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絲·門羅《逃離》-讀后感-高一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艾麗絲·門羅《逃離》-讀后感-高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堂的門口有一棵樹,向著橫斜里伸展著幾根粗粗的樹枝,短短長長,樹干上隨意點綴著些濃淡不一的綠。每每傍晚時分,我從那里走過,看它在夕陽里靜靜站立,就像站在油畫里一般,說不出的樸拙和奇異,天邊的山巒有時絢麗有時深沉,仿佛是多變的背景音樂,讓它不變的姿態有了韻律,日日為我詮釋著風格迥異的美。
有一天,我終于為它駐足,在暮色里出神。學生時代的我們沒豐富的生活,書本就是我們的天,不能沉醉卻別無選擇,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學生的角色轉換,終于可以逃離書卷校園。狂喜遠不足以形容心情,縱然有著同吃,同住的上鋪姐妹,但各奔東西的傷感怎么也擋不住我們匆匆離去的腳步。踏入綺麗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熱情的招手。逃離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長。
快樂只是一層薄薄的面紗,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就被一陣流浪的風吹遠了。
瑣碎的日子流水無痕,夾雜著落葉繽紛,追想生活的時候,它是美的形態,投身其中,才感覺鋒芒銳利。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玩笑》中說:“受到烏托邦聲音的誘惑,它們拼命的擠進天堂的大門,但當大門在身后砰然關上時,它們發現自己是在地獄里。”生命有時就是這樣的黑色幽默,讓渺小的人們難堪無助。
只有逃離,逃離成了我們本能的選擇,某個地方,某個人,某項工作,某種羈絆。只要感覺不再需要,不再快樂,我們就變得腳步匆匆,張望起別處的生活,仿佛那里到處閃耀著快樂、自由、幸福、夢想的誘惑之花。可是,當我們懷著某種虛幻的愿望,極力的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蕩到生命的最高處,最終回到的卻還是它原來的位置。
生活在我們逃離的背影里開懷大笑,我們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無處可逃。
開始喜歡旅行,希望別處的風景時時宜人,以為陌生和距離會濾去塵沙,呈現哪怕不真實的美麗。在千山萬水中驚鴻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過無痕,卻是偶爾驚艷,少有驚心動魄,興味盎然而去,帶著些許失落歸來。風景區從來熱熱鬧鬧,只是沒有我們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開遍地,有人看到的依舊是滿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愛的詩歌之一——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羨煞了詩人有那樣的勇氣,逃出蕪雜的塵世,和明月為伴,和清風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遺世獨立,靜美之至極。可在那幅想象的圖畫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獨。在空曠的世外山谷里只身獨處,竟讓我有些不寒而栗。縱有推窗邀月的情懷,縱有把灑臨風的灑脫,能夠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脫牢籠藩籬;可以逃離現實的喧器,終逃不過那漫無邊際的寂寞命運。生活的網無處不在。看著眼前這棵奇異的樹,我明白,無需逃離。被刺痛著,也要承受。瑣碎和銳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猶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嬌艷。
與其逃離,不如歸來。
逃離是一種懦弱,沉醉卻是我們最好的歸宿,就像那棵樹,獨自站立,也可演繹風情萬種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別處,它躲藏在我們的心里,微笑著等待我們轉過身來。
早已不記得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是何時了,只記得曾經很為作者優美的文筆所打動。譬如那句“當我們懷著某種虛幻的愿望,極力的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蕩到生命的最高處,最終回到的卻還是它原來的位置”,還有那句“瑣碎的日子流水無痕,夾雜著落葉繽紛”,真的是太美了,至今我還在深深地崇拜著那位有著一雙巧手和一顆玲瓏心的作者。昨天偶然又一次見到它,卻有了新的感受。
作者講道,她曾經快樂地向往著逃離生活,而又一次次悲哀地發現生活總是會在她自認為成功時突然發出笑聲,告訴她,我們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分子,早已無處可逃。逃離,出走,旅行,帶回來的總是失望,遠處的快樂總是虛幻的,只有選擇歸來,歸來才是拒絕寥落的唯一方法。我就想了,曾經我不是也有和作者一樣的經歷嗎?總是對生活不滿意,總是要去向往著有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總是向往著逃離本來的生活,逃離那些認識自己的人,逃離那些不開心的事情,總想追逐自己理想中的完全自由。后來考上大學了,以為一切愿望都能夠實現,什么自由,快樂,全在自己掌控之中。理想的秋千仿佛已經蕩到了它生命的最高處,但最后卻發現,原來,沒有了曾經習慣的忙碌,生活就變得無聊了起來,曾經在幻想中快樂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的情景卻沒有一點要出現的跡象。甚至發現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從前的那些愛好和興趣,如今卻一點兒感覺都沒有了。成天只有無所事事。不知道該怎樣形容那樣的生活,也許唯有“沒頭的蒼蠅”差可比擬吧。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曾經聽一個同學說過:“什么自由啊?沒有了發揮的空間,就成了無聊。”真的很對啊!
欲逃無路,唯有歸來。真的只有歸來,生活的網無處不在,逃到何處皆有它的身影,歸來便是出路,唯有歸來才可能遠離平庸和彷徨。那句古詞講的好:“歸來也,著意過今春。”春色如畫,何須逃離?不妨留住腳步,盡情欣賞。深入生活,品味生活,再來溶自己于生活,便會時時看到生活的微笑。那便是生活的真諦,亦即是生命最佳的歸宿。
【艾麗絲·門羅《逃離》-讀后感-高一】相關文章:
逃離“成熟”圈作文11-25
《逃離馬戲團的熊》優秀讀后感范文12-31
《逃離》閱讀試題及答案11-03
無法逃離的叛逆愛情詩歌08-04
逃離的作文800字(通用5篇)02-27
五年級《逃離馬戲團的熊》優秀讀后感范文12-31
《邊城》讀后感-讀后感-高一01-11
《IFWE》讀后感-讀后感-高一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