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會吃飯》讀后感1000字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會吃飯》讀后感1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吃飯是每個人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一日三餐,早已如同流淌在身體里的血液一般自然。但你是否真的好好吃飯了?《學會吃飯》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發。
這本書是20xx年7月由中國友誼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美]珍·克里斯特勒、艾莉莎·鮑曼。讀完這本書后,我最大的感受是為什么說很多人已經吃了一輩子的飯了,還是不會吃飯。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很多人在吃飯的時候味蕾根本沒有打開。因為很多人每天都是在盲目的吃飯,根本沒有品嘗到食物本身的味道。吃飯就像是一個儀式一樣,不停的往嘴里塞東西,所以大多數人的味蕾是沒有體味到飯菜的美感。孔子也曾說“鮮能知味者”,這句話是指很多人都吃飯,但沒有幾個人會吃飯。另外一點是我們的胃反應是滯后的。譬如當我們吃完飯后說飽了的時候,其實胃已經先飽了但是我們卻沒有感覺。
這本書傳遞出這樣的概念:我們要在正念當中去飲食,就是我們要學會和食物做朋友,向吃東西時候的喜悅說“是”。相反,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好好吃飯變成了一種奢侈。外賣讓我們獲取食物變得容易,當飯菜送到手上,有些已經失去了飯菜香味;此時,忙碌的人們邊吃飯邊刷手機,這頓充滿儀式感的吃飯過程就完成了。但我們真的品味到飯菜的香味了嗎?還是說抱著“這頓飯先湊合吃,下頓飯吃好點”的心態來對待我們的日常。
本書提倡的正念飲食有幾大核心要素,其中第一大要素就是學會靜坐。因為學會了靜坐,可以讓我們提高感知力。當我們沒有感知時,往嘴里不斷塞東西的時候,我們是不可能學會或好好品嘗好那個東西的。所以學會簡單的靜坐,了解我們個人的意志力,擁抱而不是對抗食物。食物是美好的,是帶有感情的,然后感受科學調節的這種影響。其實,靜坐提升感知力不僅存在于我們的飲食中,也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食物沒有好壞之處,有的只是我們腦海里區分的好食物和壞食物。實際上,本書提到所有的食物能為我們帶來熱量的,都是過來幫助我們的,為我們帶來滋養的。正念的吃飯,就是全然接受這個食物(不判斷它好吃或不好吃/健康或不健康)。培養正念飲食,本書提到有幾大支柱性原則。第一,我們要了解自己的身心需求;其次,我們要感受自己;第三我們不必糾結于飲食這件事,不要讓它成為生命的負擔。
如果能帶有上面的覺知,我們會不會因為生理饑餓感或是社交壓力就去“強迫或安撫”自己去吃東西。如果我們真的想吃,那就讓自己去吃點,不要過多苛求自己。只要當我們不斷培養自己的味蕾,不斷培養自己的感知力,不斷地對自己有愛,有寬容,去體驗那個食物的時候,我們才會吃得越來越健康。
那么最后我們如何進行好好吃飯的練習呢?練習一是進行正念呼吸,進行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的時候肚子鼓,出氣的時候肚子扁。練習二是迷你靜坐練習,長的1分鐘,短的幾秒鐘,讓我們立足當下,覺察到我們當下的飲食場景。練習三是是四顆葡萄干,拿出第一顆葡萄干,先觀察它的樣子,然后放在嘴里讓舌頭感受它的存在,然后再吃掉它,這種感覺和我們平時一大把塞到嘴巴里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然后透過葡萄干,我們可以拓展到其他食物,去不斷練習,感受到好好吃飯的舒適感。
隨著我們吃飯模式的改變,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完全不一樣。因為我們能覺察自己是否要吃飯,要吃多少,不會帶有負面的飲食情緒而暴飲暴食。所以這本書特別重要,不管是我們自己吃飯,還是可以教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這本書都是格外重要的。
與其說是一本飲食書,也可以是一種正念生活的書籍,幫助我們從吃飯開始去感恩食物,感恩當下的生活。
【《學會吃飯》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我學會了“吃飯”07-25
弟弟學會自己吃飯了作文10-18
弟弟學會自己吃飯了作文400字10-07
《吃飯》教案08-27
吃飯的作文[精選]11-27
弟弟吃飯08-21
吃飯的句子03-02
吃飯的說說04-26
吃飯的作文11-19
吃飯的禮儀常識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