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后感集合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
《蘇菲的世界》采用人物對話講故事的形式將歐洲哲學史的起源及發展歷程生動形象的呈現給讀者。
書中使我印象最深的第一觀點是“哲學家要時時刻刻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哲學家必備的要素之一”。
書中介紹了哲學經早期的自然派,歷經古典派、理性主義、經驗主義、浪漫主義……至最近的生態哲學,正是歷代哲學家對自然和世界的無限好奇心促進了人們對大自然及世界認識的不斷進步,促進了社會及科學的發展。
很多哲學大師如蘇格拉底、布魯諾等為了哲學及他們心中的信仰而獻身,正是他們這種不服權威,不固守成規才激勵人們對目前的狀態及心中一直奉為神圣的信仰引發思考,進行批判,從而使人們的眼界及信仰不斷的更新,逐步走出愚昧無知的狀態。
哲學雖然與科學屬于兩個不同的分支,在目前看來哲學也遠遠沒有科學重要,但就人類歷史發展的整個歷程來看,哲學發揮著與科學同等重要的作用,哲學首先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思想觀念的改變促進人們用科學的方式去改變生活。
第二個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不是要每個人都成為哲學家,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采用哲學的思維去思考,去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越來越習慣于墨守成規,機械式的忙忙碌碌著每一天,大腦已經處于停滯狀態,對什么事情都感覺理所應當,不再關心事情的背后及真實原因。對新鮮事物也失去了最基本的好奇心。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對生活中發生的每件事情都采用哲學的思考方式,多問幾個為什么,對表象事情采取更深入的批判性的哲學思維。
我們處理生活及工作中的問題會更加徹底,更加深入,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必須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以往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構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一樣。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境。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僅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我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當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并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3
我們是誰?是書中的人物嗎?是在被更強的手操控嗎?我們從哪來?是被別人創造?還是說我們真實存在?
“哲學是一種工具,一種讓人們以更高、更深遠、更本源、更根本的洞察力剖析世界的工具。是一支鋒利的手術刀,劃破世界遮遮掩掩的面具,將本源展露在宇宙的光芒下,為人們所觀察、解構、分析、慨嘆。”自古以來,人們就有了對世界本源不同的思考。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唯心還是唯物?無數的哲學家向自然宣戰,向宇宙探索,在這項偉大的事業中獻身,因為我們想知道,我們是否真實,那個神秘的領域總是散發出難以抵抗的魅力。
“宇宙的本質,人生的意義,思想的盡頭,規律的本源。”宇宙,生命,思想,規律,混合在一起,永遠都分不開,即使自古以來的哲學家們都有著各自的觀點,但充滿智慧的到最后總是殊途同歸。不同人的觀點總是會不謀而合,作為人存在,其實是很有局限性的,但是人的思想無邊無際,所以對于世界我們可以任意思考,對于本源我們可以任意探索。我們不能局限于眼前,我們要嘗試著跨越大河,翻過大山,走向更加遼闊的天空,那是我們最好的歸宿,那里的人都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套世界觀,價值觀,懷著的是自己對世界的思考,對本源的追問,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定義。
那世界究竟是什么呢?哲學的導師引領著蘇菲一步步走進哲學的殿堂,一點點的有了自己對世界的思考,她一點點的探索,最后卻發現,自己只是席德的爸爸創造出來的人物,而席德的爸爸是被作者創造出來的人物,那么我們呢?這跟我以前的想象倒是不謀而合,我以前常常會想,或許我們就是在一個特定的劇本里面,當死亡之后,劇本自然完結,我們作為我們,作為自己,卻無法決定我們的任何事,長相,身高,甚至于連我們自己的性格都很難去控制,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4
這次看的是英文版的,很多專有的名詞可能并沒有和中文的對上,比如說所謂的“唯物”、“唯心”啊。不過好在書是給一個十幾歲的小孩上哲學課,專有名詞和流派都有比較好的解釋,所以說具體的中文名詞是什么不重要,至少我認為意思我是明白了。(當然也可能我認為自己明白了,但實際并不是那個意思呵呵)
其實我并沒有接受過真正的哲學教育,我所學的哲學叫做馬克思主義哲學,其實是嚴重影響了我們思維的發散性,培養出來的都是統一的三觀。我以為自己會對于有人認為世界是意識的感到十分荒唐和可笑,但當我沿著歷史的發展和走勢,讀到那些思想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可笑或荒唐,我甚至認為他們每個人,每種觀點都有道理,先被蘇格拉底說服,后又認為柏拉圖說得對,后又被持相反觀點的亞里士多德說服,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是在不斷思考的,只不過思考的結果是,我并不十分確定什么事。我想我有些理解為什么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最后反而相信了有所謂的上帝等神明的存在,因為當人知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就越發不能確定什么,而人總是需要確定的去相信某些事物,也許最后就只能把這神秘且神奇的力量歸屬給上帝了吧。
我一直是非常喜歡哲學,但有時也怕自己想的太多,不是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嗎,這中間的尺度有時還真是難以把握。但我認為這是不在我控制范圍之內的事,這不是什么選擇你可以這么做,也可以不這么做的事,這就是我的生活狀態和方式,或者換句話說,這就是我。不是我要刻意的去思考一些哲學的命題,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是會想很多。也許我唯一能控制的是不斷地調節自己的平衡。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書一開頭,就提出了這兩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問題,引起了主人公蘇菲的思考,正是這兩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把她從平凡的現實世界帶到了神秘的哲學世界,為她開啟了一扇思想的大門。
仔細想想,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兩個問題?如果某天你的手機(時代不同的緣故,或許沒有幾個人家門口還有郵箱)也收到一封這樣的信息,你會認真思考嗎?大概會置之不理吧,或許某些好奇心強的人會回撥回去,但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兩個問題呢?倘若是老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大概會不假思索的說;“我是xxx。”這就是享受著安逸生活的人類,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回憶一下,我們究竟對問題有幾分探索精神?我們究竟真正認真的思考過問題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沒有。我們就像機器人一樣,木然的接受著一堆堆數據,卻不會去思考,不會去質疑。老師不是萬能的,書不是萬能的,百度更加不是萬能的,如果每個人都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探索精神,沒有質疑精神,沒有反抗精神,那火車從哪兒來?書本從哪兒來?電腦又從哪兒來?如果每個人都碌碌無為,得過且過,那我們的大腦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我們和其他的生物還有什么區別?
我們的棱角被現實磨得光滑,我們的思想被自己無情的禁錮,誰還記得,人類的文明,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我們的先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積出來的?誰還擁有,那無知無畏的探索精神,敢于質疑哪些權威?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會被歷史銘記,才會無悔于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險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絕接受已經形成的定見,他需要從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發去認識人,這本身就意味著動蕩、不安、危險,還有進步。就像一個被按在水里的人,嗆了水才能夠學會思考。而我們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安的思想,沒有思考,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沒有真正的未來。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6
哲學是什么?應該是很枯燥難懂的吧。在閱讀《蘇菲的世界》之前,我從未接觸過哲學。
《蘇菲的世界》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在一天放學回家后,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從此以后,蘇菲就開啟了學習哲學的道路。她學習了古希臘哲學,認識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弗洛伊德等眾多的哲學家。可漸漸的,蘇菲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是少校艾柏特為慶祝女兒席德的生日而虛構出的人物。在故事的最后,蘇菲終于逃出了書中的世界,來到了席德的世界中。
整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封信上的那三個字:你是誰。蘇菲收到信后再思考這個問題,正在閱讀的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是,我究竟是誰呢?
這是也許每天都會有人問的問題,這是平時做自我介紹時必須要回答的問題。然而靜下心來想,答案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
我是學生?我是女孩?那學生不止七一個,世間也有成千上萬個女孩。如果我換了個名字,如果我的長相并不像現在這樣,那么我是不是就不是我了呢?人會不會真的有靈魂。如果是這樣,我只是存在于一個身體里,靈魂與思想才是真正的我,是這樣嗎?
我生活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及其微小的一個星球,而我、我們,更是宇宙中非常渺茫的存在。地球少了任何一個人,也不會停止轉動。那我該怎樣讓這個世界記住我,記住我是誰呢?
我思考了很久以后,我只能回答說:我就是我。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任何詞語來說明。
你是誰,這個問題看似非常簡單,卻又似乎永遠也沒有答案。或許為窮盡一生也不知道:我,到底是誰。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7
有一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世界,也改變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的哲學問題,我覺得它是無數個世界的概況與總結,讓哲學不再枯燥和乏味,而是可以打開每個人心中的那個世界。
本書講述了一位叫蘇菲的少女不斷收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在神秘人的引導下,她開始思索,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生的知識,企圖嘗試解開一個個哲學問題,從而打開了蘇菲那個充滿好奇心的世界。
“你是誰?”“你從何而來?”這一個個哲學問題看似簡單,卻富有深奧而遠大的答案,這個答案從不分對與錯,只是追尋著心中所想。“我是誰?”“我是蘭博雅。”“我是地球人。”“你從何而來?”“我從媽媽的肚子里來。”還是“這個世界創造了我?”這些都有無止境的思考,無止境的答案。
為什么現在有很多人認為哲學是個不切合實際的學問?為什么現在有很多人不愿意去思考這些哲學性的問題呢?也許是因為他們已失去好奇心,把這個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他們只相信具有實際性的科學證據,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鹽的生活中而渾然不覺,這些人的世界中只有一定,沒有猜想。
就如我們碰到一個新奇的事物,我們必然會一時注意,讓這樣東西變得不再新奇,去接近它,去接受它。就像小孩子碰到狗,就會對著狗汪汪直叫,而大人卻不會,因為他們已經不再有興趣。但內心裝有好奇心的人,不會厭倦每一樣東西,哪怕已經看過成千上萬遍,他們也從不厭倦,而是去研究這件東西沒有人發現的點,找出不一樣的內容出來。人一生下來,除了養活自己的本命以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探索世界,觀察世界,發現世界。那樣的人生才具有意義。
少女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開始的地方。她用自己的好奇心,聰明的才智,開辟出一個全新,不一樣的世界。蘇菲也教會我們很多哲學問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8
我們身邊處處是哲學,卻只有少數人有會發現的慧眼,不斷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么樣的,我想,讓大家畫出來的話,也許大家都會畫出類似人類一樣的生物,即使不是這樣,也會畫出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如果狗會畫畫的話,也許會把它畫成狗的摸樣呢。我想世界上沒有明分的對與錯,一切只是我們自己的感覺,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按照整個地球的標準去做哩,如果在一個沒有明分對錯的世界里,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在宇宙的世界里,有一個想象力被局限的星球,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覺得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好比我們人類是哪兒來的,對于是某種生物進化來的回答,一點也不吃驚,而我不能確定一定是這樣的,就算是這樣,這種生物又從哪來?創造它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從何而來?
這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喪失好奇心的同時,喪失了一種極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里變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他們年紀越長,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舒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一段驚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
走進哲學的世界,身邊的事物都會變得不同,人為什么會說話?魚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們無法理解,無法表達。
《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9
這是一本關于哲理的書,我開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認為這會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
我開始并不明白,這本書是講些什么的,當我看到第一章,我便明白這是講哲學,每當我看到一個問題,我也會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就比如,第一個問題“你是誰?”我當時的第一個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蘇菲卻比我們想的還要多,她還聯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們想的還要深入,還有“世界從何而來”“哲學是什么”“奇怪的生物”這些問題把我弄得暈頭轉向,使我對這本書沒有了興趣,讓我之后讀下去的是那個寄信胡神秘人,她是誰呢?為什么要寄信給蘇菲呢?
我繼續的往下讀,后面的資料并不象前面那樣難以解讀,并且越往后面讀,我就覺得我的四周被金燦燦的陽光照著。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兩千四百年前的樣貌,使我大吃了一驚,我當時的思想是和蘇菲一樣的,這是不是在拍電影呀!怎樣會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夢,對于雅典之旅,這就像是在講一個故事,讓人通俗易懂。
這本書講了許多關于哲理的知識,都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我們都沒有提出疑問,并認真思考過。哲理是一門很復雜又是很簡單的一門學問,但這門學問最重要的就是動腦筋和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會認真思考,直到尋找到答案,我們應當學習蘇菲那種愛思考,堅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懂得思考,并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這個世界的知識分子肯定會比此刻多得多。《蘇菲的世界》帶給了我另一種感覺,一種難以解說的感覺,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塵埃,你十分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論你怎樣努力,永遠都觸碰不到它的邊緣,既然望不到邊,那就讓我們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0
蘇菲的世界看過之后第一印象就是“迷”!為什么呢?蘇菲的作者喬斯坦賈德是著名的作家,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懸念大師,但要是我,我倒是推薦他去寫懸念小說。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有太多的迷解了又開,開了又解,把我搞得暈頭轉向,但最暈的還不是這個。蘇菲的世界整體效果很好,雖然有很多謎,但是連接起來依然是天衣無縫,是一本值得看的好書。
第二感就是亂!一開始的信封變成了后來的面談,我說在喬斯坦賈德筆下的艾伯特總是那么有空,如果這樣,我倒希望他是個正常一點兒的哲學家。本書中有很多情節,以及道理,甚至是驚險刺激的過程等等……因此,我看來看去依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令人費解。可是,這一切又好象是有關系的,一開始的信封,到蘇菲去追查真相,最后真相大白,可又出現了席德的爸爸!這一連串的東東表面上亂糟糟的,但其實如果一次性看的話會覺得非常的具有劇場性。
第三呢不用說,就是難。這個“難”不是看書很難,而是書中的一部分內容很難懂。雖然都是些對生活,以及對社會都有關的哲理,但卻是以一個哲學家的角度與我們闡述這個過程,從中世紀,再到什么紀元,從一元論到二元論,從古羅馬到雅典,處處是哲學道理。我發現全書中動作焦點不是很多,反倒都是些哲學與真理。如果真要把這本書研究透的話,可想而知有多么的艱難啊!但也由此看出,喬斯坦賈德不僅僅作文精通,而且還深知哲理,真是難得一遇的“外國好作家”啊!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整體性很強的書,如果分開來看,并且一個一個情節的來看的話,估計要弄懂順序十分的困難。整體上來講《蘇菲的世界》我認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1
《蘇菲的世界》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作者喬斯坦·賈德用生動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是世界與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故事由一個14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讓蘇菲在迷茫中開始思考,并在哲學家艾伯特的引導下開始學習西方哲學。蘇菲在一次次的書信中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從神話、命運到啟蒙,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黑格爾到馬克思,從文藝復興到浪漫主義,賈德借一次次信件提出疑問,將蘇菲一點點引入其中,跟隨著蘇菲的腳步,也讓我不由自主跟著蘇菲一起困惑,一起思考,一起學習......
這本書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作者在書中這樣說到:“我們生活的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仔細想想,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我們知道的越來越多,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也逐漸消失了。我記得《小王子》里有這么一句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而這本書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找回曾經擁有的好奇心。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2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讓人們發覺到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不只是科學家與哲學家的責任。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學的心情。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作者帶領讀者跟隨一個可愛聰穎的小女孩從遠古羅馬暢游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那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討論的題目以及這些哲學家們的經歷和遭遇,都詳細的收錄書中,生動自然的將整部世界哲學史演義出來。內容廣泛卻不紊亂,作者細心的將書中內容分成多章節,每節都有題目點出章節的中心內容,或深藏或巧露,每一節都闡述蘊含了它的真理,詮釋了看似高深難懂的哲學問題。這樣的分節讓讀者讀來輕松,也就自然容易接受書中的觀點,理解作者的用意。
感受最深的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于人能夠在談話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點,使其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卻由于過于直言,被他曾指責過的上層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蘇格拉底沒有這樣做,因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結束也要堅持真理。他重視良心與真理,敢于為了真理而戰,為了真理而犧牲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3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曾經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有的朋友說,《蘇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思考;
有的朋友說,這是一本關于哲學的書。
的確,挪威作者喬德坦·賈德將哲學以小說的形式展現給我們,讓我們更方便地了解它。
14歲的少女蘇菲在一天放學回家,意外地發現了一封寫給自己的信,里面只有一張跟信封一樣大小的紙,上面寫著:“你是誰?”這個問題從此改變了她的世界……在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從蘇格拉底到康德,從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學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它讓我也開始思考起了哲學,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卻生活在人心中的東西。世上的人“在這只被拉出宇宙的帽子的白兔毛皮深處待得太舒服了”,以至于他們“被這個世界磨掉了好奇心”,“習慣了這個世界”。這本書好像一個哲學家,在我“已經開始朝著兔子(就是從宇宙的帽子中被拉出來的那只)溫暖舒適的毛皮深處向下爬時,卻被這位哲學家中途攔住。”
哲學家帕斯卡爾曾有一句名言:“對于人沒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狀態更為重要的了。”但是人卻忘了這個世界的存在。《蘇菲的世界》一針見血地道出了這種問題。但是,我是誰,世界是從哪里來呢?沒有人能回答,也沒有人知道。也許,這是人世間永遠無法回答的問題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4
偶然有一天,我讀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它使我重新認識了世界并收獲了許多哲學方面的知識。哲學本是枯燥無味的,但《蘇菲的世界》幾乎讓我成為了一個哲學迷,使我去追尋著“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蘇菲的世界》主要講了蘇菲有一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從這天起,哲學家艾伯特、席德、蘇菲亞、席德佳艾勃特少校等神秘人物一個個出現,蘇菲也在運用少女的悟性和后天知識企圖解開謎團。然而,事實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怪異……
“蘇菲”這個字,有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我就在里面探索從古至今的哲學知識,從自然派哲學家開始,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馬克斯、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在每一個時空里的哲學思想都在這本書里展示出來。其實,我在看書的過程中也在試著思考那些哲學問題,我好像不再是一個深居在兔子皮毛底處的人了,《蘇菲的世界》把我拉了上來,使我用新生兒的眼光重新審視著這個世界,想要一睹那個魔術師的真容。
《蘇菲的世界》,不但幫我學習了哲學知識,拉了我一把,而且使我悟懂了一個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我還清楚的記得在534頁里,艾伯特說的話:“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永遠不能放棄。”是啊,我們在校園里學習就像哲學家探索真理的過程一樣,只有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才能成功。例如蘇格拉底,他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和腐敗現象,向地方勢力挑戰,最后因此。蘇格拉底原本可以求饒,但他卻覺得如果不成仁取義,就無法完成他的使命,而由于他如此從容就義,所以吸引了許多徒眾追隨。蘇格拉底堅持不懈,寧死不屈,最后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這正好說明了這個道理:只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能成功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飛速流逝,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給我的啟示我永遠不會忘記。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5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曾經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與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似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與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似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非常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言02-23
讀后感蘇菲的世界02-18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3-18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9-07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精選12-26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02-23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12-31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1-04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1-05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