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的奇跡》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教師的奇跡》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南京之行,我收獲多多,還得到了幾本好書。最近,讀了其中一本叫《中國教師的奇跡》。讀完之后,我深深被教育界的名師所吸引,為他們的事跡所敬仰。《中國教師的奇跡》之中,有中國教育界的“奇跡教師”魏書生,有中國“教育奇人”錢夢龍,有“神奇教師”孫維剛,有創造“嘗試奇跡”的邱學華,有追夢的“激情師者”竇桂梅,有從田壟上走出來的全國名師余映潮,有代表中國教育改革“聲音”的李吉林,有中國真正的'“草根名師”薛瑞萍。這些優秀教師,他們都創造了數不清的教育奇跡,他們獨特的成長與發展經歷,以及他們自身充滿魅力和智慧的教學實踐,都給我深深震撼。通過他們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激情,對我也有了很大的激勵,使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該怎樣做?
除了要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獨特的教學風格,具備平等、寬松、幽默的風格,敬業愛生的思想素質以外,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時代型與知識型的完美結合。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必定仰慕他的特長、價值,在學生掌握大量信息的時代,教師更要具有淵博的知識,以明天的知識傳授給今天的學生。觀念已經不同了,學生喜歡的老師更具有時代感,所以新型的師生關系決定了老師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時代型與知識型的完美結合。
第二,情感型與技巧型的和諧統一。教師是學生成長期間接觸最多的長者,在學生眼里,教師是良師,更是益友,對學生具有指點迷津的指導作用,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培養自己的健康情感,在教育方法上不僅要能和風細雨式地滋潤心田,還要有嚴格訓練的公正的長者風范。
第三,創造型與傳統型的相互滲透。教師不應該把學生看作是裝知識的容器,而是即將被點燃的火種,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各種有利于他們發揮的機會和條件,使他們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中國教師的奇跡》就是一扇窗,透過了這扇窗,使我感動于他們敢于不斷超越自我的探索、創造精神;我更感動于他們追求教育理想的那種泰山壓頂不彎腰的過程。透過這扇窗他讓我懂得了一名教師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一步步地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名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師。
【《中國教師的奇跡》讀后感】相關文章:
自信的奇跡作文11-23
《如果遠方有奇跡》800字讀后感12-23
讀生命的奇跡有感12-25
分享未來的奇跡作文11-24
枯黃的生命奇跡作文12-24
頭發的奇跡哲理故事02-17
卑微奇跡散文05-08
李琦奇跡歌詞10-22
生命相遇的奇跡作文12-02
蝸牛的奇跡作文5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