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書感悟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想法,順其自然的,我們就可以寫一篇關于感悟的文章。那么,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與地壇讀書感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從來不是那種“屯”得了東西的人,更別提可以讓我唯心所欲的暑假了。我與這位素未謀面的老友也充分證明,真正喜歡的總是會成為你所認為的“例外”。
這是本初中時就買來設在家中的書,之所以“屯”到現在,可算是因為種種原因。我也總清閑不下真正走進去體會一番。所幸所幸,因為在高一學期有幸學習過《我與地壇》的節(jié)選部分,在老師的引導下,懵懂中或者說是冥冥中“我想求取更多”。我就這樣想著,一直到七月中旬,在閑暇整理書籍時,歲月終于牽引著我們重逢。
我輕撫那平整又素潔的封面,它就沉默地保持著那種模樣;輕嗅一側,微微發(fā)霉的味道閃入鼻中,仔細一瞧,原來這會子到有些顯得淡淡發(fā)黃了。我先大概瀏覽了全書的插圖(這是我一慣的做法)以前總認為黑白是最無所作為的顏色,但看著張張黑白背景上棲著的舊時光和那位令人仰慕先生留給這世界的笑顏,我也開始懂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味。它們是那樣的溫柔細細地盛托著所有語言表達不出來的盲區(qū)。
真正談談吧,相見恨晚,即是我此刻所能總結最合心意的詞。他把地壇的種種與那里結出的所有因果毫無保留地贈予我。對于“活著”這個看似深刻的問題確是我,也許是我這年齡段的朋友所普遍在意的,我總是在迷茫總是竭盡所學去回答這問題,可數學的算數幾何英語的語法詞匯,語文的(我所抵達的淺陋式感受)閱讀理解…它們使我更加懷疑學習的意義又或是活著的意義。“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啊這,這我明白呀!我是否真正明白?他把結局歸與上帝,我也愿意把這命題的結局歸于他。接著他又從“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夠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命運面前,休論公道”等多重角度試圖解釋存在,試圖解放這莫須有的禁錮。
他也終于注意到與他一同踏遍地壇的母親,那種后悔莫及那種遲到的理解,我想也啟示著我,我并非只是我,我的存在還牽扯到關系著我的人們,我對于存在的解釋自然也少不了他們的參與。
啊,紙短情長,這本書里除了深刻哲理更飽含“生”的美麗(無論從辭藻還是整篇布局…來看)這些小的驚喜更需要時間的打磨反復地去品味呀。
總之“我已不在地壇而地壇在我”。
【我與地壇讀書感悟】相關文章: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及感悟08-16
我與地壇課文讀書感想10-26
我與地壇課文讀書感受10-26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1-02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2-05
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01-09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09-09
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06-13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01-28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02-20