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芒演義》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巴芒演義》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本《巴芒演義可復制的價值投資》,我花了將近一個禮拜的時間才看完。
我閱讀的速度向來不慢,倘若是武俠小說,恐怕一兩天的工夫我便能把它翻個底朝天。不過老唐的這本《巴芒演義》,卻并不算“易讀”。
何哉?
其角度之宏大、框架之嚴謹、內容之深妙、語言之風趣,深讀之,仿如老唐之所愛——茅臺老酒般,味道醇厚而層次豐滿。當須細細品之,慢慢思之。
幾十本動輒橫跨幾個時期的書籍,或是七零八落散落于歷史長河中的資料,好比散落于一地的原材料,但經過唐大腦的重新搭建,竟成了一個有著內在邏輯的立體迷宮。
作為讀者,我們所要做的,便是緊隨老唐,從《巴芒》這神秘迷宮的入口,沿著層層遞進的思維線索去探秘,欣賞迷宮中那時而跌宕起伏、時而一馬平川的種種景觀,最終在老唐的指引下走到出口。
想必許多唐粉已是看過搭建起《巴芒》的各種書籍資料,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姑且也算得上是有所涉獵吧!
但或許,有些讀者只是暫且停留于“看過”,例如收集了幾個沒有色彩的數據,摘抄了幾個缺乏聯系的文段,或者是將幾個章節拎出來、架空著讀。
畢竟曾幾何時,我也只是在“泛閱讀”,浮于表面而已然滿足。
因此,回過頭來仔細想想,不得不佩服老唐,既如建筑大師般,有集構思、設計與搭建之能力于一體的藝術大家風范,又能設身處地,始終以讀者的視角作為寫作的出發點,致力于讓讀者在輕松自如中,盡量有些收獲。
我們是否曾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一幅大作品,好比《清明上河圖》這般,當其就出現于眼前,可供我們自由欣賞時,我們在發出驚嘆的嘖嘖聲,不禁拍手叫好后,冷靜下來,我們會做些,或者能做些什么呢?
是駐足考量,陷入沉思,以期從中尋覓深深隱含的奧妙,還是浮光掠影過后,即帶著滿足而散去?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真正是道里的人,他便能透過色彩斑斕的表象看到其背后深藏的真正妙處。
平凡生活中,大多數人注定只是看到一幅“很美、很大”的長圖罷了。
我們現在所謂的“炒家”,大概也是如此——只消獲得一串代碼,幾個數字,幾條若干道聽途說的消息,便毅然決然地動手開干去了。
至于反復研讀與思考這樣費神的事兒,不夠直接了當,還是留給有時間和精力的人去干罷。
大道相通,藝術、文學、投資,各行各業,恐怕皆大抵如此罷。
《巴芒演義可復制的價值投資》的下半部分,著重于“可復制”三個字的論述。
雖說財報內容,在許多人眼中,或許也只是些呆板的、平面的、毫無表情的數據,但老唐從中找到了些蛛絲馬跡,看到了許多人所看不到的故事情節,便“化零為整”,以宏觀的角度把握枯燥而零碎的細節,并將其以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方式呈現。
打個比方,像是一位高明的大夫,基礎方藥就是那么幾味,但辨證過后,因人而異,一番加減化裁,一張恰到好處的方子便信手拈來;處方遣藥,藥到病除,效如桴鼓。
放到普通大夫那去,恐就是重“藥”不重“醫”,重“病”不重“人”了,最后的效果,自然是要相形見絀了。
前幾日讀書時,讀著讀著,我忽而想起金庸老先生寫過的一些人物。其筆下的武林高手,早期重招式,中期重師承,后期重武道,最后便“無武而重”,是“無招勝有招”了。
自接觸投資以來,也有那么些時間了,多少是有些感觸,讀著《巴芒》,又讓我想起了過去的經歷,也想起了金庸先生筆下的武林江湖。
在人生的某些領域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的時候,某種能力或素質的具備,或許會有更顯著的.意義。
正如愛迪生所言:“天才是由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所組成的,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用一個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里頭最常說的一個字來概括:“悟”。這是一個悟的層面。
武術如此、文學如此、經濟如此,待你走到一定高處后,悟性或將決定你最終是繼續向上攀登,還是就此止步不前。
當然,讀老唐的《巴芒》,自然也是要些“悟”的能力。
因此,老唐也是體會我們讀者,在《巴芒》這座迷宮里,已經提前安上了一個“導航系統”,有“可復制”性,“寬基指數”登場。
不得不再次感嘆,老唐的用心良苦!
對這塊領域,有自知之明者,雖不算懂,而又想懂,自是在努力,但確實抓破頭皮也沒法全懂的,有賴老唐的指導了。
“可復制”,“寬基指數”,實為投資領域中“老少咸宜,居家良品”!
由于老唐的緣故,我找來了一本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
在林先生書中,東坡是位:“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百姓的朋友、造酒的試驗家、酒仙、還有皇帝的秘書……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孩子……
跟老唐久了的人,自是能感受到老唐的生性放達、為人樂觀,而且幽默機智;也能體會到老唐對于“領導”“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情意。
怪不得老唐對蘇東坡欣賞有加,原是有著如此多相似的特質!
老唐的簽名“永遠好奇”,是在這物欲橫流、自我膨脹的時代中,難得的一種態度,就像荒漠中的月牙泉水,留得住永遠的好奇,便留住了給養靈魂的源泉。是可謂:清醒、清澈、清心!
【《巴芒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巴芒演義》讀后感11-24
《巴芒演義》讀后感范文11-22
讀《巴芒演義》有感1500字10-18
《野芒坡》讀后感01-06
《野芒坡》讀后感02-10
野芒坡讀后感09-27
《野芒坡》讀后感范文07-03
《巴德,不是巴迪》讀后感三篇06-29
《野芒坡》的讀后感500字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