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不惑人生——讀《論語》有感

時間:2022-08-14 06:29:11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慎終追遠,不惑人生——讀《論語》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慎終追遠,不惑人生——讀《論語》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慎終追遠,不惑人生——讀《論語》有感

  春秋亂世,群雄紛爭,戰火的傾軋中誕生了圣人的激情。

  有人說: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就是孔子的歷史,前兩千多年,是孔子總結的,后兩千多年,是按孔子的思想做的。一則《論語》,點燃了中華民族的靈魂,暈染了千年不斷的文化。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圣人的思想浩然如星野銀河,雖如先生所言“莫我知也夫”,但后人仍可以從零星明光中,窺見圣人一以貫之的“道”。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趙普對君王說的,對當代青年來說,半部論語明人生也不為過。人生應該何去何從?孔子用他深刻的人道情懷,樂觀的人生理想和溫和的理想主義告訴我們:志、學、仁、德。

  超凡入圣人之法之門,非“志學”不可。孔子認為每個人都同樣具有價值,都可以通過學習成為君子,賢者乃至圣人。培養德行,是學習的目的,五經六藝是學習的范圍,學思并用是學習的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的思想在千年以來的學府中流動,直至當今,我們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社會主義青年,我們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我們倡導學習結合社會實踐。圣人的理念并不抽象,我們都是孔子的“學生”。

  立志,明學,逐以固本,處之中庸。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一個不能孝順父母,敬重兄長的人,難以想象他待人會擁有真誠的心意,處事會遵從社會的秩序。在那個禮壞樂崩的時代,孔子希望通過仁德的人格教育去穩固為人的根基。“家風”“校風”“社會風紀”本質上都是呼喚內在的力量驅動人們行善避惡,根基穩固了,人生的正途,社會的正途會隨之展開。

  儒家的家國文化將人和社會這樣緊密得聯系在一起,當學有所成的君子離開學府步入社會的殿堂,中庸之道穩住了他們精神的舵把,不致落于俗眾的汪洋。“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為之和。”情緒收放合理自如,是保持清明的中庸;“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待人有禮有節,不過分謙卑也不過分驕傲,是堅守本我的中庸。處事中庸,不求如魚得水,但求進退自如。

  孔子也許是個失意的政治家,但他一定是個得意的教育家。人才教育,人格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三“教”合一,正是孔子的“全人”教育,君子教育。通讀《論語》,是與圣人的對話,是對人生的反思。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廣大大學生的注意力不應該在蜂擁而來,琳瑯滿目的物質生活上,拋卻精致主義,拋卻佛系主義,不斷追求行為上的進步,一如《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如校訓:博學至精,明德至善。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論語》在歷史的豐碑上刻下了孔子的記憶,刻下了儒家的記憶。慎終追遠,舀出記憶里的一盛星光,足以不惑人生。

【慎終追遠,不惑人生——讀《論語》有感】相關文章:

慎終追遠的成語解釋04-10

人生之道——讀《論語》有感01-21

《論語》有感08-29

四十不惑精美句子10-19

讀論語作文09-23

讀《論語》有感06-04

讀《論語》有感06-18

讀論語有感02-06

讀論語有感08-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色喷福利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五月天AV免费在线观看 | 色综合曰本久久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