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邏輯》讀后感

時間:2022-09-28 04:24:27 讀后感 我要投稿

《金融的邏輯》讀后感范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融的邏輯》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融的邏輯》讀后感范文

  《金融的邏輯》讀后感1

  大學時在學校附近的圖書超市看到了一本書,《讀大學,究竟讀什么》閱讀之后感覺作者實在是非常優秀,作者在書中推薦了一些書籍,我就按著作者的推薦,開始了閱讀,作者推薦了一本金融類書籍《金融的邏輯》,我就在當當網上買了這本書開始看,因為圖書超市當時找不到這本書。閱讀之后感覺作者的一些觀點非常有見地,深受啟發。

  在分析英國崛起的原因時作者指出英國之所以在18世紀開始遠遠超過法國,并最終在世紀末戰勝法國,其關鍵之一就在于英國有更發達的金融技術讓它更能將未來收入提前變現,正因為英國有著比法國遠為發達的證券市場,是英國不僅能以未來收入為基礎融到更多國債資金發展國力,而且需要支付的融資成本也比法國低一半。更強的證券化能力使英國可以籌到更多的錢用于發展國家實力,使英國從18世紀到20世紀初都一直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讓不到兩千萬人口的英國主宰世界兩個世紀。正是由于金融的發達,導致了西方的崛起,而反觀中國,當時落后的金融也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苦難,分析的很深刻。

  作者另外說中國的儒家文化其實是一種保險,因為在古代社會個人經濟風險交易功能主要由家庭來承擔,那就對家庭文化有相應的要求,在中國就有了儒家文化;如果這種功能主要由市場來承擔,那么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必須有相應的內容,在此背景下西方發展出自由、民主與法制,與此同時,西方的“家”越來越成為一個單純的精神生活細胞,以兄弟姐妹間、長輩與晚輩間的感情交流為基礎。因為西方有發達的金融市場,保險就可以用市場來取代,市場使個人更加自由,不再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父母在退休后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不需要受后代的支配。對于兒女來說,他們也不用感到“孝”的責任壓力,但他們出于愛父母還是可能選擇自愿去照顧父母。但是沒有了壓力,人會更加的輕松。

  作者在分析公司時提出,公司不舉,則中國終不可以富,不可以強。西方之所以強大,在于他們有匯集大量資本、“集中力量辦大事”、分散創業風險的方式,亦即公司。因為公司的強大,帶動了整個社會的繁榮。作者從經濟角度對于國家發展的分析非常到位。

  在談到創新創業時,作者說到創新、創業成就的'實現是由于資本市場培植、催化的結果。尤其是股市,股市給社會提供的不只是表面上的融資,更重要的是提前估價創業者的成功,并加速實現創新者的成果,給社會貢獻活生生的創新榜樣。沒有金融市場,就沒有股市,沒有股市,就沒有風投、PE投資,那么創業、創新風險就無法在更大范圍內分散,也就不會有國家的強盛。

  這本書使我對于金融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沒讀這本書之前我就是個金融小白,這本書算是金融的啟蒙教材,其中的以上觀點使我深受啟發,影響了我以后的決策,也許一本好書的作用就是可以改變一個人,往好的方向改變,而這本《金融的邏輯》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

  《金融的邏輯》讀后感2

  陳志武先生是美國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他撰寫的《金融的邏輯》一書雖然講解了很多東西方的金融發展事件,但貫穿全書的核心問題其實很簡單:金融究竟是什么邏輯?通讀全書,我突出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是資本的邏輯。作者把公元1600年左右的國家分成兩組:一組是國庫深藏萬寶的國家,中國明朝國庫藏銀1250萬兩,印度國庫藏金6200萬塊,土耳其帝國藏金1600萬塊,日本朝廷存金1030萬塊;另一組是負債累累的國家,像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意大利等。400年過去了,哪組國家發展得更好?當年國庫藏金萬貫的國家,除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改變命運外,其他國家迄今仍是發展中國家,而當時負債累累的卻是今天的發達國家。作者據此得出一個結論:資本化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他提出,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資本化就是把未來的錢通過證券化的方式轉化為今天的資本,用于當前的生產生活開支。陳教授認為,從英美等國家的發展歷史看,的原因主要不是對外掠奪,而是資本化發展與金融創新的結果。這是一個與國內傳統認識有較大出入的觀點。

  應該看到,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之所以“錢”越來越多,主要也是資本化改革的結果。但要注意一種現象:西方國家往往是政府窮得很,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滋潤;而當前的中國恰恰是政府手上很有錢,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日子卻是過得緊巴巴。因此,中國還需要很多的資本化和資本深化的改革。

  二是市場的邏輯。資本化與市場化是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的兩個概念。之所以單列“市場化”,源于陳教授在書中對儒家思想的分析讓我印象深刻。幾千年來,中國人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儒家主張靠血緣網絡內部來互通有無,實現人際金融交易,但它不能每個人奮發向上。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都碰到過這樣的事情:買房子缺錢了,首先想到的是向親戚朋友借錢,而不是向銀行貸款。因為親戚朋友的錢是“軟約束”,沒錢可以賴賬不還;而銀行的錢是“硬約束”,是需要房產作抵押的,一般賴不得。比較而言,外部金融市場更能逼著每個人去自食其力,也為個人空間、個人自由的最大化提供了基礎。

  從本質上講,市場在中國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壓制。但30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各種金融市場出現后,中國人的個人空間終于出現并正在擴大。國內社會各界普遍覺得中國文化重視家庭,而西方文化不重視家庭,或者說西方人對家庭情感看得比中國人淡,陳教授認為是一種誤解。實際上中國人和西方人都重視“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傳統中國的“家”側重強制性的經濟交易功能,而西方社會的“家”側重基于自愿的感情交往功能。當然,傳統儒家文化的轉型是正在進行時,而且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但不管怎么說,一種基于金融市場和法治的體系最終取代傳統家庭和儒家文化的體系,則是歷史的必然。

  三是創新的邏輯。作者在書中花很大篇幅分析了美國的次貸危機。從媒體上得到的印象似乎是美國經濟與社會已進入“水深火熱”之中,但從實際的美國社會生活看,都難以感受到或者看到這種危機。也就是說,危機主要還是集中在金融證券市場和信貸市場,對多數美國人的生活影響有限。在分析金融危機的'起因時,多數人都將矛頭指向了金融創新。作者承認層出不窮的創新帶來了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但這是金融創新的過錯嗎?作者給予了否定,并認為危機之后美國的消費驅動模式不會終結,相反中國的經濟增長也要從投資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轉變。

  關于金融創新,作者認為美國和中國的情況代表了兩個極端。在美國,金融創新可以說是完全放開的,出了問題再說,沒出問題可以完全自由。而中國則是,如果沒有政府批準,任何創新都不行。美國允許自由的金融創新,當然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恰恰是通過出現問題,才知道什么地方應該要有監管。中國的金融管制,表面上看沒有什么代價,實際上這個代價在用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千萬不要因為美國金融創新出了問題,就認為我們不放開金融創新的做法是對的。如果說,美國金融的問題是創新過度帶來的,那么中國金融可能恰恰是創新不足的問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為躲過了一次金融危機而暗自高興。

  《金融的邏輯》讀后感3

  最近讀了(金融的邏輯)一書,受益匪淺。陳志武教授根據自己20余年對金融工作研究得出的經驗對金融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解與定義,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把金融這門科學講深講透,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工作,提升我們的理財觀念。

  (金融的邏輯)一書揭示了金融對社會的廣泛、深刻和巨大的影響。在展開這一主題的過程中,作者的獨到見解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采用“經濟——金融——政治——文化”這種四級互動模式敘說問題。人類只要是要生存、特別是要發展,在生產的基礎之上,就必然會存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價值交換;在不同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條件下,會有不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制度來保障這種跨越時空的價值交換有最大化的收益、最小化的風險;越發達的.社會,價值交換的數值、地理范圍、時限也越大,越需要一種先進的文化制度來做保障。

  第二,用現代金融學的認知方式分析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如“孝”、“養子防老”、“父母在不遠游”等。陳志武先生揭示了“孝道”文化的經濟基礎,指出“養子防老”是最前現代社會人們規避未來風險的重要手段,而儒家“孝道”文化體系則是保證作為投資者的長者能有回報的文化制度保證。本人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論述。

  第三,由人們熟知的經濟史觀衍生出金融史觀,用金融變遷說明社會歷史變遷及這種變遷對個人自由的促進和保障作用,這種理論與現實和歷史相結合的敘述方式確實是作者學術功力深厚的體現。

  第四,提升金融的社會歷史定位,把金融技術提升到與科學技術比肩的地位——傳統觀念中的玩錢術、圈錢術和套錢術變成了不斷創新的金融技術。

  陳志武教授在美國全面接受西式金融教育,但又跳出西方學術界把金融問題模型化、計量化、復雜化,小眾化的范式,為中國讀者勾勒出一個清晰的金融邏輯。在這本書中,作者更多的筆觸是討論中國現在為什么有錢,以及中國有了錢,為什么許多人并不感到富有。對于上述話題,他運用現代金融學理論,詳盡地分析了這是“藏富于國”還是“藏富于民”的問題。他還通過探討中國是否會發生金融危機、中國股市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將美國次貸危機引以為鑒來論述自己的觀點。

  (金融的邏輯)引起了我對鶴山金融業發展的思考。在地理位置方面,鶴山毗鄰港澳,扼粵中水陸交通要沖,陸路國道325線、省道江肇線縱橫貫穿市境,建成的佛開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廣珠鐵路為我市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近幾年來,鶴山銳意創新,不斷完善金融體系,大大推動了金融業的發展。今年5月,鶴山市首家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國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正式開業運營,這標志著鶴山市金融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同時是鶴山市貫徹落實國家、盛江門市關于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三農”和中小企業發展精神的重要舉措。6月29日,交通銀行正式亮相鶴山。鶴山支行是交通銀行江門分行設立的第一家支行,該支行的開業得到了我市金融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交通銀行江門分行首家支行落戶鶴山,表明了該行對于鶴山市金融事業的重視。

  我認為,我們應該利用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海外華僑同胞資源,結合(珠江三角洲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在金融業方面與港澳展開更緊密的合作,吸收港澳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靈活的運作方式,通過引進新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扶持農村信用社改革,申報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引進外資銀行合作組建村鎮銀行,扶持企業上市,推動政銀企合作交流等方式,壯大鶴山的金融業,努力配合江門市的金融發展,成為連接珠三角地區和粵西金融業的互動中樞,更好地服務地方乃至廣東的經濟發展。

  總的來說,(金融的邏輯)一書具有相當的理論影響力和知識普及性。陳志武教授的文字非常平和,既運用通俗的金融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又從歷史、文化、政治、法律等各個層面旁敲側擊,讓人讀之醍醐灌頂。

【《金融的邏輯》讀后感】相關文章:

金融的邏輯讀后感05-06

《金融的邏輯》讀后感作文10-21

愛情與邏輯閱讀理解 愛情與邏輯閱讀答案考試06-25

邏輯崗位職責01-30

邏輯狗教學總結04-27

什么是數理邏輯04-30

女人的思維與邏輯散文06-12

語言學中的邏輯推理與邏輯論證的論文(通用5篇)07-22

2.10簡單的邏輯電路11-26

辯論場上常見邏輯錯誤05-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限制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 在线看午夜福利网站 | 日本美女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