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1
“程門立雪”的尊師典故婦孺皆知。勤學好問的楊時有道疑題不懂,便向程頤請教。不料程頤正午休,大雪紛飛的寒冬,楊時為了不打擾先生睡覺站在門口苦苦等候,當程頤出門迎接楊時時,他早已凍成雪人。
宋濂亦是此人,“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對先生畢恭畢敬,遇到訓斥都不敢反駁,看先生心情好了,又去請教。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代人把老師看成其父母,尊敬、愛戴,對老師言聽計從,犯錯誤,老師用戒尺打他們,他們卻不敢還手。時光飛逝,現代社會倡導民主、和諧。老師不能再打罵學生。而社會真正的民主、平等了嗎?沒有。學生把老師的不再打罵當成他們放肆,為所欲為的籌碼。不滿老師的批評與老師爭執,刺耳的臟話脫口而出。不把老師當父母,卻把自己當上帝。
時過境遷,尊師敬師在學生的眼里似乎早已落伍。大家趕時髦、追潮流。愛慕虛榮不僅僅只是大人們的惡習,學生們也是如此。攀比心理日益攀升,別人有的自己也得有。《送東陽馬生序》中“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勒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看他人身披綾羅綢緞,配帶珠寶首飾卻無半點羨慕之意,在當今很多人看來似乎就是傻子,甚至是火星人。
我也是愛慕虛榮的人群中的一員,不是富二代也幻想富二代的生活。每次看到他人穿著明艷照人的服飾,自己也想擁有,雖沒向父母提起過,心里卻十分不是滋味。可怕的社會風氣像病毒一樣不斷擴散蔓延,侵蝕著我們的身體,滲透到骨髓,令人無法自拔,迷失了自我。
醒悟吧!自以為是的學生,學會愛老師尊敬老師,無論再過多少萬年,敬師依舊是潮流。
醒悟吧!愛慕虛榮的人,愛慕虛榮帶來的只是無盡的痛苦。像宋濂一樣有豁達的心境,以書為樂。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初二《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2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到了現在一些學生犯了錯誤,當老師教育他們時,這些學生不僅毫不理會,還露出特有的“招牌”動作——翻白眼。把頭轉向一邊,抖著腿,時不時還瞪老師一眼,甚至“出口成臟”與老師對著干。這種師生之間因尖銳的矛盾而發生的沖突幾乎每天都會在我們的身邊上演,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現在的師生關系是怎么了?我們國家是以“尊師重道”為光榮傳統的啊!孩子對事情的認知是由淺入深的,他們在生活中有很多行為習慣是需要教育者(包括家長,老師,學校,社會)糾正的,他們的很多認知是需要教育者引導的,這當中,老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是一個國家精神文化的傳播者,為什么他們的教育對很多學生的效果卻是那么微弱呢?這種微弱背后的隱患讓人擔憂啊!人們常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無私地授予無知的孩子們以知識,而這些學生卻“恩將仇報”。當這些學生看到宋濂的尊師態度時,會不會為自己的這種無知可恥的行為感到羞愧呢?
當宋濂拜師后,看到同學們都穿著綢緞,戴著珠寶“燁然若神人”,并沒有感到自己寒酸低微,而是依然沉浸在學海中尋求知識,探索奧秘,求得真知。這是“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而我們有的同學卻相互攀比:比吃、比穿、比玩、比打扮。好像別人比自己的衣服漂亮、昂貴,就感到臉上無光;吃的比別人差、零花錢比別人少,就會覺得沒面子。錯了,大錯特錯!難道你的學習成績比別人差,只因為你比別人穿得光鮮、時尚就會讓人把你看你“天才”嗎,就會原諒你的愚鈍和懶隋嗎?
我們應該向先哲宋濂學習,學習他勤奮苦讀,遍觀群書,鍥而不舍“弗之怠”;學習他尊師重教,援疑質理時,“俯身傾耳”;學習他不慕虛榮,一心向學,日后“業精德成”。
或許我們不能取得像宋濂一樣的成就,但我們可以在先賢光芒照耀下做一進取向上的人。
初二《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3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里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余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余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師和顏悅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于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為《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于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煉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沖浪、冒險,鍛煉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磨煉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初二《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相關文章:
《送東陽馬生序》逐句翻譯07-29
送東陽馬生序課文原文11-16
《送東陽馬生序》的原文12-15
送東陽馬生序課文講解12-12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900字01-07
送東陽馬生序翻譯注釋10-12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09-10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答案(15篇)10-18
送東陽馬生序的文言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