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最后一片藤樹葉》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最后一片藤樹葉》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一個凄風苦雨的夜晚,一位年邁的老人提著燈籠,背著畫夾,來到一堵圍墻前,這堵墻上爬滿了常青藤,可那縱橫交錯的藤蔓上只剩下最后一片落葉,哆哆嗦嗦的,眼看著就要落下。冷雨打在老人滿是皺紋的臉上,仿佛在說:“回去吧,再不回去,你會得病的。”寒風鉆進老人單薄的衣衫,仿佛在說:“再不回去,我就凍死你。”老人意志堅定,他把燈籠掛在墻頭,搬來木梯子,顫顫巍巍地爬上去,右手拿著畫筆,左手持調色板,開始在墻上作畫。我仿佛聽到老人的心聲:“風再狂,雨再大,我也要畫畫,我不能讓一朵嬌嫩的花兒凋零,我要把那將息的生命之火點燃。”老畫家頂著風雨畫啊畫啊。當最后一片藤樹葉凋零的時候,他的杰作就誕生了——那是一片樹葉。它的邊緣是黃色的,但中間是綠色的,葉子上的每一根葉脈是那樣的清晰。我看清楚了,在這一根根葉脈里涌動著老人的愛。這愛將傳輸到一個患了肺炎,一心等死的姑娘心田,點燃她的生命之火。
這是我讀完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后一片藤樹葉》,腦海里產生的幻想。多么感人的故事。老畫家貝爾曼先生畫的不是一片普通的樹葉,這是一片希望之葉,生命之葉!我仿佛看見那位躺在病床上,一心等死,把最后一片落葉看作自己生命終點的瓊娜姑娘,發現這最后一片落葉,竟頑強地貼在墻頭,蒼白的臉上有了活力,目光里燃燒起了希望之光。瓊娜獲救了,可敬的貝爾曼先生,帶著美好的祝愿,默默地離開了人世。多么善良的老人,他把自己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瓊娜姑娘,他用自己的生命撥亮了瓊娜的希望之燈,撐起了瓊娜的生命之帆。
我反復地吟讀,無數次的幻想,我的眼睛模糊了。在我身邊也有許多像貝爾曼先生一樣博愛的人!
我的腦海里又呈現出這樣一幅畫面:濃煙滾滾,火光沖天,“著火了,快來救火啊!”呼救聲傳到我的耳邊,我跑出去一看,我的鄰居家著火了。頓時,左鄰右舍都趕過來。“當當當——”一位大叔拿著一面銅鑼拼命敲打著:“救火啊!”他一邊敲鑼,一邊喊,鑼聲召集了附近村莊里的人,救火的人來了一撥又一撥。那烈火像瘋狂的`惡魔吞噬著鄰居家的財物。救火的人不顧一切,有的揮舞著掃帚,鐵鍬奮力撲打火苗;有的提著水桶,端著臉盆,不停地往火里潑水。消防車也來了,一股股水柱沖向烈焰……也許是老天爺被人們的行為感動了,它下了一場雨,熊熊的大火終于撲滅了。救火的人臉上盡是煙灰,雨水一沖,用手一抹,個個都成了大花臉,有的衣服撕裂了,有的褲腳挽得一只高一只低,有的鞋裂了一道口子,腳趾頭都露出來了。然而他們在我眼里是最美的人。鄰居老太太看著轉眼之間變成廢墟的家,嚎啕大哭:“天哪,這叫我們怎么活啊?”
大火無情人有情。鄰居們紛紛捐款捐物,你一百,我兩百;這家拿來一袋米,那家拿來被鋪,衣服。我們這些小孩子也不閑著,紛紛捐出自己的零花錢。老太太停止了哭泣,她的兒子,媳婦一個勁兒地對著送來物資的人說:“謝謝!謝謝。”
愛點燃了希望,希望又讓生命變得更加頑強。鄰居感悟到了,我也感悟到了:有愛,就有希望,生命之花更加美好!
指導老師點評:本文的作者通過幻想貝爾曼先生頂風冒雨,為一心等死的瓊娜姑娘畫最后一片滕樹葉的場面,向我們介紹了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后一片藤樹葉》,讓讀者深深地沉浸在貝爾曼先生的博愛里。這一次次的幻想讓小作者很自然地聯想到鄰居家遭火災時,人們奮不顧身地去救火。大火撲滅后,自發地為受災人家捐款捐物的事。善良的貝爾曼先生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一個年輕姑娘的生命,淳樸的村民用博愛挽救了一個家庭。這兩件事,讓作者,也讓我們每一個人感悟到:有愛,就有希望,生命之花更加美好!文章意境深刻,過渡自然,寫法新穎,是一篇好文章。
【讀《最后一片藤樹葉》有感】相關文章:
讀《最后一片藤葉》有感03-16
讀《最后一片藤葉》有感01-05
最后一片藤野12-19
讀最后一片葉子有感01-06
讀《最后一片葉子》有感03-17
最后一片樹葉10-30
最后一片藤葉作文03-05
讀《最后一片葉子》有感的作文08-09
最后一片樹葉作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