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

時間:2021-06-15 15:48:30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1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朋友推薦的,建議我買來看看,看了書本簡介了解到,其實就是一本心靈雞湯,我一向對于這類書不是很感冒,但是朋友一再推薦,我也就買了,剛收到書的時候,只覺得封面挺好看的,僅此而已,后來的日子也是偶爾無聊才會翻來看上幾頁,但是后來的情況就是,一次比一次看得多,時至今日算是完結,感受頗深,順便將感情寄于字句,寫了這篇讀后感。

  全書以愛,和平,喜悅為主題,闡述了在錯綜復雜的各種關系底下,其實是一個很單純的關系和自己情緒相處的能力,并表達了生命成長的藍圖,縮短了茫茫摸索的階段。

  現代人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修養和欲望不成比例,很容易在其中迷失自己。 書中的老人其實就是一面子, 映照出現代人心態的不合適。作者借助我的親身經歷與感受,展現了現代都市人的復雜與痛苦,并通過邂逅年老智者的引導,逐步自覺踐行身心靈修,最終從日益異化的現實困境中走出,尋到最初的自我,實現自我心靈的拯救,求得內心的歸宿。

  現代社會人中大部分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霉,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我們需要的是卸掉身上背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書中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秀的,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即然這樣,那么為什么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誠實,善良,在一所一般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也已經是很好的了。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后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從來不喜歡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因為感覺讀起來太累,沒有什么實踐做基礎,過于虛幻。但是試著看完這本書后,其實也不然,試著去接受某些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也許會有不錯的收獲,以后的我,也要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2

  合手掩上這本書的時候,腦海中自然的出現了這八個字。已記不得這是曾經哪個化妝品的廣告詞了,但這么多年過去,能留在記憶中,說明了這八個字是多么的貼近內心。

  現代社會,我們在社會中不斷為生存、財富、理想而奔波、忙碌,被外在的物質欲望緊緊鎖住,我們每天都在攀比,追求有房有車的生活,無窮無盡的物質追求讓我們接近瘋狂。朱光潛說過“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于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了無生趣的囚牢。多可惋惜啊!”。

  我們不清楚我們長大為了什么,我們也總是刻意掩飾自我的情緒,在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去取悅他人,可是卻很少能聽從自己內心召喚,不知道自己真實的需要,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我們自以為可以操控我們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選擇,但實際上,我們是一個自動化制約模式下的機器,很多時候身不由己。更可悲的是我們一直沒有發現、重視和改正這樣簡單錯誤的邏輯,導致生活越來越糟糕,內心越來越沉重,越發感覺不到現代社會物質極大化帶來的樂趣,無法在生活中找到歸宿感,無法尋求到真正內心的快樂!

  六祖慧能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總是感嘆,最快樂的時光是童年,因為童年的我們沒有那么多羈絆,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因為童年的我們最真。我曾經看著我新生的女兒眼睛感嘆,孩子的眼睛是那么的純潔,真的猶如一汪清澈的池水。相反看著鏡子中的我,雙眼已經略顯灰蒙,這也許就是書中說的,當我們長大了,被外界影響的小我所控制或支配,當我們不能從“真我”中尋找能量時,就只能像在殺戮戰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試著奪取別人的能量,想控制他人、用權力駕凌他人、獲得別人的關注、認可、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我們看的太多,想的太多,已經讓塵世逐漸迷住了雙眼,那只能不分好壞的從別處去攝取,從而越發的阻礙了與真實自我的溝通。

  “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我的事和別人的事。老天的事,我們無力抗爭,只有臣服。別人的事,我們又管不著。所以,做好自己的事便好,這樣的話,生活會不會變得簡單許多呢!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率性而為,取悅自我”。

  取悅自我,面對層層同心圓的包裹,我們需要撕去面具,突破思想與肉體的禁錮,認清自我,發現真正的自己,達到“真我”的“愛,喜悅與和平”。

  我們的真我永遠知道該怎么做,而我們只需要沒有絲毫的糾結去做,去努力地忠于真實的自我,率性而為,聽從真我的召喚,做自己覺得快樂的事,不讓心靈成為肉體安樂的奴隸。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3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是一本關于都市身,心,靈修行的書。它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勢,以及一切身邊發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

  “我們在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我也曾思考過這樣類似的問題。追求權利?財富?健康?正如書中老人所說:我們人類所要追求的東西,也不過是——愛、喜悅、和平。最終目的還是在追求喜悅與內心的和平。從書中我懂得快樂與喜悅是多么的不同。快樂是取決于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則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一句讓我印象深刻。“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時常檢視自己的思想,挑戰自己的信念。當我們不得不面對各種不好的事情時,產生的所有負面思想都只能讓我們自己更狼狽而已。我們得想想,當我們將手指著別人批評的時候,又有幾根手指對著我們自己呢?老人教導我們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學會臣服,因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勞無功的。而臣服往往會給你帶來不可預見的好處,當你接納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所以,破譯情緒障礙最重要的是臣服”。

  “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的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我們應該學會把那些已經或即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各種好的或不好的事件都當成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用心去體會、享受并臣服。時間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結果。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追求外在的、物質的東西,以尋求滿足。“我們現在就像一群穴居人,在洞穴之中,為了搶奪火把而拼得你死我活,卻不知道,只要走出洞外,我們就會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我們都未學會放下,做不到老人那般超然物外。但是,我們可以試著看淡一切、學會臣服、活在當下!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4

  利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讀完了張德芬老師的《遇見未知的自己》。

  那個未知的自己其實就是被小我封閉的真我本身,我們從出生時的思想空白,到成長過程中被父母家庭、學校老師授以各種教育層面的思想,聰明、勇敢、自信、成熟、善良、溫柔等等這些,都是教導我們我成為的模樣,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面性,我們遵從這些正面的思想的同時,會把它們反面的思想進行壓抑和排斥,假如有一天我們遇到一個不聰明的人或者膽小的人,我們會感到厭惡,這是一種身份上的不認同,同時也是一種自身的投影,我們害怕自己也是這種身份的人。

  我們看待一件事情,往往是會受到自身思想的影響,但我們很多時候不會質疑自己腦袋里的聲音,所以讓我們心理上受到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

  “我是誰?”這么一個簡單的問題,卻能問得住絕大多數人,你在社會上所取得的一切,老天都可以隨時拿走,而它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擁有的,所以你不是某某崗位的員工、不是某某公司的管理、不是哪一個才華出眾的畫家、作家,真正的你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思想、情緒、感覺和知覺的見證。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負責情緒,我們只有正視它、接納它的存在,才能放下對它的需要,書中講到的那部電影《我們懂個X》中提到的勝肽,當我們受到某種負面情緒的影響時,大腦便會產生這種物質并擴散到全身的細胞中,久而久之會成為一種“癮”,當身體過久缺少這種勝肽時,大腦潛意識中會讓我們做或思考能產生這種情緒的事情,從而制造出這種勝肽。但我們并不能去消除這種負面情緒,只有帶著愛的覺知之光,就像光明照亮黑暗一樣,去接納它而不是抗拒它,心靈會更進一步的得到升華與成長。

  書中提到,這個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和自己的事。已經發生的事就是老天的事,我們無力也無法去挽回和阻擋,選擇泰然面對,才不會受到小我思想上的影響和控制。他人的事我們無法直接去改變什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的事,把自己做好,也許就能夠影響到他人向好的改變發生。

  我們對自身的身體是有很多不了解的,我們一直在扮演著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而從來沒有想過真正的自己應該是什么模樣,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也許也只有當我們真正解除掉自己既定的人生模式,全心全意去觀想自己的內心,為自己想要的東西付出努力的時候,那個未知的自己就會逐漸顯露出來吧。

  聯結身體,臣服情緒,檢視思想,覺察身份,突破真我的封閉,發現更真實的自己。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5

  “我是誰”“我不是誰”“我到底想要什么”?每天都會追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不是隨意去想,而是懼怕,怕自己有一天會放棄,會墮落,會變成當初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希望自己不受精神的困擾。

  書中寫到:“你認同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錯誤行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讓人同情,不過,這也不是真正的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方向,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沒有必要去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而應該思考這個世界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為什么常常不快樂,因為這些不快樂而常常失落了最真實的自己,快樂其實很簡單,他只需要愛、喜悅和和平就能被每個人獲得,由內而外的綻放,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消失,這是快樂;為自己的目標拼搏奮斗,無所畏懼,這,是快樂;滿足而又不辜負一切事物,也是快樂。快樂是自己給的。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如果一個人老是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就難怪常有倒霉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我們的話語和意念可能真的有這么大的力量左右我們的生活。當一個人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在困難面前也能保持鎮定,求得最好的解決辦法,生活一定會許以成功,但若一個人總是抱怨,總想通過不正確的方式方法取得自身的成就,那這個成就一定不會太久,最終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大概就是“吸引力法則”了吧。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看起來好像無足輕重,可是都潛藏著一些信息。諸多不順利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顯示出人的潛意識其實并不想走這條路,生活中的某些負面感受往往是來自潛意識的牽引。

  走出觀念的牢籠,回歸真我的自然狀態。固有觀念給人們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真正面對自己內在最不想看見的那些部分,理解他們、接納他們,才能真正的平衡。就像極力維護一個特定的形象,可這一形象本身沒有存在的價值,當發現純粹是觀念在作祟時,大膽地走出固有觀念,不讓這些觀念捆住自己的手腳,選擇自己覺得對的想法去思考、去做事,沖破觀念的牢籠,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一切都會隨之改變。我們并不知道未來會遇見什么事情,但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迎風飛揚,遇到困難時,調整心境,保持情緒的穩定,讓自己有時間去思考、解決問題,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了解自己的所需,找回最初的自我,不在任何一件事中失落了最真實的自己,不會因為固有的觀念束縛了對世界的認知,追求更完美的自己。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6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探討都市人應該怎樣更好生活的書,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而又貼近生活的道理,讀完后感覺經歷了一場不錯的心靈之旅。

  當我翻看這篇小說時,我被一個又一個問題所迷惑,我是誰?我要什么?我快樂嗎?我應該怎樣調試自己的心情?

  書中一直在強調尋找真實的自我,對于“你是誰”這個問題,說實在我也很少去認識真我是怎樣的,每當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內心是茫然的,就像書中說的,外在環境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真正認識自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所以導致我們的不快樂,就像小說中的主人公若菱所言“活得好累!”。

  那位老者給出一個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那么內在的自我,不管它帶給你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大多是因為你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發生,是自己選擇的,選擇他們這樣或那樣的發生,就像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人與人之間總是不同,有人活得很精彩,有人活得庸庸碌碌,更有人垂頭喪氣,自暴自棄,那是為什么呢?由于沒能看清自己,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就如我們為了喂養自己身體所需的“勝肽”,而制造一些事端產生所需要的情緒來維生,但是我們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沒有去直面它,而是順從滿足它,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它,就像所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打開的話,我們就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要知道一切問題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只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所有的外力都會隨之改變。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工作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壓力和困惑,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人生在世,難免都要經歷這些,雖然有很多自己無法改變,但是最終決定人生的還是取決于自己的心境,我們更應該學會勇于面對,不放棄。

  心境決定人生,就像書中那位老者臨別時所說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無論在人生的高峰還是低谷,只要保持一份惜福感恩的心態,用心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真心面對生命中經歷的人和事,真正的喜悅就會由心而生。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7

  這本書講的是心理層面的東西,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它是在講一個故事,在故事中學習,很是愜意。故事中的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我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如何去面對?這是張德芬要告訴我們的。

  俗話說,每個人的閱歷都是一本書,我想,張德芬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她人生的閱歷,層層剝繭,我們會看到現實中我們遇到許多不如意。而當我們通過書中老人教導,掌握了心靈成長的方法之后,我們就能脫繭而出,重獲新生,找到更美好的未來。

  印象很深的概念是“臣服”,也就是接受已經出現的不好的事實,然后告訴自己不需要它,這是很艱難的,因為不少的人對發生的事情第一反應往往是推卸責任的態度:條件不好、別人不好、這件事情不應該發生在我身上……,結果那些不愉快思緒就像鬼魂一樣依附在你的意識中,讓你不得安寧,其實這樣的折磨更甚于一頓痛打和責罵,有的人甚至讓這些想法跟上自己一輩子,結果本來是一時的不痛快卻變成了一輩子的抑郁。書上有些方法教導,讓我們感到并不困難,一旦逃離這種負面的情緒,我們就會有機會獲得新生,人生燦爛的一面正在等著你。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辦到許多以前認為辦不到的事!

  另一個概念“勝肽”我也挺感興趣,這種由情緒引起在體內自動產生的化學物質,左右著我們未來的情緒,而“豢養”什么的“勝肽”其實是由我們每個人決定的,如果平時我們樂觀一些,那么就有樂觀的“勝肽”,久而久之,細胞感受器對樂觀“勝肽”有特定的胃口,你的細胞會讓你的生理有快樂的需求,這讓我想起了于丹教授講過的兩兄弟的故事:一個負面情緒很重,一個很樂觀,父母把悲觀的孩子關到一個堆滿孩子喜歡的玩具的房子,把樂觀的孩子關到一個堆滿牛糞的屋子,若干時辰之后,父母開門,悲觀的孩子對著滿屋的玩具發愁,不知該玩哪一樣?而樂觀的孩子對著那堆牛糞正在揮汗如雨地挖掘,因為他堅信有什么寶貝藏在里面。其實,“勝肽”也好,正面負面情緒也好,講的不就是同一樣的東西嗎?快點發現自己那些快樂、正面的一刻,豢養它們,你會更快樂、更成功的!

  讀了張德芬的書,讓我感到人生的根本是在快樂中成功,而這些快樂和成功實際上是你給自己的,除了你,沒有別人!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8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懂、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它以小說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并取得生活事業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為什么不快樂?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背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么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于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于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并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悅的區別,快樂是取決于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快樂,但一旦實現了快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達到了喜悅的境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頂端,不要為虛榮追求那遙遠的不現實,自己會被自己活活壓垮。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會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澤。那么你得到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外在環境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后讓人受益頗深,要試著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9

  這是一本修身心靈的書,看到一半,就會覺得有些枯燥,難以消化的,但堅持讀下去,就會有所感悟。

  當今社會,工作壓力大,人才競爭強,婚姻的強迫性和隨屬性多,方方面面的不如意給人的心靈帶來很多困擾。有的人心靈敞亮,不鉆牛角尖,就會少了很多煩惱,多了很多機會和快樂。有的人心地狹窄,就會困在自己的柵欄里,再也突破不了自己的心門,看不到廣闊的天空,半生都讓自己活在煉獄里,不得安寧。

  其實要說舒心,誰能說自己是絕對的快樂?人要顧忌很多,想要的很多,付出了很多,收獲的卻不一定如期望的結果那樣豐厚。這是人生經歷的必然,不能總是耿耿于懷,要勇于放開那份沉重,積極地向前看,才能看到希望和未來。

  這本書給我的感觸有一點很深刻:人要學著問自己,我是誰?我想要什么?

  很多受到煩惱困擾的人肯定沒有好好地問過自己,為什么自己把自己困在煩惱里不能逃脫出來,而是一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實就是缺乏自問,自審的勇氣。

  對于感情傷害,很多人都只看到自己遭受的委屈,不肯直面自己的錯誤,一再地把責任規劃給對方,好讓自己有理由去指責去恨,或者獲取旁觀者的同情,殊不知,越是這樣,越是把自己逼向了死角,把自己逼上了不想回頭的路。

  我們去愛自己親愛的人,總是以各種借口去強加給對方,讓對方順著自己的意愿去做,好像這樣才是愛。看完這本書以后我才明白,愛,其實更應該懂得放手,不要事事干預,事事操辦,這樣既疲累了自己,也傷害了對方,讓對方變成一個無所事事,甚至頹廢的人。

  為人處世時,我們的心態決定著周圍人的人際圈兒,跟你走得近的,說的來的,都和你在同一個磁場里共振,引起了正能量的共鳴,這就是同味相投。相反,有些人總是讓人難以接近,人們都會敬而遠之,那說明你的能量磁場在排斥,那是你自己本身無法發覺的對人的一種潛在拒絕。如果你要改變這種狀態,首先要改變自己,看看自己的心,到底想要做什么,而不是委屈和抱怨,靠虛華的語言獲取同情和駐足。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智能過濾器,在眾多的信息中,多數是按照自己的潛意識狀態去留存自己想要的,失去了很多公平分析的機會,只要我們能認真地檢視自己,站在另一個角度去看看問題,就一定能讓自己的心慢慢變得平和寬大。

  多回頭看看,哪些是應該保留的,哪些是應該放棄的,哪些是無法改變的,哪些是應該臣服的,用一顆自然地真正的自我之心去接受和放下。

  一個人,要能看透真我,做到真愛,喜悅與和平,才會真得找到幸福的所在。我們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求索,也許就會在某一天,找到或者遇見,那個未知的自己。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10

  用了十天的時間斷斷續續的把這本書看了一遍,意猶未盡!收獲頗豐!

  初識這本書,是一個朋友的介紹。說是一個都市修身養性不錯的書。本決定去江南的旅行中愜意一下,體會一下這本書。誰知到旅行返程的列車上才開始瞄了一下。汗!……在車上就看了第一章就被她吸引,原來我也是很多次問自己我是誰?當然沒有書上的那個深度。

  全書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一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白領階層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時又恰逢老人為故事的開始。引出老人的提問:“你是誰?”讓人逐步的去理解“小我”“真我”。

  是啊,現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誰?總是把外在的條件,或者自己的一個身份,一個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東西理解為自己。為去追求我們所定義的某個身份,總是在不知某個時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為什么我們總是不快樂?為什么我們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我們總是在做我們自己思想的奴隸。就像書上說的警示的句子“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東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虛假認同”“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應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隨著女主角生活上的沖擊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經歷我成長理性的帶著我們從身心靈三個方面去探討,研究“真我”幫助我們從思想,情緒和身體中解放出來。“如果你不斷重復做某些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來長期且固定的關系,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慘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復地為那張神經網絡連接線和整合,這就是變成了你的情緒模式。”教我們如何去操作我們的身心;感受我們的潛意識;擺脫我們的情緒;檢視我們的思想。逐漸的揭開層層包裹的同心圓,找到“真我”和我們的本質“愛,喜悅,和平”

  愛過,痛過,哭過之后沉浮當下。好像這話是是對自己的說的,要試著活在當下,沉浮所有已經發生的事情。就像書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會持續”事實擺在那里我們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勞,同時還要臣服我們對事件衍生的負面情緒。就像老人的那句“這些負面的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驅散不走他們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光出現了,黑暗就消融了,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但愿我們都像春蠶破繭而出。開始就是未來!

  總之從中體會到的只是很多,需要我們慢慢的去體會其中的道理,我就是打算什么時候再拜讀一次。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11

  工作之余,喜歡讀一些書讓心靈沉淀,其中記憶最深,感觸最大、收獲最多的當屬《遇見未知的自己》。萬分感謝同事的推薦,才使我有機會遇見這本書,也遇見未知的自己;當朋友讓我推薦好看的書時,我也會毫不猶豫的推薦這本尋找真我的智慧之作。

  這本是從四個問題入手:1、我是誰?2、我到底要什么?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到底追求什么?3、什么事“真我”?4、我們為什么會失去與自我的連接,不斷原理自己?這些問題聽起來比較遙遠、晦澀,甚至可笑,但是作者張德芬通過一次次與智慧老人的對話,循序漸進、層層剖析,不動神色地把它們描述得生動、形象、具體,潤物細無聲地讓我們結合現實生活、思考“真我”。

  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財富、健康,最終目的應該是追求內心的喜悅和平和。可是,在物欲橫流的新時代,我們忘了初心,在追求權利、財富、榮譽、職務等事物的過程中,喪失了內心的喜悅和平和,常常變得不快樂,就像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說的“活著好累啊”。

  書中的智慧老人給出了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快樂不快樂決定權在自己,事情最后的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地向外界抓取不屬于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想要快樂,就需要平靜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甘心的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愉悅的路。

  智慧老人畫了一張圖譜,概括了我們失去真我、遠離真我的四個原因:身體、情緒、思想和身份認同的障礙。他告訴我們:“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權利、財富、榮譽、職務,都是真我的附屬品,都是暫時的,不會讓自己真正愉悅,關注“真我”,讓身體、情緒、思想和身份認同得到舒適、滿足,才能感受到真實的我,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愜意、幸福。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這句話給我印象極深,一開始沒讀懂其中的奧秘,有點一知半解,直到看到楊絳先生的一段話,才恍然大悟,“外面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積蓄心靈內在的力量,追求內心的喜悅、和平,把握人生圖譜的走向,活出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12

  正在讀一本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

  剛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它很深奧,很難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說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又很吸引人又很特別。就像是有些人一樣,第一眼看見覺得不怎么樣,但是以后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好看。當我細細慢慢體會的時候,忽然發現它已經在慢慢的進化著我的心靈,悲觀和欲望。

  在這一個個的生活小故事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是這樣一件事。她說;那一天業績考核出來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擠了下來,她的內心非常難受。早上她上班,發現同事們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視著她,有同情、鼓勵的,有幸災樂禍的。在接下了和老板的談話中得知,在老板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終于得到了總經理的認可,得到了一個并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答哦啊座位上,她想起了剛進辦公室時同事的眼光。可是,現在的她覺得同事們的眼光和平時沒有什么兩樣的呀。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有類似的感覺,當你獲得一些與往常有不同的生活經歷,當自己的想法改變的時候,總覺得周圍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會和以前不一樣了。他們的眼睛里充滿著自己主觀臆想出來的內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勵”,有些同事“幸災樂禍”,都是她的大腦自己去篩選、過濾、定位出來的,并不是事實。這樣的想法,其實都是自己根據自己當時的情況虛構、假想出來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假象,是在自己的主觀想法作用下杜撰出來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說是在古時候,有個砍柴的人發現自己的斧頭不見了。他一直認為是他的鄰居偷的。他每次看到那個鄰居都覺得他就是那個偷斧頭的人,而且越看越像。有一天,他帶著新買的斧頭上山去砍柴,突然在他曾今砍柴過的地方發現了一把已經生了銹的斧頭。當他再一次看到他的鄰居時,他發現他的鄰居怎么看都不像是會偷斧頭的人。

  是呀,周圍的人、事、景、物常常會在我們不同的想法下產生著不同的變化。其實不是他們在變,而是看的人在變。所以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憑借著主觀想法去臆斷,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這個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書中的老人所說的: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13

  這幾天一下班就在讀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看后很是感慨,現代人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修養與欲望明顯不成比例,反求諸己,修心,正心,養心,才能有好的心態。書中有一句話堪稱經典: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琢磨。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還是人生減速慢行的彷徨時期,唯有保持關照內心并感恩的心態,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書中說,這個世界是由什么組成的呢?能量的爭奪!這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日本的江本勝博士做了一個實驗,讓水分別聽音樂,讀文章,接受電池波。然后分別冰凍兩小時觀察狀態,結果發現水的結冰程度會因為聽到,看到,接受到發生很大的變化!還有一個實驗就是分別把三碗同樣的米飯放在一起,第一碗米飯每天對它說我愛你,你很漂亮,第二碗你不理它,第三碗對它說它很難看,結果一個星期過后第一晚米飯只是有點泛黃,第二碗發霉發臭,第三晚還算好點,這些實驗證實了一個觀點,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能量的。

  我們大腦每秒鐘要處理四千億位的信息,但我們只能意識到兩千位的信息,所以我們會有選擇的去看東西,并且以此來體驗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物。至于如何選擇,就是受個人從小被灌輸的各種約束俗成的觀念,信念,標準,價值觀等的影響。完全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每個人環顧四周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東西,其它的大腦會自動排除,所以每個人的價值觀和成見也是這樣形成的。還有如果你不斷重復的做某件事情,從生理學角度我們神經細胞就會建立長期固定的關系,比方說每天你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痛苦悲慘,那么你每天都在重復地為那張網絡神經連接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還有更糟糕的是當我們身體層面和大腦層面產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分泌一種叫做“勝肽”的物質。隨著細胞跑到我們全身各處,久而久之我們的身體就會對某種勝肽產生依賴感,如果你長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有生理需求逼著你去發脾氣。這個是很恐怖的,就像吸毒上癮一樣!

  總結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折射,就像鏡子一樣反射你的內在。當外境由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要記得向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又被觸痛了,看看自己是不是還有陰影還沒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事物上,先在內在層面做個調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那些外在可改變的事物。

  每個發生在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份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比較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和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個災難也可以是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的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它內在的蘊藏的豐盛美好,因為這是上天精心為你打造的禮物!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14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靈修的書,總覺得所謂靈修有些玄學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個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到一位為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修行者的蛻變,讓我對所謂“靈修”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修的心路歷程呈現給大家。告訴我們如何走出困境快樂地生活。

  本書的主人公若菱深感“活的好累”,她被外面的人和事評判著,同時也評判是對方。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老人教導若菱:“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和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

  生活中,我們遇到的許多煩惱,比如討厭某人、懷才不遇、不公平等等,這些看似外界對我們的困擾,實際是對自己的不了解、不認可。種種的痛苦是來自我們對事情的解釋,是我們自己主觀創造出來的,為了尋求內心的平衡,為這些事情找到能夠安撫自己的解釋。這些問題和困擾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書中的一個觀點,讓我豁然開朗:我們要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臣服于我們無法改變的結果。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會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按照這樣的思路走下去,抱怨和不滿就會油然而生,懷著這樣的思想去思考問題,自然無法得到正確的結論,這種受害者的思想讓我們總是尋求別人的理解和認同,陷入痛苦。

  其實,外面沒有人,只有自己。我們到底有沒有真心關注過自己的內心世界?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一直在拼命地往前沖,根本沒有時間去顧及內心的聲音。改變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換一個方式對待別人也是換個方式對待自己,寬容他人也是寬容自己,嚴苛別人的同時也為自己戴上了無形的枷鎖,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嘗試放松一些,換個方式想想,在理解別人的同時理解自己,包容和接受那個并不完美的自己。深呼吸——似乎有些釋懷了,有些沉靜了,有些感受到自己的內心渴求了……。

  給自己一個微笑,期待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15

  在沒有讀這本身心靈小說之前,我滿身疲憊、情緒低落、喪失興趣、痛苦不堪;我認真工作著我并不想做的事情、接受一些我本想拒絕的任務、思考著為什么總是我?我感受不到另一半的關心、體會不到什么是開心、考驗著自己的耐心,結果卻是工作不順心、生活無重心,連死的心都有了,千萬別笑哦,這是真的,我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我試圖找解決的方法,可是別人說的我都明白,聽多了反而更煩,干脆悶在心里,任憑大腦不停的運轉,整夜的做夢,設想事情的N種結果,擔心、害怕、恐懼充斥著整個人,我快崩潰了,卻無能為力……

  看過這本書后,對我產生震撼效果的是這樣一句話:我活著是為了什么?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從未得出愛、喜悅和和平這個答案。第二句話是:我為什么不快樂?因為我總是追求那些不代表自己的東西,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卻不斷的喂養自己的“小我”。第三句話是人的身心靈好比是一座房子,身是外部框架,心是軟裝潢而靈則是內在空間。我的擔心、害怕和恐懼都是因為自己的內在力量不夠強大,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外在事物上。自己以前遇到事情一觸即發,特別容易動怒,事后又會覺得自己很沒素質、很自責,看過書后我才知道這是自己勝肽的需求,我要做的就是對事情的臣服,接納當下,而不是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

  其實最重要的是把書中所說的運用到實際,我舉兩個例子:昨天中午一學生家長打我電話說小孩中午到我們辦公室熱飯,可是老師不允許,問我是什么原因?掛斷電話后,我又怪罪自己這個班主任沒當好,擔心家長認為我不夠關心學生,可是也就一個念頭而已,我想到書中說的我不是我的思想,我要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內心立刻平靜下來。下午我了解了具體情況并不像家長說的那樣,同時告訴那位學生原因并安排了另一個地方,問題解決了。

  第二個例子是放學后開會臨時通知我搞輔導而且是利用周六周日,我很不樂意,本來身體就不好,正想利用周末補個覺呢,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在會場上我就拒絕了,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悶在心里就接受了,可是后來領導說了就兩次而已,我想想也能安排過來,主要是我內心能接受,最終接了,不過我沒有抗拒和不安。遇到事情先問問自己愿意接受否,不愿意就拒絕,拒絕不了就欣然接受,不要壓抑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去做事情,這樣很不爽的……

  當然,除了以上一些收獲之外,我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深入理解并運用,比如,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與身體聯結?很多負面情緒都有它的源頭,如何找到那個屬于自己的源頭呢?當負面情緒來臨時,如何臣服于它?像這些深層次的操練我還很欠缺,因此向內探索的路很長,不過我已經體會到它帶給我不一樣的人生,最后感謝學校組織的這場活動,也希望有經驗的老師能提供更好的資源共享!

【教師《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發現自己】相關文章: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02-17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筆記01-21

杭州旅行之遇見自己12-26

仰望生命的陽光,重遇未知的自己01-20

遇見更好的自己2000字作文08-23

遇見最好的自己作文(精選15篇)01-20

遇見最好的自己作文(匯編15篇)01-20

遇見最好的自己作文(通用30篇)02-11

遇見最好的自己作文(集合15篇)01-20

遇見未來的自己作文通用9篇01-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妞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 亚洲日本乱码字幕综合 | 久99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乱码伦十八在线观看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