覺沒什么收獲,也因此認為周的紅學研究也沒什么。暑假在杭城改高考卷的時候,我偶而在楓林晚看到周的《紅樓小講》,翻看其中關于林黛玉眉眼描寫研究的一節,覺得周的考證非常有道理,遂決心買一本看看。今天剛把這本小書看完,總結一下收獲:
我讀中學的時候久聞《紅樓夢》的大名,買了一本準備看,可是看了幾頁就實在看不下去了。上大學后,想到自己是文科生,要是沒看過《紅樓夢》會被人家笑的,所以我就硬著頭皮看了一遍,也看了書中的古詩詞,都沒看出什么味道來。工作后,我又將前八十回再看了一遍,因為據說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本人寫得,也沒看出什么味道來。后來買了央視版的《紅樓夢》電視劇碟片,三十多集,越劇,居然看完了,覺得其中的臺詞確實很美,演員唱得都很有韻味。上課時也教過幾篇《紅樓夢》選段,但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沒什么個人體悟。
今次,看了《紅樓小講》,我才發現《紅樓夢》原來是這樣一部書,發現以前學過的、教過的有許多東西都是錯的,至少是值得商榷的。通過這本書我終于認識到了《紅樓夢》確實是一部偉大的著作,曹雪芹確實是一位偉大的作家,高鶚續作對原作有巨大的破壞作用。該書加深了我對《紅樓夢》的認識,改變了我對書中一些人事物的看法,勾起了我研讀真《紅樓夢》的欲望。如,曹雪芹所描寫的愛情悲劇決不是簡單的粗俗的三角戀愛的悲劇,他所謂談情,雖也包括著男女之間的愛情,但博大精神并不如此狹細,而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感情即做人應當如何對人對已的巨大課題林黛玉是沉湖自盡的;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應為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反思自己不能讀出《紅樓夢》味道的原因,一是天賦不夠,不能像張愛玲那樣直覺到后四十回與前八十回的差別;一是雖聽過《紅樓夢》有好幾個版本,但主觀上認為差不多,也就沒有找來看,麻痹粗心,所以一直就錯下來了(當然周的觀點可能也有可商榷之處);三是還是太過粗心,沒有從細微處下功夫,沒有好好品味;四是書如人也分好壞,好人不易碰到,好書也不易碰到,要看緣份的。
碰到好書就像碰到好人一樣,要愛她珍惜她,用全部的學識、智慧、精力去讀她,用一生去讀她。這是周先生的《紅樓小講》給我的最大啟發吧。
紅樓小講優秀讀后感2
周末在家,課還來不及備,先看上了周汝昌先生所著的《紅樓小講》。從記事起,便聞說四本名著中紅樓夢位居榜首,是集文史哲于一身的偉大作家曹雪芹作的文化小說,初中課本中似乎還收錄了一篇《劉姥姥進大觀園》,忘記是幾進了。而真正接觸此書(可惜是程高修改本)是在初二暑假,因身體不適在家休養,閱讀便成了打發時間的好方式。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愛上了閱讀,養成了靜思的習慣。閱讀是能改變人的習性的,或者說能夠喚醒人內心深處的真善美。
后來從報紙上讀到了劉心武先生品析紅樓,印象非常深刻,是講秦可卿身世一章,才知道自己即使看過幾遍紅樓,心智卻是如此愚鈍,那時候也只是把紅樓當成一般小說來看,感覺寫的章節很多,很亂,但里面的詩詞歌賦是最令人欽佩的,故有模有樣的運用到了寫作當中,當時拿作文高分其實也簡單,就是要多用排比、擬人,更好是引經據典。想想確實挺好玩的,凡是到正式考試,李白杜甫是忙壞了,來那么一位曹雪芹,那分數還不飆升。
現在想想,什么文字才是好的文字,我覺得劉震云老師說的對,好的文字應該是真實的,樸實的,知心的,不同的。而文字的樸實,必須人要先樸實起來。
談著有些遠了,還是回來說說周汝昌先生吧。在紅樓界里有三位大師,胡適,俞平伯和周汝昌。早聞胡適先生目光如炬,見解獨到,陳丹青在一次訪談中說到自己07年看過的最好的書,便是胡頌平先生所著的《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說到這里,不免感覺遺憾。在當當網潛伏數月,這本書竟然一直處于缺貨狀態,好書真是洛陽紙貴。書中談到胡適之先生見識淵博,小到一個字的發音(河南衛視新近播出的成語英雄不就是這種談話形式嗎),一首詩詞的字句,大到國際形勢的演變,社會背景的探索,莫不娓娓道來,妙語連珠。周汝昌先生跟紅樓結緣,也是胡適之先生所致。只因為幾封信(內容不祥),周先生便走上了六十余載的紅學之路。
讀《紅樓小講》,可以想象周先生久伏書案細細考證,小心成文的影子。周先生受紅樓影響甚大,對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作了考證,從古文小說,從歷史背景,從國內外圖書館所藏珍本,里里外外被他挖了個遍。前文已講,莫泊桑的一字說,全世界的文學家都記在了心里面。曹雪芹這部泣血巨著更是惜墨如金,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曹老先生真是對筆墨處處吝嗇,文章經歷增刪五次,批閱十載,處處點情,字字珠璣,相比之下,現在是個人名都能出書,陳詞濫調泛泛而談,這些人,豈是真正懂文字之人?
曹老先生成書十載,其后人周老先生更畢其一生鉆研紅學。我喜歡紅學癡儒這個稱號,但是周老先生卻不喜歡人家稱他為紅學家,他說,在這部巨著面前,我只是尋得皮毛,我能懂雪芹其人其書到什么程度?。可嘆其才,可嘆其癡呀!寫到這兒,忽然想起跟學生的一次對話,問,怎樣才是謙虛?我講,認識自我。懂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不懂的人,才會處處張揚。但謙虛二字又哪兒是這兩句話所能說盡,每每讀前輩的文字,讀得越多,愈發覺得自己可憐,愈發珍惜起時間來。所以每次我都會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去閱讀,養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沒有運算能力不打緊,但是沒有閱讀能力就危險了!有了學習的意識,你就學會抉擇,學會放下與拾起。
文章的題目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實在是周邊的人想做的事太多,而做成的事太少。曾問過一名老教師,怎樣才能把書教好,他告訴我,一輩子只干教育這一行。我跟學生講,我們都不聰明,當然也不笨,既不聰明也不笨的人怎么生活于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好。而讀老先生的文字,學到的不止這些,有一句話此時愈發清晰起來,咬文嚼字,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我們此刻賦予咬文嚼字新的含義,教育工作,也需要這樣咬文嚼字的癡氣兒,因為教育無小事,細節比大局更關鍵。
紅樓小講優秀讀后感3
高中時在學校的圖書館借了《紅樓夢》,完整地看完了這一部享譽中外的名著,世俗地認為這部小說莫不就在講些家族瑣事、兒女情結,卻也看不進這里面蘊含的各種“機關”及人情世故。個中原因種種,就像我對曹雪芹的家世背景及創作環境了解不夠深入,還有就是自己的人生經歷不夠,還看不出“勾心斗角”背后的辛酸與無奈。
自上大學,抱著對《紅樓夢》深入了解的那份情,便看了各種關于它的書,其中就有這本周汝昌老先生的《紅樓小講》。周老先生是一位資深的紅學家,著有多部關于《紅樓夢》的學術論著、隨筆集等。他對《紅樓夢》有其獨到見解之處,解釋依書據理十分明了。
由于經驗不夠,我只能從《紅樓小講》開始讀,初步接觸到這部名著的內涵。雖然老先生一再講“小講如何比大編”,說小講無法全面地講解透徹,讓讀者真正地了解《紅樓夢》,可我還是從中獲益不少。老先生說“癡情方許說紅樓”正是在情在理。曹雪芹本身就是個癡情之人,紅樓里也飽含人物豐滿的感情,如果不是因為鐘情于《紅樓夢》,又怎么能深入作者的心理去探索故事背后的種種呢。
讀了《紅樓小講》,才知道原來作者之心思巧妙細膩,竟不是一般人可及的。書里的人物都是巧妙設置,也各有其現實代表。全書的故事就是作者本人的傳奇經歷的寫照。更讓人佩服的是書中的人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重要作用,都是在為后文做好鋪墊。就如老先生所講的,里面的每一個字都不是胡亂隨寫的,都不會是浪費的。由此可知,曹雪芹著作此書該是多么的嘔心瀝血了。
另一個收獲就是了解到紅樓全書結構,它采用“十二乘九”為結構法,就是以每九回書構成一個“單元”,到第十二個九回完畢即一百零八回書。又分兩半,前半寫“盛”,后半則寫“衰”。而且每到“九”的倍數時必有重要關目為之標志,而每九回的“中心回”必然寫的是寶玉的事。如果不是心思縝密之人又怎么能有如此精確的構思,謀篇布局如此厲害呢!
賈寶玉他是曹雪芹的化身,全書故事是以他為中心發展的,對于這個人物作者在他身上灌注的并非完全厭惡之感。他經歷的家族興衰成敗并不是他所能夠做主的。從一歲“抓周”拿的是胭脂粉類到長大后成天扎在女兒堆里談詩作畫,都因他那與世無爭的性格及對世俗政治官場的不屑。他其實就是生不逢時,生不逢地,造成后來對家族慘敗也無能為力的后果。
紅樓非夢偏云夢,夢筆生花字字妍。借著周汝昌老先生的講解,我是越來越喜歡這部名著了,也被它所深深震撼。
紅樓小講優秀讀后感4
《紅樓夢》是一部很值得閱讀的'書,不讀這部書的人,真是枉來人世一場;讀了這部書而沒讀懂的人,真是遺憾終身。這部書,我每隔幾年都會重讀一次,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雖然不算有靈性的人,但每次翻開《紅樓夢》,總會讀得津津有味。不過近日一口氣看了周汝昌先生所著的《紅樓小講》,才發現原來《紅樓夢》的原著是如此偉大!程高的篡改真是讓這部偉大的書面目全非,蒙蔽了此書最璀燦的、最閃耀人性光輝的光芒,原著就如珍珠蒙塵,日月為烏云所蔽,讓世人無法得見其真顏面,可恨可嘆!
幸好,周先生多年對《紅樓夢》的考證、解讀、探索之成果,通過《紅樓小講》,讓世人得以認識《紅樓夢》原著的核心精神,得以管窺原著的更加偉大與不朽,這實在是一大幸事!閱讀了此書,我真是如夢初醒,更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原著之博大精深!曹公如尚在人世,一定會引周先生為知已的!
在《紅樓小講》中,周先生獨具匠心地考證了全書原來的主旨。以往我們說《紅樓夢》是一部反封建道德禮教的書,說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現在看來那不過是現代人為了政治需要而作的道德評判!據周先生的考證,其主旨是寫眾多女子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也是一部紀錄悲歡離合、炎涼世態的家族衰亡史。絕非現在流行的程高本所單述的寶黛釵三角戀悲劇那樣簡單!原著結構宏偉奇巧,與《水滸傳》相映照,《水滸傳》施公寫了108個綠林好漢,而曹公則寫了108個女子。原著應該是108回,前后各為一扇,即半部54回。兩扇前后不但對比對映,而且以前伏后,以后應前,各自有雙層的筆法內涵,有表有里。書中普遍采用象征、隱喻、映射等手法,隨處可見伏脈暗線,都是為后半部故事的發展作鋪墊。
按周先生的考證,故事的結局與程高版的大相徑庭,盡管經過數百年的流傳之后,人們已經接受了高鄂版的結局,但那遠非作者的原意。讀完《紅樓小講》,我相當信服周先生的分析,也很認同他剖析的故事結局,并打算找時間再讀《紅樓夢》,核對一下周先生的評析。可惜的是原著世人無緣得見,真乃人世一大憾事!而周先生的述著,讓世人得以拔開迷霧,見識到原著真正無與倫比的偉大,這,又何嘗不是一大幸事呢?感謝周先生的努力,讓我和眾多喜愛《紅樓夢》的人不致于抱憾此生!
周先生說原著中很多隱喻的詩詞和諧音的姓名,如英蓮是應憐,賈府四個女兒的名字元、迎、探、惜諧原應嘆息,釵、黛、云三人的姓對應淋血史,細想真是有理,我看賈王薛史四大家族之性是不是相對應于諧音家亡血史呢?這是我個人的胡猜,如果是,其實曹公寫的除了是一干女子的悲慘命運,其實也是一部描述他家族衰亡、悲歡離合的血淚史啊。如有幸遇到周先生,可真要問一問我的猜想是否正確。
對《紅樓夢》這部人間巨著感興趣的朋友,建議最好讀一讀周先生的《紅樓小講》。
紅樓小講優秀讀后感5
世人對紅樓夢存在諸多誤解,這一點從程、高氏續作曲解雪芹原意可見一斑。雖然紅樓夢八十回后佚失,但一位作家的創作風格與行文脈絡是一以貫之的,仔細讀過前八十回后即可發現雪芹善埋伏筆,慣用象征,屢次在人物活動中暗示人物命運走向,細節諸多在此不能盡書,也可以參看這本《紅樓小講》。曹雪芹著力描寫現實,喟嘆人性受到壓抑,將多少鐘靈毓秀之人的才華不為世人所容盡書筆下,卻被誤解為“愛情悲劇”、“色空傳奇”,不能不說是遺憾。他寫盡了聰慧、大膽、有情的女子眾生相。為什么是一副全景女兒圖,因為在皇權、父權、族權對人性的巨大壓迫下女性還要受到一層夫權的限制與規訓,也就更加使她們的人生具有一種命運無著的深厚悲劇感。石頭記的藝術成就就在于曹雪芹將政治斗爭、社會現實、人情冷暖與人世遞嬗皆盡鋪陳在他構筑的夢幻奇境中,以虛寫實,用反語道真情。
曹雪芹是非常有靈性的人,因此在他筆下的眾多人物都也是靈性與人性兼存,跳脫反叛正邪兩賦,讓人又愛又恨的復雜體。同時也恰恰是這樣的人常為世人所不容,所構陷、所污蔑,造成人物本身更深重的悲劇性。但我始終覺得他是故意把一部分人引向歧途,所以才會有“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他的創作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開出的燦爛花朵,凝結著編排布局的智慧巧思和超越時空的對人性的審視,一部謳歌人性之貴之美的作品從根本上與續作“沐皇恩”、“延世澤”這樣的人生態度相左,更不用提讓寶玉改邪歸正一說了。
續作與原著文意相悖之處在小講里仍有許多,悉周老筆耕不輟潛心考證之結果。讀完庚辰本紅樓夢前八十回,再讀周老的《紅樓小講》,可說是茅塞頓開。
捎帶一點私情說說為什么我一直不喜歡寶釵。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時,寶釵占花名拈中牡丹一簽,解簽“任是無情也動人”,“無情”二字就是寶釵的性格了。記得金釧兒投井之后寶釵是怎么安慰王夫人的,“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么想。據我看來,他并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腳掉下去的......也不過是個糊涂人,也不為可惜。”在她眼里一個生命的逝去是無所謂的,以她一問搖頭三不知的處事態度,她本可以不說這些話,讓王夫人受著良心譴責,但她偏偏去討好去勸解,讓人覺得塵世冷冰冰。雖然她的結局我們不知道,卻記得“無情的,分明報應”。
【紅樓小講優秀讀后感(通用5篇)】相關文章:
紅樓夢優秀讀后感(通用30篇)02-23
紅樓夢的優秀讀后感03-01
紅樓夢優秀片段讀后感02-09
紅樓夢讀后感600字優秀11-25
初三《紅樓夢》優秀讀后感03-16
優秀名著紅樓夢讀后感范文02-12
《紅樓夢》讀后感優秀范文400字11-19
紅樓夢讀后感500字優秀范文11-18
初二《紅樓夢》優秀讀后感范文02-23
紅樓夢讀后感(通用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