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肯斯坦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弗蘭肯斯坦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弗蘭肯斯坦讀后感1
《弗蘭肯斯坦》講述了一個科學家以及他的造物的故事。雖然今天看來,書中關于解剖學的知識并不詳盡,甚至有些內容是有錯誤的,拼湊尸體來組裝成新的生命體的做法更是荒誕不經,但是書中的問題仍然值得我們思考。
巨人誕生之初沒有任何思想,像原始人一樣在森林中生活,后來他躲在人類的大棚中,觀察他們的生活,學習他們的語言,接受到人類的教育,也企圖用人類的道德體系來要求自己,但他并不可能融入人類的社會。我們能否把這個造物看作人類呢?首先,我們需要思考人類的定義。進化學教科書上說:“人具有生物學和社會學的雙重性質。”生物學上,人屬于人科、人屬、智人種,且智人種是目前人科和人屬的現存的唯一種。由此來看,進化過程中出現的其他分支以及時間種,目前都不能被稱作真正的人。而復雜的社會性也是人類的特點之一,但人類并不是唯一具有社會性的生物。再來看弗蘭肯斯坦的造物,從小說中的描述來看,我們姑且可以認為它具有人的生物學性質。另外我們不得不驚嘆于他超強的學習能力,在短短幾個月之中掌握人類的語言,甚至還獲得了許多其他知識,然而它并不能作為人類社會的一份子而被接納,因而不能認為它完全具有人的社會學性質。由此來看,這個造物,不能被看作一個真正的“人”。
那么,造物與人類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首先,是因為造物的外貌丑陋,異于常人。可是假想,若這個新生命體有著美麗的容貌,事情的發展就會因此而改變嗎?答案是不確定的。它的生理結構與人類相同,可以向人類一樣進行復雜的思考,因而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事態的發展就不再受人類控制。況且,他的力量,敏捷性也都超出常人。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我們無法用自己的道德標準要求造物,也無法決定這些獨立個體的命運。對于人類社會的成員,我們可以用法律用道德約束他人的行為,但是造物并不屬于人類社會,他的能力也不受常人控制,因而難以限制他們的行為。不難想見為何弗蘭肯斯坦在再造一個雌性巨人的過程中,有著重重疑慮并最終決定違背諾言了。因為再創造一個新的生命體,帶來的未知性更多了一重。因為弗蘭肯斯坦和巨人都無法強迫新的雌性巨人遵循他們之間的'諾言。
弗蘭肯斯坦的后半生都在懺悔與不安中度過,這一切都來源于最初的盲目的好奇心以及對成就的過分渴望。弗拉肯斯坦生性敏感而內向,又有些偏執,他常常足不出戶,將自己埋在自己的學術中,交際圈也僅僅限于自己的親人與少數朋友,因而他不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在他制造這一復雜生命體的時候并未考慮后果,只是一味地憑著瘋狂的對名譽的追求努力工作。巨人并非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任何福利,而是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另外,作為故事線索的探險家最初由于探索未知的一腔熱血決定北上探秘北極,最終卻在一次次的遇險后頹然返航。探險家與弗蘭肯斯坦的故事其實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都對自然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名利有著強烈的渴望,卻在探索的過程中低估了自然的力量。
今天的社會,走在先端的研究者們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在追求科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與此同時,人類是否需要停下來思考道路的方向?是否應該明確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切爾諾貝利事件中,無數人成了核科技的直接受害者。而人機大戰引發了人類對于人工智能的思考。轉基因的利弊是當下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一。我們不能因為事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少數問題就武斷地否定它,但是這些事件無一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科研工作者從事某一項研究是否有意義,不是一個人,一個組織能說清楚的。甚至將它放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也不能完全講明它的利與弊。但可以肯定的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必須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能單純為了滿足一己私欲,而讓整個社會承擔后果。
其實,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造物”已經不僅僅是幻想,它已經有了從小說中走入現實的可能性。一方面,人狗大戰又把人工智能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另一方面,生物學的研究領域中,基因改造、克隆等技術層出不窮。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人類科技發展的標志,也是人類智慧的成果,然而人狗大戰中人類棋手出于明顯的劣勢,這不僅讓旁觀者感到恐慌——人工智能真的會超過人類嗎?這不僅關乎科技發展,更關乎社會倫理。而基因改造技術已經日趨成熟,生物學家已經成功通過改造多種生物的基因而獲得了理想的性狀。然而如果我們將這項技術應用于人類自身,又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屆時,超能力,特異功能都將成為可能,這些新的造物,也將逐步脫離人類的屬性,造成一系列后果。因此,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必須受到倫理道德的制約。
人也是一種動物,在生物學上與其他的動物有著同等的地位。只是在進化過程中我們的器官逐步獲得解放,腦容量擴大,有了更強的利用資源的能力和對環境的改造能力。人類為何總是企圖改造自然?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應該是最常見的答案,這是唯一的答案嗎?這些改變真的是必需的嗎?在改造的同時我們也要考慮自然的承受力。破壞了原有的合理建構,我們必須要考慮改變造成的可能后果,也必須對這一切有著應對的能力。否則,越先進的科技,越有可能是人類自取滅亡的途徑。
弗蘭肯斯坦讀后感2
《弗蘭肯斯坦》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小說,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190多年來,這部由僅19歲的少女創作的恐怖小說,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戲劇,并被譯成百余種文字廣為流傳。小說揭示了作者的哲學觀點。她認為人具有雙重性格——善與惡。長期受人嫌惡、岐視和迫害會使人變得邪惡而干出種種壞事,甚至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它還為英語添加了一個新的單詞Frankerstein,一個最終毀了它的創造者的東西。瑞士貴族弗蘭肯斯坦,曾留學德國,研究電化學和生命,發現了死亡的秘密,于是決定著手制造生命。他先從尸體中尋找材料,然后進行組裝,最后借助電化學方法予以激活。但是,本來全都是由好材料制造的、高達8英尺的怪物在被賦予了生命之后,卻變得奇丑無比,弗蘭肯斯坦被嚇得昏了過去,醒來之后發現怪物已經失蹤。
怪物剛剛誕生時還是十分熱愛這個世界的,他躲藏在山里并學會了使用火,并遇到隱居在山中的一位盲爺爺和一對青年男女,由此受到感動,開始熱愛人類社會。怪物白天趁青年男女外出時偷偷幫助盲爺爺打柴,并偷出書來自學了阿拉伯語和法語等各種語言,閱讀了《少年維特之煩惱》等大量文學和哲學名著,于是開始渴望藝術和愛情。但他同時又十分感慨自己現在的情況,認為“撒旦才代表我目前的處境”,強烈地希望能夠改變現狀。于是怪物潛入這一家中,發現只有盲爺爺在家,便與之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怪物說自己是一個被遺棄的可憐人,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老人安慰怪物說,他們可以成為怪物的朋友。怪物開心得哭了起來。這時青年男女突然歸來,小伙子氣憤地把他打出門去。盡管憑怪物的力氣,完全可以打倒小伙子,但怪物并沒有還手,只是抱著頭,逃回了自己的住處。這嚴重地傷害了怪物的自尊心,他冷靜后想到,自己與其向別人求情,還不如去找締造者。但它剛一出現在大街上,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打罵,屢屢遭到大家的厭惡和恐懼。他看到一個小女孩落水,不顧性命的將小女孩救上來,女孩的父親卻誤以為他要傷害女孩,就朝他開槍。怪物終于喪失了最后一絲善良,認為這一切都來源于它的制造者。
從此陰影便開始籠罩在了弗蘭肯斯坦身上。怪物遇到了弗蘭肯斯坦的弟弟威廉,本來想趁他還小,不懂得恐懼時,和他交朋友。但威廉害怕怪物,拒絕與他交朋友。并告訴怪物自己的哥哥就是弗蘭肯斯坦。這激起了怪物的報復欲。他殺死了威廉。怪物走到一個屋子里,發現弗蘭肯斯坦家的女仆賈斯汀正在睡覺。他憎恨賈斯汀的美麗,將威廉的項鏈放在了賈斯汀的身上。賈斯汀作為殺害威廉的嫌犯被捕。弗蘭肯斯坦回來后,發現這些都是怪物所為。他本來不擔心對賈斯汀的審判,但審判卻對賈斯汀非常不利。法官最終判處賈斯汀死刑。弗蘭肯斯坦找到法官,告訴他一切都是怪物所為。但法官認為這是弗蘭肯斯坦為救賈斯汀編出來的故事。賈斯汀被執行死刑。弗蘭肯斯坦看到自己視為親姐姐的賈斯汀臨刑前沒有一絲畏懼,痛悔自己造出了怪物,害了自己最親的兩個人。于是開始了對怪物的追逐,一直追到阿爾卑斯山上。在阿爾卑斯山,怪物向弗蘭肯斯坦傾訴自己的遭遇。他認為自己沒有受到公平的待遇,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幸福“我要獲得一切”。他要求弗蘭肯斯坦再為它造一個女人,然后兩人一同遠離人世。
弗蘭肯斯坦開始同意了。但他仍然是矛盾的,有時一連工作很多天,希望快點完工。有時又好多天不去實驗室。害怕這個工程完工。在造好通電的那一剎那,他突然產生了猶豫:如果它們真的戀愛繁衍,又會給人類帶來多么大的麻煩?如果女怪物也是邪惡的,那怎么辦?于是他馬上毀掉了女怪物。怪物看到這一切后暴跳如雷,對人類社會和自己的前途徹底絕望。并發誓要讓弗蘭肯斯坦付出代價。他殺死了弗蘭肯斯坦的好友,又在婚禮上殺死了弗蘭肯斯坦摯愛的新娘——伊麗莎白。而這時弗蘭肯斯坦也憤怒了,兩人開始了互相追殺,一直追逐到北極。最終弗蘭肯斯坦凍累而死,而怪物也自殺了。怪物臨死前抱怨,自己想獲得朋友,卻總是被人們所誤會。尤其是弗蘭肯斯坦,拒絕為自己制造一個妻子,但卻想通過結婚,從伊麗莎白那獲得幸福。這不公平。但自己為自己做的邪惡的事情后悔,并決定自殺結束一切罪惡。
這個悲傷的故事,讓人感慨良多。一切悲劇的根源,就是人們的歧視。人們的歧視,將原本善良的怪物,變得邪惡,變成魔鬼。其實世間許多悲劇,都是歧視造成的。希特勒歧視猶太人,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巴以沖突的根源,也在于宗教沖突引發的文化歧視。美國對黑人的歧視,使黑人民權運動至今不歇。人類如果不學會愛,不拋棄歧視,不學會在這個星球上和平共處,那弗蘭肯斯坦的悲劇還會繼續上演。只有人們都以寬容、理性的態度對待世界,拋棄歧視的有色眼鏡,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美麗。
還有任何理由均不是作惡的理由。怪物受到許多傷害,可這能成為他作惡的理由嗎?賈斯汀、威廉、伊利莎白,他們都是無辜的。他們并沒有參與對怪物的傷害,怎么應該承擔這樣殘酷的后果呢?以前看電視,有一句經典臺詞:“你愛的人很冷淡的對你,你的心會痛是不是?如果傷害你愛的人,可以讓痛苦減輕,那你就沒有愛別人的資格。”人生必然會遇到許多挫折、不如意,但這決不是作惡,墮落的理由。好多罪犯,都是因為受到傷害,而報復社會。在這個過程中,也毀滅了自己。“一切罪惡,均不能以罪惡去消滅。”只有愛與寬恕,才是讓世界更美麗的良方。
但愿悲哀、歧視、傷害這些詞語永遠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一直到我們想不到、找不到他們為止。
【弗蘭肯斯坦讀后感】相關文章:
《弗蘭肯斯坦》讀后感06-21
弗蘭肯斯坦讀后感范文01-13
胡安弗蘭公開信09-08
《謝爾·希爾弗斯坦詩歌》教學設計06-23
《弗蘭茨》觀后感400字09-22
弗蘭納里·奧康納經典語錄大全04-24
幸福就在弗蘭茲湖畔閱讀理解及答案11-23
弗蘭茨·卡夫卡《變形記》讀后感1800字09-10
西西弗的神話讀后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