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家的故事》帶人走進科學世界,了解科學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是為那些想當上科學家的人專門定制的,讓孩子們明白科學家們是怎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下面給大家分享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我讀過一本名叫《科學家的故事》的課外書。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那些聞名于世界的科學家,不懼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為科學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偉大的創舉。
其中,我最喜歡的科學家還要數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說起牛頓,大家應該最熟悉不過了的吧?他做過許許多的實驗,可很多時候都失敗了,可他從來沒有因為實驗失敗而放棄對科學事業的研究。他總是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站起來,反而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驗工作中。一次,他正坐在地上靠著蘋果樹思考時,突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就因為這個現象給他帶來了啟發,最后通過他的努力完成了他的科學實驗,研究出了地球引力。 文中,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牛頓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站起來的精神。
記得有一次,老師給我們出了一道難度有點高的應用題。我冥思苦想了多少遍,可就是想不出來。正當我想放棄的時候,突然我我想起了牛頓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站起來的精神。于是我再好好理解了下題目的意思,然后再仔細的想了又想,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想出來了,而且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真是開心極了!
讀過這本書后,我要向每一位科學家致敬,正是因為他們對科學實驗的刻苦專研,才讓我們懂得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奧秘。 暑假里,我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書里面講了達爾文,李四光,張衡……但是,讓我印像最深刻的是愛因斯坦的故事。他從小就被人嘲笑,三歲的時侯才“咿呀”學語,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憂他的智能是否不如正常人。
直到十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他受到了同學的嘲笑,大家都說他“笨家伙,什么課程也跟上!”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在中學里,他喜歡上數學課,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托,尋找力量。
他決定報考蘇黎士大學,可是失敗了。但是,他沒有放棄。一年以后,經過努力,他終于考上了蘇黎士大學。多年以后,愛因斯坦成了世界上最出色的人物。
我覺得愛因斯坦的精神非常可貴,他的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務實的態度,使他由“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沒有人能輕易獲得成功。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會經歷無數困難,但我們不能灰心,不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