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筆》讀后感450字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病隙碎筆》讀后感45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這本書從信仰講到神明,從宇宙論及生死,由殘疾至愛情,最后便是靈魂與深思。這是一本充滿了深刻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
史鐵生不是無神論者也不是有神論者,他用矛盾性的寫法和自己豐富的閱歷來告誡人們:上帝不會眷顧某個人,處于自己的角色,那便盡力的扮演好他。他從信徒約伯和自己筆下的畫家Z看到了自己。一個相信上帝,一個相信愛情。可他又不認為史鐵生只是史鐵生,他不僅是約伯和Z,還是另一個活生生的人。最后他終于想通:史鐵生是別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史鐵生。
在誠實與謊言中,欲望與命運中,他悟徹了白晝。白晝會帶來魔法,使人被名字所束縛從而顯得拘謹、猶豫,甚至慌不擇路。但當一俟白晝遁去,夜的自由到來,脫下一張扁平的畫皮,剩下的東西才是史鐵生。我想,這也是許多作家愿意佚名的原因。
此書讓我回韻良久并深刻剖析生與死的關系。人的死亡是否會帶來靈魂的不滅?史鐵生并沒有直接回答,因為他也無能為力。倘若有人說:“靈魂不死”是否是迷信?若有一樽強大的意志信誓旦旦的:死亡是絕對的寂滅,并無靈魂的繼續,是否是想引起宗教斗爭或引起上帝的'注視?
靈魂不死,只是猜想,科學無法證實或證偽。科學智能理性地建造未來,可它也有局限性。當科學也不知何去何從,面對地球的毀滅、太陽的枯竭時,人類應當如何?依舊滿懷熱情地準備活下去,大家要靠什么?是迷信這種對未來無憑據的猜想和希望?
這時,迷信便不是迷信。可以稱之為信仰,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大部分人都不會放棄活著。而信仰便是唯一的依靠,史鐵生深知如此。在輪椅上,無論他信仰佛陀或上帝,最終憑借信仰的力量活了下去。科學無法為他帶來生命的活力而信仰可以!
這本書是作者在深刻的困境中,對神性和人生終極意義所做的一次艱苦卓絕而又輝煌壯麗的追問和眺望。從困惑與痛苦出發,審視世界與時代,表現對人生意義與精神寄托的不斷追求。讓人回味良久。
【《病隙碎筆》讀后感450字】相關文章:
碎言碎語散文02-06
愚人節碎碎念作文11-24
捫隙發罅成語解釋05-03
夜晚生活中的碎碎念散文11-27
中考作文題目預測:碎碎的光陰06-13
零碎歌詞08-15
碎影作文600字10-29
《艾滋病小斗士》讀后感08-13
煩言碎辭成語解釋05-11
《碎暖 包利民》閱讀答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