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的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的讀后感1
我喜歡讀有關動物的書籍,尤其喜愛沈石溪的作品。他的作品我如數家珍:《白天鵝紅珊瑚》、《黑天鵝紫水晶》、《狼王夢》、《情豹布哈依》、《花面母靈貓》……,其中《鹿王》這本書最讓我有感觸。
作者沈石溪是個“動物小說大王”,在他眼中,人類與動物皆是平等的,共同生活在這個有血有淚的世界。他花了大量的筆墨來寫動物小說,說明他對動物的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向往。
《鹿王》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對馬鹿母子生活在廣闊的大草原上,卻因多次被獵狗追殺,母親為了引開獵狗,而和自己的兒子失散了。從此再沒有音訊。最后一次被追殺,馬鹿小伙因疲憊、虛弱倒在了小溪中,清涼的溪水拖著小馬鹿緩緩墜入了瀑布,“撲通”它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友善的朋友:愛嘮叨的兔子珍妮,憂傷的錦鯉夫婦,多疑的老狐貍,多管閑事的喜鵲……它們身上發生的故事多姿多彩,讓我身臨其境,各自鮮明的性格那么有趣。
書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馬鹿對馬鹿小伙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趴在這兒別動,等我回來”。多么偉大的母親,多么無私的母愛。小馬鹿在與母親走散后,每天過著心驚膽戰的日子,它是多么孤獨、無助,但它終究是頭公鹿!是將來成為鹿王的料子。所以它告訴自己要學會勇敢,樂觀面對生活,不能成為一個依賴母親的膽小鬼。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母親總是在默默地為孩子付出不求回報。在生活中,我的媽媽也是一位這樣為我無私奉獻的好媽媽,我要學著感恩,體諒媽媽,做媽媽的“小棉襖”。本書也告訴我們,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也是我們和大自然溝通的語言,我們要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以《鹿王》為代表的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值得推薦大家細細品味。圖片
七年級的讀后感2
早上睡意未退地走到陽臺,朦朧中紅影繚眼,陽臺的“迎春花”開了!一夜之間開花了!每天我必須多次經過的陽臺,怎么沒留意過它有結蕾跡象?
從來認為,花是女人的心事,花名是詩人筆下的詩意,花語是惜花人紅箋上的嘆惜。因此,不解花事不知花期便無花語了。
陽臺這盆花,我既不知它的來歷更不知花名,一年到晚,靜默無語,只有每年春節前才開花,因此我便稱為“迎春花”。去年春節前夕,看著客廳里沉悶的擺設,好像該有些春意的點綴。來了興,去綠肥黃瘦的花市里轉悠了半天,結果空手而歸。于是把閑置陽臺這盆被冷落的花移到客廳里,用抹布輕輕擦去葉片上斑結的塵土,澆些水,換了底座。就這樣,一個節日,在深紫紅的熱鬧中匆匆度過。
明天就是立春,花在節前如期開了,提醒我春天已漸漸來到。盤算即將過去的一年,平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說不出有何收獲。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憑君語向游人道, 莫作蔓青花眼看。”白居易《迎春花》詩中的花是黃色的,他把這首詩贈給了楊郎中,告訴這位郎中“莫作蔓青花眼看”,并說明了“黃色花中有幾般”,言下之意迎春花不亞于菊花的高品,雖然是開在了荒郊野外,因它能凌寒報春開,切莫當做一般的閑草野花對待。我眼前這深紫紅的“迎春花”,雖沒有詩中黃花的高品,但卻一刻不誤地報春來,出其不意自有它一份獨特的熱情和期盼。
花事報春,暗送消息。平淡生活中,總是有一點一滴的寓意。平凡的工作,離不開每一天的積極。歲月匆匆,只要感恩生活,便能從中體會一絲驚喜。春天來了,春節快到了,有了去年的.經歷,不會再去關心花市的萬紫千紅,還是從陽臺捧回我的“迎春花”,讓它祝福每一天!
七年級的讀后感3
《白蝴蝶》是我最喜歡的文章,它講述了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一次,作者到鄉下去,半路上遇到了一場大雨,這時,一位身著白裙的少女走過來,撐開溫馨的小傘,把作者帶到一幢樓房下避雨……這很像影視中的鏡頭,少女的純美、高尚與無私,像一只白蝴蝶刻在我腦海里,久久不能忘記 。合上書,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鄰居“長叔叔”。
“長叔叔”是我們小伙伴們的共同稱呼,本姓張,快到三十歲了,因為無論我們有什么樣的問題,他總是能幫我們解決。不但如此,大人們的事情他也能管,我們小區常有的人家門鎖壞了,門鈴不響了,只要找到他,大都很快就能修理好。時間一久,我們幾個小伙伴一合計,“張”就變成“長”了,特長的長,長工的長!(。)
“長叔叔”的好,在我們小區是出了名的。幫忙充煤氣接小孩是經常事,雖然家里還有點窮,但他做好事經常分文不收,時間長了形成了一句口頭禪:小事情小事情!
去年夏天,和我們一起玩耍的毛毛突然幾近暈迷,他家又沒人,我們慌亂成一團,長叔叔知道后,二話沒說背上他就跑到我們小區門口的醫院,毛毛得救了,可是我們的“長叔叔”卻在一邊臉色刷白,上氣不接下氣,好久,緩過神來才想起給毛毛爸爸打電話:毛毛中暑了…… 毛毛家人千恩萬謝,“長叔叔”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屬于他的經典口頭蟬:小事情小事情!
后來,我們才聽大人們議論 :長叔叔的心臟有點問題,至今還沒有對象……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長叔叔快樂地向我們揮手,身邊,還有美麗的白蝴蝶……
七年級的讀后感4
從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里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
打開這本書,一個個充滿溫情、行云流水的故事映入眼簾,讓人感動。默默的把汪斌父親送的雞蛋每天煮一個帶給汪斌吃;夜里背周慧到山頂的住院部治療;給學生過生日、送書籍、寫祝辭,為貧困的學生買彩票;跋涉三十多里帶著學生來到伍健勞作的田頭大聲呼喊“伍健你好”;一而再再而三地給后進學生關愛與引導;與陌不相識朋友的書信交往、心靈對話……并且越讀越感到這種師生之愛,在逐漸擴展!
“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背蔀槔罾蠋熂八斜焕蠋熡绊懙娜说墓沧R,可謂達到了愛的最高境界。在讀故事中再來反芻咀嚼書名,他無非是把孩子當作人,當作完完整整的人,不只是分數、不只是成績單,并且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后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負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七年級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法》七年級讀后感06-13
七年級背影讀后感06-12
七年級《邊城》讀后感03-31
飄讀后感七年級09-01
七年級論語讀后感11-04
飄七年級讀后感09-20
七年級的名著讀后感09-19
簡愛七年級的讀后感09-19
七年級讀后感:邊城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